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阳赋》中,男主萧綦(周一围饰演)反复被各种人物提及是“寒族武人”,言语间颇轻蔑,也颇有不甘。似乎“寒族武人”成了这些朝臣心中的一条魔咒,让他们时刻叨念。封个王,碎碎念一把;娶妻嫁女,碎碎念一把;就连平叛,也要碎碎念一把。为何《上阳赋》中的众臣如此介意“寒族武人”这四个字?萧綦的出身真的属于寒族吗?这里面隐藏着《上阳赋》剧情的什么秘密?
从《上阳赋》中出现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等高门姓氏中我们可窥见,其中的大成王朝应该是在东晋末年的历史上架空改编的。而中国历史上可能没有哪个时代比魏晋南北朝更注重门第出身。
虽然中国古代也曾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诗句,也有“莫欺少年穷”的俗语,但这两句话其实只适合隋唐之后的人才选拔机制,而并不符合隋唐之前的时代。
在魏晋时代,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来自一个有背景的家族,而一个有背景的家族则一定会出许多声名显赫的名士高官,来维持门第的荣耀经久不衰。这个时代中,转动政治的轴心不再皇权,而在门阀士族。一个人哪怕手握兵权,也需要得到门阀士族的支持和首肯才可以坐上九五之尊的高坐。这也是《上阳赋》中,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女主出身之显赫,也特别介意男主出身的根因。
那么萧綦(周一围饰演)真的是来自寒族的武人吗?
首先,不管是否来自寒族,萧綦的武人身份是肯定的。而一旦是武人,身份便被文官士人瞧不起。
他十三岁参军,靠着敢打硬仗的赫赫战功一步步从一个普通士卒成为手握劲旅的宁朔将军,绝对是科班出身的武人。奈何从汉代开始,中国的皇帝特别忌惮手握兵权的武将。尽管要靠武人保家卫国,但在地位和待遇上秉承的却是重文轻武。文官可以任武职,但武将却难以逾越文官的爵位。所以武将要么干脆就带兵将皇帝干掉,自己取而代之,要么就只能屈居于文官之下。
正因如此,在那个时代,真正高门士族的子弟绝不会从小参军,从一个小兵一点点晋升为将军。一般都是成年后直接空降成将军(比如谢玄、桓伊),或自己组建一支部队(比如郗鉴)。只有那些做官无门,又无法靠自身修养成为名士获得社会认可的寒门子弟,才会选择参军,从基层混起。因此从萧綦的成长轨迹看,他的确像个寒族武人。
从《上阳赋》中对萧綦的人设来看,显然用的是刘裕的事迹,但取的却是萧道成和萧衍的姓氏,一下乱炖了三个南朝的开国之主(南宋、南齐、南梁),无非是想借刘裕的功绩和萧道成、萧衍的出身来捏合一个完美男主。为何不用刘姓,而取萧姓呢?原因便在于,刘裕虽然赫赫战功,在南北朝时期极富传奇色彩,但从出身而言,刘裕的家族谱系却十分令人怀疑。
尽管正史上记载的刘裕谱系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楚元王刘交。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在执政之后都会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穿凿附会、强扭硬掰地与历史上的某位圣贤或名人搭上关系。所以刘裕的这个谱系追溯比刘备来得还不靠谱。
对于刘裕,唯一最靠谱的事实是,刘裕的祖辈随着东晋南迁时已经沦落到了“次等士族”。当然,次等士族也是士族,与寒门还是有差别的。可相比之下萧道成和萧衍出身的兰陵萧氏,谱系传承可是有实打实的资本可以说道说道。
兰陵萧氏,说其是寒门绝对是谦虚。在东晋以致后来的唐代,兰陵萧氏绝对也是数一数二的高门大姓。能够睥睨这样家族出身的人,估计也只有王谢这样的顶级门阀。而从出的的人才高官的绝对数量来说,兰陵萧氏绝对与琅琊王氏不遑多让。这个家族不仅缔造了南朝的齐与梁两个朝代,并且一直到隋唐,琅琊王氏的显赫早就烟消云散,而兰陵萧氏却还不断地涌现出宰相级的高官,比如隋炀帝和唐高祖时的丞相萧瑀,唐玄宗时的萧嵩等。
因此《上阳赋》将男主冠以兰陵萧氏,其实就想暗示观众,萧綦其实出身并不是真的低,在出身和气度上绝对是女主角王儇的良配,而且有开风气之先的功绩。
可为什么开始时,即使萧綦(周一围饰演)册封豫章王,谢宛如(左小青饰演)还是要死要活地不愿意嫁呢?其实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萧綦在坊间已经被妖魔化,谢宛如觉得她要嫁的不是人,而是杀神。而她的理想是嫁一个风度翩翩的文雅贵公子,而战将在她心中就是粗俗莽夫,自然是百不情愿。
其次,是因为即使高门与高门之间也有身份高低的区分,存在一个鄙视链。总体来说就是士族鄙视寒族,高门士族鄙视次等士族,而王、谢作为雄踞在门阀士族榜前三名的一流高门则睥睨所有高门大族。即便如此,王谢还有伯仲之分。总是琅琊王氏要强出陈郡谢氏半个头,而陈郡谢氏又高出太原王氏半个头。因此兰陵萧氏自然也在王谢的鄙视范围之中。
魏晋时期的高门大户就像《三十而已》中的富太圈一样,在这个圈子里的高门大族,除了总资产过硬外,还需要看有没有文化底蕴。
在魏晋时期,看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底蕴,主要是两点:清谈水平和外貌风度(对,魏晋之人就是典型的外貌协会)。而看一个家族是否有文化底蕴则主要看的是家风和仕途方向。
比如东晋中期权臣桓温所在的谯国桓氏,虽与王、谢、庾并列为东晋执政四大家族。但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的人却从始至终不太看得上桓家,就是因为桓家的家风有问题,桓家人又普遍在清谈和外貌上没什么优势(桓伊除外)。
在家风的问题上,据说是桓氏在曹魏末期投靠错了人,后来事败被司马氏所打压,因此在西晋时代一直抬不起头。即使桓温的父亲桓彝通过参与平息王敦之乱才使桓家重新有了名望,但这段黑历史始终是家族的一个大污点。
而后,桓温因战功赫赫成为东晋第一权臣,又娶了公主,甚至差点取东晋而代之,可以说一时风光无两。但因桓温始终才情欠缺,不善清谈,长相又比较粗粝,所以一直不被王、谢家族认可,甚至默默抵制,因此到最后也没能夺得了司马氏的江山。
据说有一次,桓温想求取太原王氏的王坦之之女做儿媳,结果王家却以不门当户对为由,拒绝得干干脆脆。后来,桓温不甘心,好不容易将自家的女儿嫁给太原王家为儿媳,这才和太原王家结成了儿女亲家。
遭遇到与桓温类似境况的高门大族还有高平郗家。虽然都是衣冠南渡时从北方迁来的高门大姓,但郗家在王谢两家面前仍然是卑微到尘埃里。
比如王羲之的岳丈郗鉴,虽然缔造了东晋王朝唯一的一支劲旅北府兵,晚年是还官拜太尉,但却每每在清谈这件事上弄巧成拙,常受到其他高门的讥笑。就连他的女儿嫁给王羲之后,回娘家时都劝两个弟弟不要去主动拜访王家,以免自取其辱。因为王家人对谢家兄弟总是热情款待,对郗家兄弟却爱答不理。
从古至今大约都是如此,富贵之家容许儿子低娶,却总希望女儿高嫁。因此桓家、郗家可以将女儿嫁给王家为妇,却无法把王氏女娶进门。从婚嫁之事也可看出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门第高低在乎到了何种程度。
再回来说萧綦设定的出身——兰陵萧氏。虽然从这个家族走出了南朝两代皇室来看,王、谢及当时的士族高门对萧氏的认可度高于桓、郗两家,但在魏晋时期兰陵萧氏与桓氏和郗氏类似,都属于高门大族中的后起之秀。
不管是对于跟随着东晋王朝衣冠南渡过来的世家高门,比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留阮氏、闻喜裴氏等,还是对于原东吴的本地大族,比如顾、陆、张、朱四家,根基都比较浅薄(其实也不算浅)。直到后来萧道成和萧衍两朝皇族,才让兰陵萧氏一跃成为南朝四大侨望之一,但其排名依旧在王、谢、袁之后。
再加上,《上阳赋》中萧綦虽出自兰陵萧氏,但因母亲确实出身寒微,他既不是兰陵萧氏的嫡子,在家族中的地位不高,又走的是桓温和郗鉴同样的军政道路。因此不管从门第还是个人,被王谢这样的一流世家所鄙薄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就像《三十而已》中,顾佳能凭借自己的见识和素养慢慢成为太太圈的核心成员一样,即使开始门第并不是那么显赫,但只要自己的素质足够高总会成为顶流圈层的玩家。
《上阳赋》中,萧綦虽然出身差些(其实也不是很差),但贵在胸怀格局够大,才情够高,并非一个简单的悍将,因此与王儇(章子怡饰演)携手算得上强强联手。不仅不辱没琅琊王氏的荣耀,反而会成为琅琊王氏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不得不说,琅琊王氏的投资眼光还是相当厉害。说到底,人的出身只是一个基础,能走多远看的还是自身实力。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