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长平之战还没打,此人就有三条理由,料定赵国必败,果然被他言中
2022-03-30 22:56:10 来源: 腾讯网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主要是秦国与赵国交战,这一战还出现一个著名成语,即"纸上谈兵",指赵括代替廉颇后,跟秦军交战很快就战败了,赵军战败之后,秦国将领白起屠杀40万赵国降卒,白起也因此被称为"人屠",赵国在这一战后,彻底失去了跟秦国抗衡的能力,还差点亡国。

其实长平之战的起因,对于赵国来说是被动的,当时秦国想做天下霸主,四处攻城略地,公元前262年,秦军攻打韩国的上党郡,韩国国君不敌,便打算把上党郡送给秦国换来太平,可上党郡郡守冯亭不干,与其把上党郡送给秦国,不如送给赵国,赵孝成王想想觉得不错,就要了上党郡。

当时上党郡一共有17座城池,正常打仗的话,三五年也不一定能夺得这么多地盘,可赵国接手了上党郡,自然引来秦国的怒火,赵孝成王虽然贪图土地,但又怕秦国的虎狼之师,于是就派使者跟秦国谈判,希望双方不要打仗,坐下来谈谈,君子动口不动手嘛。

赵国当时有个臣子叫虞信,担任赵国卿的官职,虞卿就跟对赵王说,不应该派人跟秦国讲和,应该派使者到魏国、楚国、齐国等国,请求这些国家的援助,等他们同意之后,再跟秦国和谈,这样才能谈出结果,不然的话毫无用处。

当时虞卿分析出三条理由,他告诉赵王,如果没得到其他国家的帮助,直接去找秦国议和,最终双方必定开战,而且赵国必败无疑。虞卿分析的第一条理由是:赵国派人去和谈了,秦国就觉得赵国不敢打,至少是不想打,那么只会增加秦国攻打赵国的信心,气势上赵国就先输了一阵。

第二条理由:如今秦国到处征伐,其他国家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如果赵国派人去秦国议和,秦国把这信息宣传出去,其他国家就会觉得赵构跟秦国有一腿,接下来双方交战后,其他国家没人会帮赵国,这样就更加危险了。

第三条理由:赵国和秦国都是强国,双方又是接壤国,秦国一心想当老大,他不会让赵国继续强大,赵国吞并了上党郡,等于夺走了秦国的好处,他一定会来打赵国,如果还派人去议和,这不是摆明示弱嘛,既然示弱了当初为何又要接手上党郡呢?

虞卿这三条理由分析得很对,他还说如果不联合其他国家,秦赵双方开战的话,赵国必败无疑,可惜赵王不听他的建议,派了使者跟秦国议和,结果使者对方杀了,长平之战就这样打响了,再后来一切果如虞卿所料,没任何国家来帮赵国。

长平之战打得太久,赵国的粮食都供应不上了,于是赵王请求齐国借粮,结果人家不借,就这样赵军惨败,后来赵国都城邯郸被围,赵国差点灭亡,幸亏信陵君窃符救赵,才没人秦国一句灭了赵国,要是当属赵王听了虞卿的话,长平之战就不会败了,你觉得呢?

责任编辑:zN_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