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中国历史上三次非常有名的“瞎指挥”,每一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
2022-03-31 11:18:55 来源: 腾讯网

一直以来,人们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外行指导内行”,在军事上更是如此,行军打仗,动辄便是数十万兵力的调动,作为军队的指挥,不仅承担着战争胜败的责任,更是背负着身后全国百姓的安危。如果把军事指挥的权力交给一个不懂行的“外行人”,带来的结局之惨重就可想而知了。

军队指挥身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图为军队演习训练)

在中国历史上,被这种外行人“瞎指挥”的例子就有不少,其中有三次臭名昭著的“瞎指挥”,不仅导致了战争失败,更是每一次都损失了一位国之柱石,造成了国家的衰败与毁灭。后人也常常把这三次惨败时常拿出来警醒人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多么有道理的一句话。

古代战争

西北支柱倒塌

北宋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经常被来自北方的金国、来自西北的西夏所侵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北宋自断西北支柱的愚蠢行为有莫大的关系。公元1126年,金军进攻太原,而太原是北宋防线的核心,因此北宋派出了名将种师中去解围。

种师中杀敌

种师中熟读兵书,久经战火,对于如何对付北方的金国非常得心应手,他刚到太原就打了几场小胜仗,击退了包围圈,令北宋上下惊喜不已。但种师中清楚,金军的主力并未被消灭,而且自己的士兵只有依托坚固的城墙防守,才能抵抗住金军的铁骑。但后方北宋朝廷认为要给金国惨痛的教训,严令种师中带兵乘胜追击。

太原保卫战

种师中不敢违抗朝廷命令,只能带兵追了过去,结果中了金军的包围,战死于乱军中。此后北宋再也没有一个能抵抗金军的将才,逐渐走向了灭国的方向。

大唐盛世的覆灭

唐玄宗是一个争议很大的皇帝,大唐在他的手里被打造出开元盛世的局面,但也是在他的手里走向了衰落。其中,他在军事上的“瞎指挥”就是一个重要原因。756年,安史之乱中,安禄山的军队直逼长安,作为长安的门户,老将哥舒翰亲自镇守潼关。

安史之乱

哥舒翰凭借潼关高大厚实的城墙,不断消耗安禄山的兵力,同时还时不时发起夜袭,令敌军寝食难安。只要多拖一段时间,安禄山必然被来支援的各地援军包围,但唐玄宗却不满足两军相持的现状,要求哥舒翰尽快主动出击,消灭敌军。

哥舒翰如何苦劝都是无用功,气得他扔下头盔就出城作战,最终被兵力更多的叛军包围,全军覆没,潼关也丢了。唐玄宗这才后悔不已,但为时已晚,只能连夜逃出了长安。

哥舒翰

大明王朝的终结

明朝末年,大明处于内忧外患交加的困境中,内有各地农民义军风起云涌,外有女真人虎视眈眈,因此崇祯皇帝急需一个能培训出大量合格兵力的人才。孙传庭就是这么一个练兵好手,因此崇祯将他从监狱里特赦出来,负责在陕西练兵。不过,随着李自成的义军在河南取得了节节胜利,崇祯有点坐不住了,一直催促孙传庭尽快出兵。

孙传庭

兵部尚书劝谏崇祯,练兵之计不可急于求成,孙传庭这支正在训练的兵马已经是大明的最后家当了,而且军队的粮草问题也还没解决。但崇祯一点也听不进去,连下三道圣旨。

迫于皇威,孙传庭只能将尚未完全训练完毕的部队拉出来打仗,结果由于粮草不足,军队的战斗力也发挥不出来,被打得大败,而孙传庭被义军斩杀。大明失去了最后一个能练兵的人才,也失去了最后的家当,最终走向了灭亡。

孙传庭像

可见,这些外行指导内行的事例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对于人才,还是应该给足支持,而不是成为人才办事的阻力。

责任编辑:zN_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