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黑衣宰相”姚广孝:中国历史上最神秘谋士,被世人称为“妖僧”
2022-03-30 16:21:00 来源: 腾讯网

姚广孝曾游览嵩山寺,相士袁珙见到他说:

“这是哪来的奇异僧人!三角眼,形态如同病虎,必然嗜好杀戮,刘秉忠这类的人!”姚广孝大喜。

刘秉忠是什么人?元朝开国元勋,元帝国的设计师、曾规划了北京城。而后来姚广孝也负责了迁都北京事宜,并一手规划了今日北京城布局。

洪武年间,姚广孝途径北固山,赋诗缅怀古贤,抒发志向。诗云:

谯橹年来战血干,烟花犹自半凋残。

五州山近朝云乱,万岁楼空夜月寒。

江水无潮通铁瓮,野田有路到金坛。

萧梁帝业今何在?北固青青客倦看。

同行僧人宗泐听后说:“这岂是佛家弟子说的话!”

姚广孝笑而不语

姚广孝是医学世家,但他没有秉承家业,而是跑去钻研阴阳之术,还学有所成,精通三教。

可以说姚广孝无论年少年迈,他都有一颗不安于伽蓝的心,他的志向从来都在庙堂,真正的烈士暮年还壮心不已。

所以他是靖难之役第一人,没有他天天的撺掇和辅佐(或许他正是看准了朱棣能成功)朱棣打不赢靖难之役,或者说根本发动不起来。

姚广孝的不安分并不局限于政治上,他的不安分表现在方方面面:姚广孝曾作为监修官,主持重修《明太祖实录》,又与解缙等人纂修《永乐大典》

姚广孝年少好学,擅长作诗。他与王宾、高启、杨孟载是好友。宋濂、苏伯衡也都推举他。

姚广孝的著作主要有《逃虚子诗集》十卷,续集及补遗各一卷,《逃虚类稿》五卷、《道余录》《净土简要录》《佛法不可灭论》及《诸上善人咏》各一卷。

姚广孝在很多行业都有所建树。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对其极尽恩宠之能事:

《明史·姚广孝传》:“成祖即帝位,授道衍僧录司左善世。永乐二年四月,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赠祖父如其官。帝与语,呼少师而不名。”

把最器重的嫡长孙、未来的接班人,也就是开创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朱瞻基交给他来培养。

姚广孝死后,皇帝亲自为他撰写祭文,并特命将姚广孝配享明太宗庙庭。明建国以来,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庙庭者,仅姚广孝一人。

就是这么一个人,拒绝了还俗、高官厚禄、府邸、美女和金银珠宝等,一心做他的和尚。皇帝的赏赐能推则推,还在原则问题上经常跟皇帝

这是一个精通儒释道的人,佛家道家的人把世俗看的很淡,所以历来道家人物从政的基本上都是做好一件想做的事后说退场就退场,而且是主动地,积极要求退场。佛家的干脆很少从政

张良,谢安,李泌,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他的毕生所为,目标指向无一不能在儒释道三家要义中发现影子。另外儒家有个“圣人”的称号,标准是立德,立功,立言。

从古至今,中国圣人两个半,孔子王云曾国藩。

而姚广孝的时期,王云,也就是王阳明,以及曾国藩还没出世,他前面就一个孔子。

他所有的不安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不负平生所学。然后看能不能顺便成就圣人造化(儒家最高理想),成不了也没啥(道家自然无为)。

所以后面一代大儒顾炎武才评价他:“少师(姚广孝)之才,不下于文成(王阳明),而不能行其说者,少师当道德一,风俗同之日,而文成在世哀道微,邪说之作之时也。”

这是说他生不逢时

姚广孝的“立言”终生未遂,原因在于生不逢时,当时的社会氛围他的学说推广不起来。

其实推广起来他也称不了圣人,这个人道德操守不太好,他基本上不受传统道德的约束。这也有个好处,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变多(抛却道德层面不讲)。这点很像贾诩,也有点儿类似郭嘉

我们有时候说某人“超然世外”大概是清心寡欲,独守清幽。

其实超然世外还有一个层面,叫做凌驾众生

姚广孝的眼界,学识,才华,胆略,都足以担当起这个名号。

责任编辑:zN_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