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纸上谈兵的赵括真的是废柴一根吗?
2022-03-29 12:21:30 来源: 腾讯网

文 / 子

秦、赵两军对峙长平,赵将廉颇坚壁不出,秦军数次挑战,他们问候了赵军的八辈祖宗,廉颇全当成了耳旁风,就是不肯接招。

没办法,商鞅变法施行的“奖励耕战”的政策把秦军变成了听到打仗的消息就兴奋异常的虎狼之师,百战不殆。更要命的是秦国还良将频出,你说气人不。

所以说廉颇的坚壁之策在当时的情境下也是一个良将的无奈之策。

但秦国人急呀。秦昭王眉头紧锁,即使秦国现在沃野千里,又有巴蜀之富饶,但也经不住如此长时间的消耗呀。那样只会把秦国活活拖死。再说,万事拖着都会有变数呀,六国再一次合纵,秦军也只有退军。

唯有迅速决战。

丞相范雎狡黠一笑:“大王还是看我的表演吧。”

秦、赵长平对峙,本来就是“各路媒体”的头版头条,但一个叫赵括的人却突然上了“热搜”。

酒肆、街头,一切公共场所的人都在为赵括疯狂打call:“秦国人只怕马服子赵括,赵括要是为将,秦军立马灰飞烟灭。哦,听说廉颇将军已经在和秦军谈投降的事了。”

谣言传播上一万遍也就不是谣言了。秦国人办事从来不怕花钱,范雎砸向“媒体”的金钱终是起了作用,赵王也认为赵括是赵军的中流砥柱,能够扶大厦于将倾。

廉颇坚守不战,视赵王催战的命令如空气,既然赵括主战,那就让他上吧。坊间都说赵括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连他的父亲赵奢都说不过他。老子英雄儿好汉,赵奢当年能够重挫秦军,相信他儿子赵括也绝对不是孬种。

舆论的裹挟,加上赵王对赵括的自信,赵括为长平前线的统帅遂板上钉钉。

举国都在迷恋赵括,唯独赵括母亲一脸担忧。

赵母拜见赵王:“我老公在世时说过,‘兵,死地也,而赵括却将其说得如此容易,将来赵国不用赵括为将还好,要是启用赵括为将,破赵军者必是赵括’。”

赵王一脸懵逼。赵母继续摆事实讲道理:

“我老公当年为将时真正做到了与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卒都甘愿为他卖命。他每次受命,家里的事就一概不再过问。而赵括刚被任命为将,就端起了官架子,士卒都不敢正眼看他。赵括最关心的事情是,哪块地好,哪块田好,大王赏赐给他的钱财都被他用来置业了。还请大王收回成命。”

赵孝成王只有一句:“任用赵括是朝野上下共同的决定。你就不要再多说了。”

看着赵母逐渐消失的背影,赵王一时感慨:“怎么世间还有这号做母亲的。”

▲赵孝成王 【剧照】

既然是庙堂的决定,廉颇唯有执行。他无奈交出军权,赵括新官上任。看着跟随自己多年的将士,廉颇似乎已经看到了他们的结局。

可即使他的心在滴血,但那又能怎样。

走马换将,意味着赵军战略战术的大调整,赵军由守势改为攻势。赵括一改廉颇坚壁之策,他将军吏都换成了自己人。

赵括宝剑出鞘,果断向秦军亮剑。

可他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换下廉颇其实不是赵国庙堂的意志,而是秦国大施反间计的结果。秦军早就盼着赵军出战呢。

赵括极其自信,对秦军的虎狼之名根本不屑一顾:“王龁(秦军主将)是什么东西也配与我切磋?”

赵括不知道的是,秦国战神威震诸侯的上将军武安君白起此时已经秘密到了长平,正在暗中窥伺着他的一举一动。

大决战开始了。

面对汹涌而来的赵军,秦军佯装败退。白起布下两路奇兵:一路二万五千人截断了赵军的后路;一路五千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

赵军的粮道也被秦军彻底地断了。赵军瞬时成了一支孤军。

赵括原本以为自己会一战成名,但事实却是自己只给历史贡献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

赵括翻遍所有兵书也无法破解白起强加给他的围城。

赵军被困整整四十六日,内部已经到了人相食的地步,那叫一个惨烈。他们使尽浑身解数不断突围,但秦军的铜墙铁壁却愈发坚固。

赵括绝望,亲自率精锐之士突围,但却被秦军射成了刺猬。

赵括战死,赵军尽皆投降秦军。可投降了又能怎么样,秦王可不想要战胜之名,他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赵军的有生力量,一举扭转两国军事实力相当的局面。

白起深刻领会秦昭王的意思。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他用欺骗的手段将投降的赵军尽皆坑杀。

长平从此多了无数个孤魂野鬼。

▲白起 【剧照】

事实证明:读书是好事,但读死书却是不可取的。赵括同志就是例子。

其实说句公道话,赵括是有成为一代名将的机会的,只是他很不幸碰上了蒸蒸日上的秦国,碰上了战神白起。

赵括自己也说,如果秦军不用白起为将,他是有把握打赢这场仗的。但秦国偏偏和他玩了个暗度陈仓。秦军对外的主将依然是王龁,但白起早就悄悄地到了长平指挥着秦军的一切。秦昭王甚至对外放出狠话:“谁敢泄露白起为将的消息,斩。”

可以说赵括的一切战略战术都是建立在秦军的主将是王龁的基础上的,但赵国的情报机构完全没有给赵括提供准确的信息。

赵括败在白起的手底也不冤,因为白起的军事能力在当时实在是罕有人可以比肩,何况赵括还是初出茅庐。

往大了说,秦、赵两军虽然是白起和赵括两人的斗智斗勇,但打仗这事何尝不是两国综合实力的较量。

秦国的商鞅变法变得是方方面面,政治、经济、军事,所以在秦昭王时,秦军不仅军事上吊打山东六国,经济上更是富得流油。而赵国呢,赵武灵王当年的“胡服骑射”只停留在军事层面,他是训练了一支铁军,但并未深入经济。秦国在综合国力上是强于赵国的,加上中央集权,所有的资源都调往了长平。赵国呢,自己的粮食吃完了,人家齐国还不给借。所以面对廉颇的坚壁不出,赵王是绝对的头大,赶紧出战吧,但廉颇就是不听。

赵王比谁都知道廉颇是名将,但继续采取守势,赵国实在是耗不起。虽然他临阵易将用了赵括风险极大,但赵括人是坚定的主战者。赵王的理论是,打,还有胜的希望,不打,只能被耗死

还有两国的领导人素质高低也是胜败的关键。秦昭王深切明白,此战关乎两国的国运,打赢了,秦、赵两国实力相当的局面将被打破,秦国一支独大,打败了,那命运的天平就会偏向赵国。所以,他调动了一切资源,各种动员,甚至自己前往一线。

而赵孝成王呢,明明知道这是关乎两国的命运之战,但就是在和与战之间左右摇摆。其他国家一看,哦,赵王既然派出了使者去秦国求和,那我们也就不去救他了。赵国自己把自己的路堵死了。

所以说,赵括的命运绝对是一出悲剧。虽然素质极高,但却碰上了统一的天平向秦国偏离的时期。

笔者坚信,假以时日,赵括还是可以成为一代名将的。

▲长平之战 【剧照】

说说他的父亲。

相比赵括,其父赵奢是个妥妥的战神。

秦军自商鞅变法之后鲜有败绩,天下人似乎已经形成一种共识:秦军是虎狼,六国皆羔羊

面对秦军对阏与的凌厉攻势,赵惠文王与大臣商议,救还是不救?

战神廉颇首先说No,乐乘也表示出兵划不来。那么远,那么艰险,那么狭窄,还是算啦,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赵奢不高兴了,他立刻站了出来:“那条道既远又狭还险,这就好像两只老鼠在窝里斗,谁更勇猛谁胜。”

对,狭路相逢勇者胜。

赵惠文王对赵奢的言论表示赞成:“好,就按你说的办。”

赵奢走到距邯郸三十里的地方就休军扎营不走了,并传出命令:“谁要是敢言军事,斩。”

秦军驻扎在武安西,鼓噪之声使武安的屋瓦都在震动。

赵军的一名间谍人员终于沉不住气:“将军赶快去救武安吧。”

赵奢令出必行,斩了这名士兵。他不进攻反而命令将士加固营垒。

在明知是秦军间谍的情况下,赵奢反而好酒好肉招待,完了还礼貌地送其归营。

秦军成功被赵奢麻痹,赵军离开邯郸走了三十里就不动地了,如今又在加固营垒,看来阏与唾手可得。

赵奢立即命令士兵,脱去铠甲,轻装简从,急行军,用了两日一夜就到达了阏与。

赵奢听从军士许历的建议,派出一万人迅速占领了北山这个制高地。

赵奢大败秦军。

▲廉颇 【剧照】

赵国举国欢腾,赵奢被赵人奉若战神,赵王赐赵奢号为马服君。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牛逼plus。

但实际上赵奢最早不过是一个征收田赋的官吏。平原君家拒不出租,赵奢依法斩杀了平原君家臣九人。完了还将平原君呛得心服口服:“奉公守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

赵奢不仅自己是名将,对儿子赵括更是认识得清醒。赵王最后用赵括为将而使赵军大败,赵奢的言语不幸成真。

作为父子,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责任编辑:zN_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