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三藩之乱初期,吴三桂饮马长江后,为何没有乘胜渡江?
2022-03-31 07:43:14 来源: 腾讯网

康熙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举兵造反,揭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由于清朝方面缺乏准备,所以在开战之初,叛军进展非常顺利,四川、贵州不战而下,吴三桂在湖南境内屡战屡胜。到了康熙十三年二月,吴三桂的叛军迅速占领长沙、岳州等地。可是吴三桂却没有乘胜渡过长江,导致他错失战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妄想和谈

吴三桂在接连取得胜利后,开始幻想和清朝进行和谈,于是他厚待清朝被扣留的使者,让他们携带自己写给康熙帝的奏章北上。在奏章中,吴三桂的语气非常傲慢,他炫耀自己的战功,认为自己已经收复明朝三分之一的领土,因此要求与清朝划江而治,实现裂土封王的目的。同时,吴三桂在和谈中还提到了一个问题,这就是他的儿孙们。

当时,吴三桂的长子吴应熊留在北京,作为人质,同时娶皇太极的女儿为妻。吴三桂与公主生下了不少儿子,他们都在北京。在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帝下旨将吴应熊及其子嗣全部扣押。吴三桂之所以不愿意渡江,而是选择和谈,是想换回自己的儿孙们,他在奏折中向康熙帝提出了这个条件。

二、有所顾忌

吴三桂的军队占领湖南大部后,诸将们纷纷要求渡江,可是吴三桂却对八旗骑兵有些忌惮。吴三桂早年间镇守辽东,常年与清朝交战,亲自参加了松锦大战,对八旗骑兵的战斗力非常了解。一旦渡过长江,继续北上,就进入了平原地区,势必会与清朝的骑兵交战,对此吴三桂心中没有必胜的把握。

吴三桂对诸将们说道:“你等不知虚实,我与他同用兵多年,其骑射是最不可当的。如今我们以山阻水,还可以自守,若到平原地方,你们如何敌得过他。”事实证明,吴三桂的这个判断有误,因为此时八旗骑兵的战斗力已经远不如当初了。另外,此时的吴三桂已经六十多岁,暮气沉沉,已经没有那种敢于进取的信心了。

三、错失良机

康熙帝在看到吴三桂的书信后,反应非常冷淡,在他看来吴三桂诡计多端,议和是不可能实现的。与此同时,康熙帝还做出了一个决定,来表明自己彻底平叛的决定。康熙帝下旨,“将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处绞,其余幼子俱免死入官”。消息传到湖南,吴三桂非常悲伤,他没有想到自己的书信,反而加速了儿孙的死亡。

至此,吴三桂议和的幻想完全破灭,可是他也失去了渡江北上的良机。在这段时间里,康熙帝调兵遣将,已经将大军布置到了长江北岸。不过由于天下承平日久,清朝的军队战斗力也不高,所以双方一度陷入了对峙的局面。而这对于吴三桂来说非常不利,因为他毕竟是以一隅之地起兵,应该追求速战速决,而不是持久作战。

参考资料:1.《三藩史略》;2《清史稿》

责任编辑:zN_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