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抗战黔军消失了?并没有!说说黔军来龙去脉,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22-03-30 20:49:04 来源: 腾讯网

1944年9月7日,中国远征军攻占松山要塞,日军第56师团113联队拉孟守备队全军覆没,第113联队旗被焚毁。

松山历时三个月,总共打了10回,时间长,伤亡大,因为是中国军队占领日军坚固堡垒,开展怒江反攻的典型战例,松山战役被后世所铭记,而远征军第8军以及李弥都出名了。

第8军是进攻松山的主力部队,此战伤亡很大,从表格就能看出来。

其中第103师尤为惨重,而且还都是娃娃兵,可是关于103师,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记得起这支部队,更不会有人探究这支部队从哪里来,纵使英勇杀敌,却也没有足够的曝光率,人们更关心的只是松山战役的战斗过程。

第103师是黔军部队,但是黔军给人的印象,都是娄山关里拿着大烟枪的双枪兵,战斗力很差,除此之外,黔军就没有什么更直观的印象了,那么黔军从发展到没落到底是什么样,今天就来说说。

松山战役俘虏日军

辛亥革命后依附滇军

贵州在民国时期是军事大省,在西南军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民国初期,什么大事,都能看到黔军的影子。

清末的时候编练新军让黔军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1901年,贵阳设立贵州武备学堂,而后由于军事教育机构的改革,贵州武备学堂裁撤,原址上设立贵州陆军小学,开始对黔籍军人进行军事培养,比如何应钦就是贵州陆小毕业的,名人还是挺多的。

而贵州陆军的建设从1904年开始,以原练军常备五营为基础编练新军,编成新军1标,也就是团,这个是黔军最早的军队雏形。

但是贵州陆军小学和新编第1标不是黔军的正统,当辛亥革命爆发之后,陆军小学学生和第1标士兵会同同盟会首先起义拿下贵州政权,成立军政府,军政府都督就是陆军小学监督杨荩诚。

前清对于贵州的把控其实很弱,同样,黔军也只是给贵州地方政权换了一个脑袋,因为贵州地处西南的缘故,这里地方自治实力还是蛮大的,比如土司政权,清朝换民国也改变不了它的根基,所以说黔军兵不血刃拿下贵州省权,也是情理之中。

贵州起义军成立军政府之后,第1标迅速扩军,成立了4个标,按照当时地方自治的理念,这支部队就被叫成了“黔军”,人数9000人,那个时候因为叫共和嘛,有些省份推行地方自治运动,按照这个理念,黔军就是在这个理念下诞生的,有点像美国的国民警卫队,就是纯粹的地方军事组织。

黔军在革命时期绝对是个积极分子,不久黔军就应四川和湖北军政府邀请,开始外出“输出革命”,第1标进入四川南部地区并且驻扎了下来,第2、3标变成混成协(旅)由杨荩诚率领取道湖南进入湖北。

那么这样一来,黔军就剩下了第4标驻守贵州,标统刘显世,因为第4标实力最弱,团练民兵改过来的,资历不行,也镇不住场子,在当时加入黔军的时候都是徒手官兵,而且刘显世本身也想做大,卷入了贵州军政府内部的政治斗争当中,但是奈何实力不够,怎么办?

刘显世

把北伐的黔军叫回来肯定是不可能的,那就和南宋迎回二圣一样让人不可接受,所以刘显世和军政府里宪政派给云南都督蔡锷发了一个电报,要求滇军进入贵州“代定黔乱”,于是乎,唐继尧在1912年2月27日率领进入贵阳。

从此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开始黔军依附滇军的日子,而此时北伐川军,也就成了其他省份的客军,一方面靠发协饷过日子,一方面慢慢也就瓦解了。

脱离滇军自立门户

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调京任职,唐继尧返滇任督。这也就给了刘显世机会,这时候的滇军依旧还只有一个标,因为他们是依附在滇军羽翼下过日子嘛,在唐继尧走后,刘显世被北京方面任命为贵州护军使,手底下就是王文华。

王文华在黔军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是和刘显世起家的,刘显世当标统,他就是下面的营长,从这个关系上来说,他也就是黔军的奠基人之一。

黔军以第4标为基础,新建了6个团,除了刘显世尾大不掉之外,王文华任第1团团长,护军使署副官长,名副其实的二把手加话事人,这给王文华在后来总领黔军大权奠定了基础,而刘显世也就是成了黔军领袖一代目,也是现代黔军的开山鼻祖。

真是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刘显世是贵州兴义人,以他为标点,这个阶段的黔军就是兴义系军阀统治时期,包括后来的黔系大佬何应钦,也是贵州兴义人。

黔军在这个节骨眼上表面上还是挺正义的,虽然是军阀,但是打北洋政府也是比较激进,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出动了,毕竟北洋的势力范围都在北方,而南方除了广东之外,广西和云南均是军事大省,西南军阀相互之间有联络,黔军从感情上来说也是西南军阀体系的一部分,贵州成为军事大省,也是必然。

黔军这时候是6个团,1916年4月第5、6两个团加入护国第1军右翼军,第1、2、3团隶属于右翼军东路支队,王文华任支队司令。这支部队随后扩编为黔军第1师。

第4团留守贵州,这么看来,黔军也算是倾巢出动,战绩也不错,当时护国军总共有四个战场,分别是叙永泸州、綦江、湘西、桂西北,而黔军就占了两个,从效率和威慑力上看也是战绩满满。

与滇军的联合让黔军风头一时无两,是西南军阀中的一方诸侯,这些军阀对于孙中山来说都是统战对象,比如广州那里一出现北伐檄文之类的号召,西南军阀都是会呼应的,当然了,这里面有认同革命的因素,同样,也有利用革命道德制高点的愿望。

王文华

这时候王文华任黔军总司令,袁祖铭算是黔军的先锋。护国战争后黔军经与北洋政府沟通,全军整体编为1个师加1个混成旅,王文华任师长。

这时候的黔军暂编第1师总共两个旅,其中第1旅第1团团长袁祖铭、第4团团长何应钦,谷正伦为炮兵第1团团长。

1917年的黔军依旧是革命先锋,刘显世和王文华是亲戚,后来的黔军总司令袁祖铭是刘显世的部下,这些人别看一个系统,但是后来争权的时候也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毕竟谁都想做大,以至于黔军后来出现了因为籍贯和军校不同派系的纷争。

黔军在1917年护法战争中进入四川,那时候川军还非常的弱小,四分五裂,关于川军的来龙去脉,可以看文章《辛亥革命四川变成国中之国,防区制成分封基础,楚王问鼎层出不穷》,里面对于川军的形成有详细的介绍。

黔军和滇军进入四川,和部分川军组成靖国军,客居四川,而且还从四川领协饷,把北洋川军按在地上摩擦一下,就很有大军阀的特点,黔军在这个时间段上,打着“护法”、“靖国”等旗号,也是极其扩大自己的实力,你要说他真有高大上的理想,我是真的不信,因为贵州这个省份在那个时候和四川等地比还是很贫瘠的,没钱,怎么养兵?只能去有钱的地方了。

客居四川疯狂扩军,最后却玩了一个底儿掉

黔军编成3个纵队进入四川后,1918年3月,驻川黔军总体兵力从6个团扩编为2个师,王文华和袁祖铭分任师长,下辖10个团,而后1920年9月,由于王文华和袁祖铭的冲突,袁祖铭第2师师长被撤,驻川滇军改编为5个旅,黔军军政大权也就进入了这5个旅长手中,第5旅旅长就是何应钦。

军队从来都存在派系和山头,黔军这时候的派系,出现了新旧之分,王文华就是新,刘显世就是旧,王文华的手下,基本都是受过教育的军校毕业生了,比如何应钦、朱绍良、谷正伦等,别看王文华是刘显世的外甥,权力可比亲情重要,王文华作为黔军总司令,授意部队回到贵州夺权,最后刘显世出走,兴义系军阀进入王文华时代。

这时候的何应钦已经崭露头角,因为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他和王文华也是亲戚,所以就任黔军参谋长,第5混成旅旅长等职务。

旧矛盾离去,新矛盾就会生出来,很快这5个旅长之间也是有了矛盾,比如袁祖铭,作为黔军大将,他和留日派的黔军军官肯定也不对付,有些圈子不是想进就能进,袁祖铭被撤职之后,目光还是盯着贵州,玩政治嘛,东山再起都玩得非常的溜。

在1921年3月王文华因为贵州政局被袁祖铭买凶刺杀身亡之后,黔军5个旅进入夺权阶段,5个旅长斗来斗去,何应钦后来玩成了孤家寡人,只能提桶跑路。

袁祖铭都看在眼里,所以他联系了已经出走的老上级刘显世,准备玩一出“我回来了”的戏码。

袁祖铭

袁祖铭是黔军元老,自然树大招风,由于黔军5旅里各军校毕业生也分成了派系,经袁祖铭一号召,大量的非日本士官学校军官倒向袁祖铭,袁祖铭的部队,叫做“定黔军”,五个旅被他争取过来三个。除了笼络旧部之外,袁祖铭还投靠了北洋军阀吴佩孚,有了他当靠山,他回到贵州也算是畅通无阻。

只是刘显世并不甘心袁祖铭一家独大,俩人的蜜月关系一结束,1923年刘显世再次联系滇军进入贵州,袁祖铭出走,滇军控制了贵州,但是袁祖铭没闲着,他去了四川这个新手村练号去了,而且算是四川玩家区里最大的号,玩得差不多了,他就准备回来继续挑战滇军,1925年,袁祖铭重回贵州。

但是政权却被桐梓系军人周西成巧妙地拿下了,关于周西成是怎么成为贵州话事人,我这里不展开了,下一篇文章我好好写一下。

周西成对于拿下贵州政权算是釜底抽薪,桐梓系黔军成为了北伐后乃至抗战时期黔军的主要一脉。

袁祖铭及其王天培等黔军客军,虽然在北伐过程中进行了扩军,兵力极其雄厚,编制极为庞大,但是在北伐都没有经历完的情况下就被老蒋和唐生智给干掉了(相关文章见《黔军将领恃才傲物,得罪众人始终我行我素;老蒋:杀了吧》),单单留下了黔军最为薄弱的一脉。

包括袁祖铭的第12军、王天培第10军、彭汉章的第9军都没有挺过北伐这个大关,其中第12军和第9军残部改编为第43军,军长李燊,周西成的第25军一直在贵州,没有出动。

周西成

综上来说,本来黔军如果自己本身不出问题,那么在北伐后,黔军一定能够成为民国时期举足轻重的诸侯,但是这一点被老蒋和唐生智看透了,所以大部分军长落得了一个惨死的下场,黔军一下子就被打了一个七寸。

所以到最后,黔军只剩下了孱弱的两个军,其中一个还总要嗑药。就这两支部队,相互还看不顺眼,第43军打不过25军,败退云南,第25军在长征时候被薛岳肢解干掉。

黔军抗战时期的脉络

关于第25军和第43军两部在抗战前的内部隶属关系,我在这里说一下:

第25军,也就是第18路军,下辖5个师,这5个师的番号就是1到5,王家烈主政贵州之后,经过整编第25军下辖102、103、121、新编第8师,1935年4月第25军军部被裁撤,这几个师被割裂后并入中央军部队。

第102师,师长柏辉章,该师抗战打遍全场,后来一直跟随薛岳在第9战区长时间抗战,黔军战力头牌。

柏辉章

第103师在参加南京保卫战之后,扩编为86军,后来86军被裁撤,长时间隶属于嫡系第2军,在何应钦的侄子何绍周的带领下,最后进入第8军,成为远征军部队。

第121师在抗战后隶属于94军,成为土木系部队一员。

新编第8师,除了参与炸了花园口之后,就是长时间隶属于刘戡的第93军,这支部队总干湿活,和上面的部队比名声差一点。

第140师,原来是第25军教导师侯之担部改编,1935年10月下旬改编为新编第25师,不久改编为第140师,调陈土木系第59师副师长沈久成任师长。1937年初沈久成调任新编第6军副军长,何应钦妻弟、黄埔一期生、副师长王文彦升任师长,先在第2军,后到37军,中央军嫡系部队。

第43军,在李燊和周西成冲突之后,李燊战败,43军残部被编为第85师,抗战时期师长陈铁,黄埔一期,也就是说变成了中央军,在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

除了这些黔军部队之外,还有一些主要是贵州子弟组成的中央军部队,在抗战时期相当数量的部队在贵州整训,这里面说一下:

第82师,抗战后期隶属于第8军,原来是湖北地方部队升级而成,后来逐渐演化,并且在贵州整训,师长吴剑平,黔系军人,参加了滇西大反攻。也就是说,第8军就是何应钦一手操办的中央军黔系部队。

新编28师,师长刘伯龙,在贵州整训后进入缅甸战场,隶属滇黔绥靖公署,中央军嫡系部 队。该师原隶属于重庆卫戍司令部,1940年春整训中改隶滇黔绥靖公署,并移驻贵阳,担任后方守备任务。后来并入第66军,进入缅甸,打得不好。

预备第2师,师长陈明仁,军委会直辖,后来进入远征军序列。

写在最后

关于黔籍军人抗战,其实还是很有必要说一说的,因为黔军被肢解后悉数并入中央军,所以“黔军”这个名称在抗战中就看不见了,黔军的形象在北伐后抗战前多以“双枪兵”的形象出现,这个描述很正确,因为贵州经济以及军饷的原因,鸦片也就成了重要的经济作物,所以不说也都知道是咋回事,战斗力得不到保证。

从辛亥革命以及抗战的大角度讲,黔军也是走在前列的。

责任编辑:zN_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