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赛约河之战,10万欧洲骑士对抗6万蒙古兵,为何两天后只剩千人?
2022-03-29 15:01:10 来源: 腾讯网

元太宗十三年(公元1241年),在匈牙利赛约河(今蒂萨河)畔,曾经高贵骄傲的欧洲骑士,被蒙古骑兵实地上了一堂军事教育课,10万大军在两天内灰飞烟灭,此战也是世界军事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围歼战之一。

元太宗八年(公元1236年),蒙古大汗窝阔台召开诸王会议,任命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为主帅,速不台为先锋,率领蒙古大军西征。

大军一路碾压,横扫了欧亚大陆,到了1241年,蒙古人已经打到了多瑙河边上的佩斯城下。

佩斯城是匈牙利的首府,它分为两座城,多瑙河以西的,叫做布达,多瑙河以东的,叫做佩斯,两座城合起来就叫做布达佩斯,简称佩斯城。

而匈牙利的国王贝拉四世,就居住在佩斯,在看到蒙古大军的到来,贝拉四世十分淡定,他认为,凭借宽阔的多瑙河,以及复杂的桥梁,完全能够阻挡蒙古骑兵前进的道路。

因此,贝拉四世下令,严禁城内的士兵随意出战,他要做的,就是坚守堡垒,用时间换空间,消耗蒙古骑兵的战绩。

不得不说,贝拉四世的这个办法,确实起到了作用,蒙古骑兵在野战中所向披靡,但面对多瑙河,以及高大的城堡,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并且,攻城大炮一时半会也没能轰开佩斯城的城墙,双方就这样僵持下来。

显然,贝拉四世的计划奏效了,他早就听说过蒙古骑兵的威力,与他们正面硬刚那纯粹就是找死,只有像现在这样,坚守城堡,才能让蒙古人知难而退。

而蒙古大军这边,在看到久攻不下后,先锋速不台想到一个主意,他让主帅拔都带领大军缓缓后退,装出撤走的样子,以此来引诱匈牙利军队出城作战。

而面对蒙古军后退,巴拉四世依然不为所动,坚持躲在城堡里不出来,但他沉住气,他的手下的士兵却按捺不住了。

这里要说一下贝拉四世的手下的士兵,这些士兵并非完全听命于贝拉四世,为什么呢?因为身份不一样,当时佩斯城里,共有十万大军,但其组成却十分的复杂。

其中一部分,是效忠于贝拉四世的库曼士兵,还有一部分,是匈牙利王国中,一些大贵族组成的武装力量,另外,还有小部分圣殿骑士团成员。

也就是说,这十万大军,并不是匈牙利的常规兵力,而是在蒙古大军压境前,临时拼凑起来的,虽说表面上听贝拉四世的号令,但实际上,谁也不服气谁。

而看到蒙古人撤退,第一个坐不住的,就是圣殿骑士团。

本身,这些骄傲的圣殿骑士,对贝拉四世不敢正面迎敌,而是如同缩头乌龟一样躲在城里就十分不满,如今看到蒙古人撤退,贝拉四世依然不让出城追击,这就让他们的愤怒达到了极点。

因此,在圣殿骑士团乌戈林大师的率领下,骄傲的圣殿骑士团不顾贝拉四世的阻止,打开城门去追击撤退的蒙古人,要让蒙古骑兵知道,圣殿骑士团可不是吃素的。

结果,高贵骄傲的圣殿骑士,不出意外地在蒙古骑兵面前栽了大跟头。

蒙古人先采用诱敌骑射的方式,将急于表现的圣殿骑士们,吸引到包围圈,之后,又用弓箭齐射对方的战马,迫使那些骑士下地,而一旦没了战马,这些圣殿骑士,就如同瓮中之鳖,任由宰杀了。

最后,还是在贝拉四世派出的救援队,拼死救援之下,圣殿骑士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不过,虽说圣殿骑士团失利,但毕竟是小范围的战斗,匈牙利的主力部队,还在城内,也就是说,整体实力并没有受到多大损伤,而经此一战,也让贝拉四世更加的谨慎。

之后,蒙古大军继续缓慢撤退, 而贝拉四世也展开了试探性的攻击,为了让匈牙利士兵上当,蒙古人在一些小规模的遭遇战中,故意落败,甚至不惜伤亡,这样一来,逐渐的就让贝拉四世放松了警惕心。

就这样,双方边退边打,一路纠缠之下,就来到了赛约河与蒂萨河的合流处,就在这里,蒙古人即将上演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

到达赛约河后,贝拉四世选择在河西扎营,这里河流交叉,并且仅有一座桥可供通行,不仅进可攻退可守,还能防止蒙古骑兵发动大规模的冲锋,实在是一个好地方。

并且,出于谨慎,贝拉四世还做了另外两项安排。

第一,安排1000名精兵,镇守河面上那座桥;

第二,下令将辎重车首尾相连,并用锁链锁好,形成“车营”,主力部队和辎重车布置在其中。

不得不说,贝拉四世还是有些能力的,他采用的这种方式,是典型的农耕军队对抗游牧军队的战术,能够很有效的减少骑兵冲锋带来的破坏。

当年4月10日晚,战斗先有蒙古一方打响,统帅拔都下令趁着夜色夺取桥梁,但早有防备的匈牙利人,对摸黑而来的蒙古士兵迎头痛击,众多弓弩手弯弓抛射,蒙古人丢盔弃甲。

首次交锋,蒙古人失败,在丢下若干尸体后,退回营地。

这次失败,对蒙古人而言并非没有意义,他们的狼狈逃窜,让更多的匈牙利人认为,传说中强悍的蒙古士兵,也不过如此,因此,自大的情绪,逐渐开始在匈牙利人中蔓延。

不过,贝拉四世依旧保持着他的冷静和谨慎,除了安排士兵接着镇守桥梁外,剩余的部队主力,继续龟速到他的车营中。

而在蒙古这边,拔都有些着急了,毕竟大军在外,如果就这么耗下去,不利的只能是自己,但如果此时撤退的话,就会被对方追击,到时候就不得不陷入苦战。

思来想去,拔都认为,还是一鼓作气,将匈牙利人击败为上策,但如何击败,就是一个问题,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拔都制定了一个堪称完美的计策。

首先,用远程武器,如火炮、投石车等,向敌人的车营发动进攻,迫使敌人走出营地;

其次,在正面吸引敌人的同时,从两翼迂回,进行包抄,这样就能三方夹击,击溃匈牙利人。

第一步比较容易实施,但第二步就有些困难了,赛约河不是小水沟,骑兵也不能淌着水就过去,同时,还要不引起匈牙利人的注意,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终,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先锋速不台,拔都命他在4月11日凌晨,以夜色为掩护,从赛约河的上游和下游,用羊皮筏子和木舟搭建临时浮桥,以便大军渡河。

终于,在一切准备停当后,正面部队由拔都亲自带领,架起投石机,拉满弓箭,速不台这边,也率领骑兵整装待发,一时间,战场上的空气似乎都被点燃起来,随着拔都一声令下,赛约河会战正式打响。

此时在匈牙利人的营地里,也是严阵以待,他们接到贝拉四世的命令,必须时时刻刻保持警醒,以防蒙古骑兵冲击车营,因此,还有一两支小队的士兵,正在来回巡视。

正待他们准备换班交接的时候,一个眼尖的士兵突然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个红点,并且越来越大,还没等他发出惊呼,红点就到了眼前,“轰”的一声,落在地上,顿时炸得人仰马翻。

“中国喷火龙!中国喷火龙!掩护!掩护!“

匈牙利人曾在之前的几场战役中,见识过这种来自东方的火炮,由于其威力巨大,并且上面刻有龙头,因此,匈牙利人就称之为“中国喷火龙”。

随着火炮越来越多,让整个车营内开始乱了套,同时,伴随着火炮的,还有包裹着生石灰的石弹,这些石弹虽说伤害性不大,但落在地上碎裂开后,生石灰就会溅得到处都是,一时间,让匈牙利士兵眼睛和鼻子大为不适。

很明显,这些火炮和石弹,给匈牙利士兵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但这种混乱,很快就被闻讯赶来的圣殿骑士给稳住了。

毕竟圣殿骑士参与过不少战斗,他们也经历和见识过这种武器,因此,在他们的安抚下,士兵们很快镇定下来,并按照要求集结队形,准备与蒙古人决一死战。

这个时候,匈牙利的高层再一次陷入分歧当中,贝拉四世依旧是坚持闭营不出,甚至有必要的话,放弃部分阵地,但其他将领却不同意,一个个要求打开营地,痛击蒙古人。

为何他们此刻如此英勇?还不是不久前把蒙古人打得丢盔弃甲给闹得,此刻他们信心极度膨胀。

最终,胳膊拗不过大腿,贝拉四世眼见无法说服他们,同时他内心也想狠狠地教训蒙古人一通,因此他就下令,解开车营缺口,放大军出战。

还别说,这匈牙利人气势汹汹的从车营里出来列队完毕后,着实让拔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匈牙利人采用的是传统的中世纪经典阵型,两翼分布着骑兵,并且夹杂有一部分骑射兵,中间则为主力步兵,步兵组成结构复杂,但共同点就是全部都是重重甲。

而在阵型的后方,则是披着十字战袍的圣殿骑士团,他们是整个阵型的核心力量。

而蒙古这边,首领拔都的心情很复杂,毕竟他们是背水一战,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并且,他们背靠赛约河。空间上十分局限,这就造成了蒙古骑兵机动性强的优势发挥不出来。

但再艰难,也只能战不能退,击败匈牙利人的唯一办法,就是希望速不台能快一点过河。

交锋由拔都一方发起,他让轻骑兵先行试探,结果被匈牙利人的弓弩手给逼退,这下匈牙利人顿时士气高涨,随着整齐的口号,方阵开始缓缓逼近蒙古部队。

这下拔都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不利,由于对方人数众多,导致蒙古骑兵不得不陷入近身肉搏战,此时蒙古一方完全是在拿人头来填,但很明显,匈牙利人有十万大军,就是耗也能把拔都耗死。

幸好,援军及时赶到了。

正当在战场上,匈牙利一方呈碾压之势,拔都陷入苦战的时候,从匈牙利方阵的两侧,蒙古骑兵杀了过来,领头的正是速不台。

此时,贝拉四世正准备对拔都发动最后总攻,准备一举将这些蒙古人赶到赛约河里去,但还没等他发出命令,阵型的两侧就被奔袭而来的蒙古骑兵给冲乱。

倒不是匈牙利人无能,实在是蒙古人太快了,快到他们来不及做出反应。

在来回冲击下,匈牙利人的阵型大乱,贝拉四世和几位指挥官,拼了老命,才将主力队伍收拢,重新退回了车营之内。

那些没来得及退回去的匈牙利人,被蒙古骑兵一一屠戳干净,随后,蒙古人架起投石机,点燃火炮,开始玩命儿的往车营里轰,一时间,匈牙利人的车营内部,充斥着大量的火光以及烟雾。

这种情况下,任谁也挽救不了匈牙利人的溃败,所有人此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逃命。

看到对方的阵型已乱,拔都命人故意打开包围圈右侧的一个口子,同时其他三个方向的火力,集中攻击,将车营里的匈牙利人,赶到右侧,逼迫他们从右侧突围。

一切都按照拔都的计划进行着,匈牙利人看到右侧薄弱,就拼命地往右侧突围,但就在他们突围成功,暗自庆幸的时候,前方出现了等待他们的蒙古骑兵,继续收割着他们的生命。

最终,在蒙古人的驱使下,匈牙利人被逐一消灭,十万大军也所剩无几,到了第二天,幸存的仅仅只有贝拉四世的贴身护卫,这场战役,以蒙古人完胜告终。

赛约河之战,是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原本占据劣势的蒙古人,之所以能大获全胜,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其一,战术

在这场战役中,不管是先期的接触战,还是中期的交锋战,以及后期的歼灭战,蒙古人把各种战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像什么迂回、包抄、诈败等等,这些战术可能在中原并不新鲜,但放到当时的西方,绝对是一流的计策。

同时,蒙古骑兵在长期的战斗中,也磨合出了不少适合他们的战术,比如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等。

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在各种计策的基础上,再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将这些计策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而这些,远远不是西方那些骑士能理解的。

其二,装备

首先就是火炮,有个历史学家德鲁果斯,就在他的著作中,详细提到过蒙古人的火炮,也就是前文所说的“中国喷火龙”,这种武器不仅让匈牙利人大开眼界,也让他们损失惨重。

另外就是弓箭,蒙古士兵使用的弓是一种特殊的复合弓,采用木材、牛角和筋层叠而成,最大射程可达270多米,能够有效的击杀敌人。

并且,蒙古士兵还喜欢使用毒箭,比如含砒霜、巴豆的毒箭,这种箭在点燃后,能够产生强烈的毒烟,因此就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第三,新式武器

前文提到了火炮,还有一些新式武器,也让匈牙利人吓破了胆,比如投石车、火箭等,这些武器,都是蒙古人在进攻中原时,中原人拿来抵抗他们的,结果被蒙古人学会后,稍加改造,就成了攻城武器。

而匈牙利人哪里见识过这个?他们还停留在正面硬碰硬的时代,因此,对于这些新奇的远程武器,不仅让他们开了眼界,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后记:

贝拉四世最终逃了出去,不过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战马被蒙古骑兵射死,最后是换了一匹备用马后,才得以逃出生天,而前文提到的圣殿骑士团,损失极为惨重,首领乌戈林大师也在混乱中被一箭射死。

而蒙古人这边,本应扩大战果,继续进行西征,但在大军休整期间,大汗窝阔台的死讯传来,因此拔都不得不调转方向,开拔东归。

结语:

赛约河之战,蒙古人以数量少于匈牙利人的兵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结果,与蒙古骑兵强悍的战斗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和他们采用的合理战术、使用的精良武器以及各种新式武器都有关系,总之,在各种因素的加持下,蒙古骑兵能击败欧洲骑士,也是必然的结果。

责任编辑:zN_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