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如何走上“手足相残”之路
2022-03-30 18:08:40 来源: 腾讯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之次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之一,能与秦始皇共享“千古一帝”的称号,足见其雄才大略。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更是对李世民能力的精准概括。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不过如此。然而相比于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的贞观之治,他的登基之路却并不光彩,甚至相当血腥。

【李世民的“上位”之路】

古代皇位继承讲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嫡长子继承制”向来是皇位传承的第一准则,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自然是太子的第一人选。李渊自称帝以来就把李建成朝着一国之君的方向培养,因此李建成以坐镇后方处理内政较多,而李世民则带兵四处征讨,立下赫赫战功。

自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世民主要积累了以下四大战功:破薛举,浅水原之战,平定陇西薛仁杲(薛举之子),铲除了唐朝来自西方的威胁;击败宋金刚、刘武周,收复并、汾失地,巩固唐朝的北方;在虎牢之战中,一举歼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集团,使唐朝取得了华北的统治权;重创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后班师返京时,受到长安居民的隆重欢迎。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农历十月,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之上,食邑增加至三万户。对于李世民所立下的战功来说,说他在“开创大唐”中身居首功并不过分。不久后,李渊又下诏特许天策府自置官署,李世民趁机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以李世民的战功来说,李渊对他已经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而李世民在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捕获了一大批忠于自己的心腹。谋士有房玄龄、杜如晦,武将有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侯君集、王君廓等,他们在后来都积极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声望、官职、势力都达到了顶峰的李世民,已经具备了与李建成分庭抗礼的资本。

野心,是会随着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好在李建成的“东宫集团”同样卧虎藏龙,人才济济。谋士魏征就敏锐地察觉到了李世民的潜在威胁,说道“殿下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并劝李建成向父皇请战,征讨势力较弱的刘黑闼,从而达到“且以立功,深自封殖,因结山东英俊”的目的。对于李建成来说,他的优势是作为帝位的合法继承人,辅佐李渊掌管全局,内有李渊妃嫔的支持,会有尚书右仆射斐寂和中书令封伦等人的拥戴,政治条件足以稳压李世民一头。更不用说李建成的智囊团都非等闲之辈,文有王硅、魏征等谋士,武有薛万彻、冯立、冯翊等将领。而四弟李元吉与二哥李世民向来不和,因此在此斗争中也坚定了站在了李建成这边。不过对于眼下如此强势的李世民,坐在皇位上的李渊已经感到非常不安,他开始想方设法削弱李世民的势力。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渊在朝堂之上下令征讨围攻乌城的突厥军队,任命齐王李元吉为行军大元帅,并特意指出秦王府的将领需一同听从李元吉调遣。很难说这一行为是引发“玄武门之变”的直接原因,因为就在下达命令之后的第二天,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就已经身首异处处。就这样如此激进的措施在过去李渊做得并不多,也许他内心从未想过李世民会亲手杀死自己的兄长,然后逼自己退位。然而现实却是,李世民距离皇位已经越来越近,因为“玄武门之变”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

“天象”异常帮助李世民完成了“玄武门之变”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太白金星当空,主当朝者更替”,而这异象就发生在玄武门事变的前三天,加之古人对“天象”本就十分重视,这时的李渊真的慌了。因为他知道秦王集团与太子集团积怨已久,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只是双方一直未发生真正的“暴力冲突”。“莫非天真的要变?”李渊满心焦虑,渴望着朝臣能给出意见,是否要按照惯例下一道罪己诏?在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当朝星相专家太史傅奕给出了他的解读,也是当时最权威的解读“太白行于日侧,而见于秦分,主秦王当有天下”,此言一出,朝野震惊。李渊在听到这番解释后会是何种心情?惊愕?愤怒?或许都有吧。最重要的是,此刻在他的心中李世民是否真的要有所行动,成了眼下最要紧的事。他立刻下令召见秦王,让他亲口解释清楚。

那么李世民现在何处?李世民已经在和自己的心腹在房间中密谋“举大事”了。父皇的突然召见着实让众人吃了一惊,但李世民却是胸有成竹,步履坚定地朝皇宫走去。面对李渊的质问,李世民声泪俱下,表示自己对兄长和父皇绝无二心,是建成、元吉二人陷害儿臣。随即他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告发建成、元吉灭绝人伦,与后宫嫔妃淫乱。自此两人的话题被成功转移,李世民成功脱险。更重要的是,李渊在得知此事后大为光火,要在第二天召见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当面对质,这就给李世民击杀二人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在发动政变之前,李世民就已争取到了玄武门左右一屯营将军敬军弘与吕让衡的支持。据《旧唐书敬军弘传》记载“武德中 为骠骑将军...掌屯营兵于玄武门...隐太子建成之沫也。其余党冯立、谢叔方率兵犯玄武门,君弘挺身出战...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 并遇害”由此可知敬军弘与吕让衡早已投附李世民。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李世明还争取到了玄武门守将常何的效忠,而常何本是李建成的人,但在李世民的威逼利诱下,成功使常何倒戈。毕竟“拥立之功”对于一名武将来说,实在是太具诱惑力了。

因此,当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建成、元吉经玄武门进宫时,在玄武门执勤的正是常何。而当手无寸铁且毫无戒备的李建成刚要进门时,身披铠甲、全副武装的李世民就出现在了二人面前。据史籍记载,由于玄武门兵权落入李世民手中,“六月四日 张公瑾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后变,乃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瑾有勇力 独闭关以拒之”,使秦府在双方交锋中处于主动地位。

李世民在事先窃取玄武门守卫权的同时,还筹集了发动政变的武士800余人,全部引入秦府,“控弦披甲”,待命而动。在成功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后,李世民又命尉迟敬德披甲持械,上殿“保护”皇上。当李渊和朝臣看到浑身血迹斑斑、手持利刃的尉迟敬德站在自己面前时,顿时大惊失色。尉迟敬德说道“太子与齐王元吉作乱,秦王已下令诛杀。秦王怕陛下受惊,特派末将前来保护陛下”。此时的李渊终于明白,惨剧终究没能避免,他所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将皇位传给二子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当然,政变成功后,李世民不免要到宫中哭诉一番,以表达心中为平定叛乱,不得已与兄弟兵戎相见的悲痛。

登基后的第二年,李世民改年号为“贞观”,正是这段闻名后世的“贞观之治”将大唐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因此对于古代帝王的评价,我们当然不能仅从“私德”上找到瑕疵就对他持否定甚至全盘否定的态度,何况是唐太宗这样除“玄武门之变”外几乎再难寻“黑料”的明君。而在帝制时代,皇权的存在本就意味着对黎民百姓的压迫和剥削。对于民间来说,这个位置由谁来坐并不重要,生活才更重要。从这一点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能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统治者,可以称得上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责任编辑:zN_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