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春秋·尾声】吴越争霸(二)吴王阖闾
2022-03-31 12:07:19 来源: 腾讯网

大家好,我是老张。

上一期我们提到公子光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有两个人帮助他夺取了吴国的王位。这两个人就是鼎鼎大名的伍子胥和专诸。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员,字子胥。他父亲伍奢在楚国担任太子建的太傅,也就是老师。太子建还有个少师叫费无忌,也写作费无极。

此时楚国在位的是楚平王,费无忌并不受宠,他想拉近与楚平王的关系,而太子建就成了他的工具,他打算诬陷太子而讨好平王。他见太子建已经长大,就对楚平王说太子可以娶亲了,然后楚平王就派他去秦国替太子娶亲,费无忌到了秦国,见到太子的未婚妻貌美,就先行一步赶回楚国,劝说楚平王自己娶了这个女子,然后让太子建娶其他女子。

可能有人觉得,费无忌虽然不受宠,但是如果他跟太子建搞好关系,那太子继位之后,他不就受宠了吗?这样做当然没问题,但是太子建何时能继位呢?能不能顺利继位呢?这只有天晓得,而且太子建继位之后,他也很可能居于伍奢之下。所以不如争取一下,让自己当下就受宠。

而他为什么要出卖太子建来讨好楚平王呢?道理也很简单,很多君王都怕自己的儿子反自己,楚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人是弑君上位的,楚平王自己也是在动乱中继位,当时楚灵王在位,观从用计离间楚军,使得子比和弃疾杀了太子禄,拥立了子比为王,楚灵王因为人心尽失,几个月后死在收留他的人的家中。随后观从建议子比杀掉弃疾,子比不肯,而人们不知道楚灵王以死,很怕他回来,弃疾就制造流言,说楚王回来了,并派人恐吓子比,楚王子比和他的令尹就自杀了,弃疾继位,改名熊居,这就是楚平王。

有这种经历的国君,害怕儿子反自己是很正常的。虽然构陷国君的儿子很危险,但是举报叛徒表忠心是一本万利的生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就劝楚平王将太子建安置在城父,理由是晋国之所以称霸,是因为离中原诸国近,而楚国比较偏僻,如果大力营造城父,就有了一个靠近北方的基地,这样有利于楚国称霸。这和当初晋国的骊姬让晋献公疏远申生、夷吾、重耳的套路一样。让自己想要构陷的人远离君王,那么自己进谗言的时候,被诬陷的对象就会失去解释的机会。楚平王听了他的建议,就让太子建去到城父。

第二年,费无忌又进谗言,说太子建要和伍奢的儿子们占据城父造反了,楚平王就听信了谗言,就招来伍奢责问,结果伍奢讽刺道,您已经做错了一次,怎么还信谗言。平王就逮捕了伍奢,然后派人去杀太子,但是派去的人把太子放走自己回去领罪了。太子建就带着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员逃走了。

费无忌因为忌惮伍尚和伍员的能力,又对楚平王说,如果他们两兄弟去了吴国,必然成为楚国的大患,所以一定要除掉他们。他建议用赦免他们父亲的办法召回他们,他们仁爱一定会回来。

楚平王就照做了。在听到只要自己回去,父亲就会得到赦免的消息之后,伍尚打算回去,伍子胥认为这是陷阱,如果回去不仅救不了父亲,还会和他一起被杀。伍尚却说自己知道这是陷阱,他让伍子胥逃走,因为伍子胥的才能 在他之上,可以为他们报仇。他认为父亲被杀,做儿子的不回去是不孝,父亲死了,不能报仇也是不孝。这样会被他人耻笑。所以他回去和父亲一同受死,而伍子胥则应该活下去替他们报仇。

伍奢在听说伍员不回来之后,就预言楚王和楚大夫们不能准时吃饭了,伍尚回去后,和伍奢一同被杀。

伍子胥和太子建先逃去了宋国,后来又逃去了晋国,因为太子建跟郑国人关系好,所以晋国人让他去郑国作内应,帮助晋国夺取郑国,不料事情败露,太子建被郑定公杀死。

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逃去吴国。在召关被楚兵追杀,情形十分凶险,幸好江上有个渔翁驾船载他们过江,逃过一劫。事后伍子胥将自己价值百金的宝剑赠给他,渔翁却说楚王下令,抓住伍子胥的人,赏给粮食五万石,封给执珪的爵位,岂是百金的宝剑可比,坚决不肯接受伍子胥的谢礼。在吴越春秋一书的记载中,这个渔翁为了让伍子胥相信自己不会泄露他的行踪,当着伍子胥的面沉江自杀了。

伍子胥一路讨饭逃到了吴国,此时在位的是吴王僚,他向吴王僚进言讲明伐楚的好处,但是公子光却对吴王说,伍子胥全家被杀,他是想借吴国为自己报仇,不能听他的。伍子胥看出公子光是想自己当吴王,不能以对外用兵说服他,就将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然后自己跑到乡下种田去了,专诸是吴国本地的义士。

三年后,吴楚鸡父大战,吴国获胜。又过了三年到了吴王僚十一年,楚平王去世,当初本来该嫁给太子建却嫁给平王的女子生的儿子继位,也就是楚昭王。

吴王僚就想趁这个机会攻打楚国,他派公子掩馀和公子烛庸领兵包围潜地,派季札出使晋国,观察诸侯的动向。乘丧出兵在中国古代是大忌,就算赢了也会动摇人心。所以中原国家很少这样做。不过楚国这次并没有因为新君年幼继位而混乱,他们多路援兵前来救援,成功切断了吴军的退路。

公子光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就认为自己夺取王位的机会终于到了。他找来专诸,说自己是王位的继承人,要去索取王位了,只要成功了,就算季札回来,也没法拿自己怎么样。专诸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对他表示可以替他刺杀吴王,但是自己的老母还在,儿子还小。听了他这话,公子光就答应他 “你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

夏四月,公子光在家里设宴招待吴王僚,吴王僚的甲士从道路两旁一直排到大门口。公子光的府邸的大门、台阶、里门、坐席上也都是吴王的亲兵,同时还有手持短剑的人在吴王两边护卫,上菜的人需要在在门外先脱光衣服再换穿别的衣服,然后跪着走进来,同时有两名卫士用剑夹着他,接着把菜递给上菜的人。酒席吃到一半,公子光装病躲进地下室,专诸把剑放在鱼肚子里然后端着菜进入,来到吴王面前时他突然从鱼肚子里抽出剑猛刺吴王,两旁亲兵的短剑瞬间刺进了专诸的胸膛杀死了他,但是吴王僚已经被专诸刺死了。专诸刺杀吴王僚这把剑就是著名的鱼肠剑。

吴王僚死后,公子光就做了新的吴王,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也写作阖庐。左传和史记在他继位前都称公子光,但时继位之后,就立刻改称阖闾,他去世时春秋和左传又记载为吴王光去世。为什么做了国王之后改叫阖闾,史书没有明确记载原因。

所以后世有好几种推测,一种是最常见的说法,那就是公子光继位以后改名为阖闾,这种情况较常见。不过考古发现,有很多青铜器的铭文上也有很多吴王光的字样,于是就有观点认为阖闾是光在当时吴国本地语言的发音。还有猜测认为他本名阖闾,光是为了与中原拉近关系,取的中原名字。类似还有后来的金朝,比如完颜阿骨打汉名完颜旻,他弟弟完颜吴乞买汉名完颜晟。

吴王阖闾继位后没有食言,让专诸的儿子做了卿。随后又去把伍子胥请了回来,让他辅佐自己。

季札出使回来到达,见到吴王僚已经被杀,无奈的说:“如果先君的祭祀没有被废除,百姓们有国君,神明有人奉祀,国家没有颠覆,他就是我的国君。我敢怨恨谁?哀痛死去的,事奉活着的,以等待天命。不是我发起的动乱,谁立为国君,我就服从谁,这是先代的常法。”说罢就到吴王坟前哭着回复出使的成果,然后就回到自己原来的官位上等待命令。

同年楚国杀了从晋国逃去的伯州犁,这哥们儿也挺能活,从晋国逃走的时候还是晋厉公时期,距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他的孙子伯嚭就逃到了吴国,做了大夫,后来做到了太宰,后世称之为太宰嚭,他也在谋划向楚国报仇。

除此二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来辅佐阖闾,那就是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他是齐国人,进献自己写的兵法十三篇,阖闾看了之后想试一试,就让孙武用宫女组成军队训练,阖闾让自己的两个爱妾也参加,孙武就让她俩当队长。

孙武给她们讲行军打仗布阵操练,结果宫女们大笑不止,在多次重复强调之后,宫女们还是不当一回事,孙武就说这是队长的错,要将吴王的两个爱妾斩首,吴王亲自来求情,说没了她们自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孙武却说您让我当将军,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随后斩了二人,这样一来,妇人们立刻就听话了。等宫女组成的军队训练好了,他请吴王来观看,吴王因痛失爱妾还在伤心不想去看,孙武就讽刺道,您只是喜欢我书里的内容,却不能把他们用于实践,于是吴王才开始真的重视孙武,任用他为将。

这个故事也是经常在史书见到,甚至现在都还经常有类似的情况,空降的领导拿刺头立威。

从古代到近代都有观点认为孙武这个人不存在,或者认为孙武就是孙膑,他帮吴王练兵的事是后人编的, 但是最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出土了一些战国时期的资料,表明春秋时期在吴越地区确实有一个姓孙的军事家活动过,说明孙武和孙膑不是同一个人。由于左传里为吴王阖闾谋划的人从始至终都是伍子胥,并没有提到孙武,所以也有观点认为孙武就是伍子胥,孙武是他一开始为了避祸改的假名,毕竟历史上这种事也很多。

阖闾虽然登上了王位,但是还有隐患,那就是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他勇猛异常。父亲死后,他想借卫国的军队回国攻打吴王阖闾。伍子胥便将要离推荐给阖闾,要离说自己能帮阖闾刺杀庆忌,但是阖闾认为庆忌勇猛,又非常谨慎,很难刺杀成功。要离就给他出了个主意。

要离故意激怒吴王阖闾,吴王阖闾就杀了他的妻子,斩断他的右臂抓捕了他,伍子胥故意让人放松看管,要离就逃走了,他逃到庆忌那里,取得了庆忌的信任。几个月后庆忌率军南下,他与要离同乘一船,打了个胜仗之后,庆忌设宴庆贺,酒宴上毫无防备,要离就趁机刺杀了庆忌,他的手下想杀死要离,但是庆忌死前却说,今天已经死了一个勇士了,不能再死一个,就放了要离。要离回到吴国复命之后也自刎而死。

吴王阖闾总算坐稳了王位。当初吴王僚派去攻打楚国的军队由于被切断退路,又听说自己的君王死了,一个逃亡到了徐国,另一个逃亡到钟吾,楚国也撤军而回。

次年吴王阖闾让这两个国家的人分别逮捕他们,他们就逃亡到楚国。但是徐国和钟吾就没这么好运,阖闾出兵灭了他们。随后他问伍子胥,当初你劝吴国攻打楚国,我知道这事会成功,但是我怕他们派我去,可如果我不去,他们派了别人,那功劳就归属他人了,所以当时我不同意攻打楚国。现在我没有这样的顾虑了,可以攻打楚国吗?

阖闾的言下之意是,不管当初他去不去,只要吴军获胜,都不利于他争夺王位。现在自己已经坐稳了王位,却不确定是否是合适的时机攻打楚国。

伍子胥回答道:“楚国执政的人多而不和,没有人敢承担责任。如果组织三支部队对楚国来个突然袭击而又迅速撤退,一支部队到那里,他们必然会全军应战。他们出战,我们就退兵;他们回去,我们就再出动,楚军必定在路上疲于奔命。屡次突袭又快撤使他们疲劳,用各种方法使他们失误。他们疲乏以后再派三军继续进攻,必定大胜他们。” 这个策略和晋悼公对楚国三分四军如出一辙。

阖闾听从了他的意见,次年吴军侵袭楚国,进攻夷地、潜地、六地。楚国沈尹戌带兵救援潜地,吴军就退走。楚军把潜地人迁移到南岗。吴军又包围弦地,楚左司马戌、右司马稽带兵救援弦地,到达豫章,吴军又撤走。如此往复疲敝楚军。

但是吴国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这也为吴楚争霸的结局埋下伏笔,吴王阖闾五年,他们开始对越国用兵。虽然之前也有吴越冲突,但几十年过去了,两国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但现在不一样了,这就如同希特勒在没有搞定英国的情况下又去挑战苏联。当时就有人预言越国不出四十年就会灭了吴国,当然,不排除这是史书在知道结果的情况下故意附会而写的预言的可能性。

吴王阖闾六年,楚国的囊瓦从豫章进攻吴国的军队,伍子胥一面让吴军战船出现在豫章,同时暗中在巢地集结部队。冬季,吴军在豫章击败了楚军,而另一支吴军也包围巢地攻占了它,俘虏了楚国的公子繁。

到了吴王阖闾九年,因为沈国没有参加晋国召集的会盟,晋国指使蔡国灭了沈国。楚国就出兵包围蔡国,伍子胥作为吴国的外交官,联络蔡国对付楚国。蔡国有了吴国的支持就没有向楚国投降,并且送人质到吴国,与之结盟。

到了冬天,吴国蔡国和唐国联合出兵,攻打楚国。

那么吴国能获胜吗?楚平王已死,伍子胥又将怎样对待楚国呢?吴楚争霸又有怎么样的结局呢?我们下一期再讲。

关键词: 吴王阖闾
责任编辑:zN_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