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资治通鉴有意思》21:如果你是蔺相如,你能完璧归赵吗?
2022-03-31 11:00:26 来源: 腾讯网

───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21篇

如果你回到当年的赵国,能否做到像蔺相如一样完璧归赵?

我想恐怕商鞅、张仪、范雎亦不可为。

蔺相如虽然只是帅才,还不是相才,不能帮助赵国中原崛起,扩土千里,但是将相和睦,保赵国二十年太平。

发生在蔺相如身上的故事,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彩。

1

脱颖而出

赵王得楚和氏璧,秦昭王欲之,请易以十五城。赵王欲勿与,畏秦强,欲与之,恐见欺。以问蔺相如,对曰:“秦以城求璧而王不许,曲在我矣;我与之璧而秦不与我城,则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臣愿奉璧而往;使秦城不入,臣请完璧而归之。”赵王遣之。相如至秦,秦王无意偿赵城。相如乃以诈绐秦王,复取璧,遣从者怀之,间行归赵,而以身待命于秦。秦王以为贤而弗诛,礼而归之。赵王以相如为上大夫。

——《资治通鉴》周纪四

秦王提出以十五城换和氏璧,这摆明了阴谋嘛。

给换吧?怕有去无回,楚怀王都能被你们扣下,你们啥缺德事干不出来?

不换吧?怕秦国以此为借口发飙。

这让赵国左右为难,赵王召集廉颇等大臣商议,都没有想出更好的应对之策。

缪贤举荐他的舍人蔺相如。赵王问:何以知之?

当年公叔痤临死之时推荐卫鞅,让魏王以国相托,魏王凭什么相信?

从商鞅到张仪,从范雎到蔺相如,都是贫民出身,只要能显示出才华,马上就能被提拔重用。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关键是你要通过事情,显示出你的才华。而缪贤举荐蔺相如,有言之凿凿的证据。

有一次缪贤获罪,想逃亡燕国。蔺相如也问了相同的问题,“何以知燕王?”。

缪贤说:“当年我跟着大王跟燕王会面,燕王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愿意交个朋友。”

蔺相如觉得缪贤太天真太naive,说:“赵强燕弱,你在赵王得宠,所以燕王看中你。如果你因畏罪逃到燕国,燕国怎么会为了失势的你,而得罪强大的赵国呢?一定会把你绑起来送回赵国。你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还有可能侥幸逃脱。”

缪贤从其计,果然其罪被赦免。

即便现在,很多在大公司的高管,因为位高权重,身边攀附者众多,自以为做什么事都行。当他离开原岗位之后,发现人走茶凉,那些许诺支持你的人都不见踪影。

春秋战国,群雄逐鹿,英才辈出,有的人平时不声不响,关键时刻,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我们的人生没有那么波澜起伏,但在一些命运转折的关键时刻,如果有这样的高人指路,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啊。

蔺相如就是这样的高人,既然能够给缪贤指路,那一定也有办法给赵王指路。

2

完璧归赵

蔺相如见到赵王,拍着胸脯承诺带和氏璧入秦,如果换不来十五城,完璧归赵。

这一年是公元前283年,十三年前,楚怀王病死在秦国。一个国君都能被秦国不讲信用无辜扣留,更何况杀一个使臣,强夺和氏璧。

敢只身负壁入秦,蔺相如胆大过人。

要知道,后世荆轲刺秦之时,随从是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见到秦王也抖如筛糠。

蔺相如一介书生,赤手空拳,有如此胆魄,这个即使是商鞅、张仪亦不能比。

话说蔺相如来到秦殿,把和氏璧交给秦王。

秦王笑成一朵花,传给美人和大臣看,群臣欢呼万岁。

蔺相如一看,你这不诚心啊,就说:“大王,壁虽美,有瑕疵,请我来指给您看。”

秦王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

结果蔺相如靠在柱子旁,高举着和氏璧,“怒发上冲冠”,横眉冷对秦王指,讲了一番大道理。

秦王赶忙劝止,哎呀别别别,你这小暴脾气,急啥,那什么,左右来,把那十五城的地图拿来。

蔺相如知道这是缓兵之计,所以接着说:“赵王送壁之前,斋戒五日。大王应该斋戒五日之后,大摆宴席,弄个隆重的仪式,在线直播,隆重交接。”

秦王琢磨,霸王硬上弓不行,谅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就同意了。

秦王吃了五天素,搞了个隆重的发布会,准备接收和氏璧。

结果蔺相如却说:“秦国从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君主,都说话不算数。我早就把和氏璧送回国了。秦国强大,赵国弱小,秦国先割让十五城给赵国,只需派一个使臣,赵国立即献上和氏璧,绝不敢欺瞒秦国。我的发言完了,你们要想把我煮了,就赶紧烧开水吧。”

《史记》记载了最有趣的一句话:“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估计是秦王被气乐了。

要么就是秦王本来就知道蔺相如不会轻易就范,本来就是打算借口要发飙。

行啊,咱也见过和氏璧长啥样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放了蔺相如。

能够完璧归赵,蔺相如机智过人。

这里有一个问题:既然是把和氏璧偷偷送回赵国,为何不刚开始就拒绝秦国的以城换壁的要求?或者,为何不刚开始就让秦国先交城池,再交出和氏璧呢?

蔺相如说,如果刚开始不答应秦国,“曲在赵”,秦国如果不给城,“曲在秦”。

蔺相如舍命送壁入秦,甚至都把和氏璧交到秦王的手上了,这是彻底地把赵国的姿态做足了。

这样你还不打算交出城池,那错就不在我赵国了。

3

渑池相会

敢以命相搏的蔺相如,不辱使命,完璧归赵,被拜为上大夫。

最终这笔买卖也没做成,秦国本来也从来不会做买卖,只会明抢。

秦国第二年伐赵,拔两城;第三年伐赵,拔石城;第三年取光狼城,斩首赵军二万。完璧归赵也抵御不了秦国迅猛的攻势。

弱国无外交。

赵国面对强秦如此不堪,这更凸显出蔺相如的气魄和胆识,当然,他更敢玩的还在后头。

公元前279年,秦国打算战略南移,主要攻伐楚国,所以打算与赵王修好,在渑池相会。

秦国有囚禁楚怀王的劣迹,所以赵王本人不愿前往。

但是廉颇、蔺相如说不去显得赵国怯懦,而且这是与秦修好的重要会盟,国君一定要去。蔺相如陪同前往。

秦王酒酣耳热之际,说:“听说赵王音乐玩得好,请奏瑟”。赵王就即兴来了一段。结果秦国史官就写下一段“

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

蔺相如上前,说:“听说秦王架子鼓敲得好,请奏盆缻”。

秦王大怒,你开什么玩笑。

于是蔺相如拿着瓦盆,靠近秦王跪着再次请求。(注意这个动作细节,这不是再次请求,而是逼近目标)

秦王当然不同意,蔺相如说出了那句千古名句:“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秦王左右有龙虎卫士,蔺相如一介书生,不可能近身秦王,但是这种不要命的劲头,要洒你一身血恶心你,秦王也觉得无趣,于是随意的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就让赵国史官,也把这光辉灿烂的事情记录下来。

在会盟礼仪上,蔺相如为赵王挣足了面子,再加上赵国在边境陈兵以待,秦国本来也打算修好,所以秦王没有发飙。

回国之后,因为相如的功劳大,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4

将相和

廉颇一介武夫,不服气,俺这军功是出生入死挣下的,蔺相如一个耍嘴皮子的,居然排在我前面?等我见到他,唾他满脸花。

蔺相如听说,到处躲着他,下人都觉得他太窝囊。

蔺相如于是有了一番高论:

相如曰:“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至门射罪,遂为刎颈之交。——《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一贯简洁,但这一段大段引用了《史记》原文,因为司马光很看重蔺相如的观点,就是将相和。

蔺相如说自己连秦王这种大BOSS都不怕,怎么会怕廉颇?只是因为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赵国受损啊。

国家安危事大,个人荣辱事小,蔺相如为公舍私,有大义。

要知道,一代名将廉颇是出了名的暴脾气,后来当赵王派乐乘取代廉颇之时,他直接打跑了乐乘,自己逃到魏国。

古之名将,很多都恃才傲物,不把一般人放在眼里,但处处得罪人的廉颇,居然能够被蔺相如降服,主动登门,负荆请罪,结为生死之交,足以说明蔺相如有大德大才。

蔺相如国士无双。

在之后的历史舞台上,蔺相如少有出场,只是在最后病危之际,劝谏继任的赵孝成王不要用纸上谈兵的赵括。

可惜的是,这最后一计赵王没有听从,结果丢了赵国四十五万将士的性命。

历数蔺相如智勇双全的高光时刻,一是完璧归赵,二是争礼渑池,这两次以命相搏的气魄,挣得自己的名望,赢得对手的尊重。

看似只是一些礼仪之争,但在国家层面,就是国威之争,所以赵王会拜蔺相如为上卿,甚至排位在廉颇之上。

因为有了蔺相如、廉颇这样的忠臣良将,秦国才不敢轻易侵犯赵国。

5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不是那些安坐在后方叫嚣着死战到底的腐儒,而是真正面对秦王据理力争的死士。

就像司马迁说的,死不难,难的是处于死地,临危不乱,威信敌国。

如果你是蔺相如,你能做到吗?

而且挣得如此大功的人,还能够不居功自傲,将相和,恐怕只有蔺相如一人。一个人如果没有这种大智大勇,是无法胜任这种千斤重担。

所以司马迁才会说,相如名重太山。

说风凉话容易,临危不惧极难。

比蔺相如聪明的,不如他勇敢;比他勇敢的,不如他有大格局。

蔺相如为何能够做到这么完美?我觉得就一条,他无私。

他没有私利,没有私名,甚至没有私命。

因其无私,所以智勇双全。

行坦荡路,做磊落事。

与诸君共勉。

如果你是蔺相如,你能做到完璧归赵吗?

蔺相如胆敢当面呵斥的秦王,他的个人史几乎就是半部战国史。他是谁?且听下回分解。

北山读书

责任编辑:zN_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