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高士奇不是正经科举出身,还犯不法之事,为何终身得到康熙恩宠?
2022-03-29 11:34:48 来源: 腾讯网

在康熙一朝,有一位奇人,他出身贫寒,和功勋家族不沾边,甚至连正经科举出身的身份都没有,却能得到皇帝的恩宠,一跃成为朝廷里的大红人。他显贵后,收受贿赂,行不轨之事,皇帝得知后,第一反应不是怪罪,而是如何为他开脱。这个得皇帝如此宠爱的奇人,就是高士奇。

在清代想要做官,只有两条路,要不靠科举中榜,要不靠花钱捐官,要是既没有科举中榜的本领,又没有万贯的家财,基本上与仕途是绝缘了。高士奇就是这样的人,他的祖上是书香门第,据说是北宋“靖康之变”时,从汴京迁到浙江的。但到了高士奇这一代,除了还有个读书人的名头,家里啥都不剩下了。

高士奇的父亲是个穷学生,一心想要考取功名,但一直没有实现。康熙三年(1664年),高父想要北上到京师游学,一为见见世面,二为结识达官显贵。谁曾想刚到京师不久,高士奇的父亲就一命呜呼了。

两个人从浙江带来的盘缠本来就不多,处理丧事要钱,住房要钱,吃饭要钱,买书也要钱,高士奇一盘算,自己成一贫如洗的穷光蛋了,再不想办法,这京师就待不下去了。

古代读书人想要赚钱,门槛最低的就是给人写文章和春联。读书人一般都有自己的清高,认为抛头露面赚钱,那是丢人现眼,但高士奇管不了这么多,为了糊口,他只能在城里摆个小摊,给人写书信,逢年过节写个春帖子。在这个时候,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在街上吆喝的穷酸文人,日后竟会成为皇帝的红人。

关于高士奇如何从一位街头卖字的穷书生成为朝廷里的太学生,没有一个详细的记载。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中说是索额图推荐,亦有人说是明珠推荐,莫衷一是。但是可以确定的是,高士奇一定有贵人相助,否则以他的身份,进入太学只会被人赶出来。

但不论是索额图还是明珠,他们都是朝廷的重臣,高士奇能够得到他们的欣赏,并被推荐给康熙帝,说明高士奇确实有本事。

康熙八年(1669年),高士奇第一次见到康熙帝。康熙帝一见到高士奇的理学文章便爱不释手,连连称赞。如此人才,怎可被埋没?康熙帝大手一挥,让官员在会试名单上加上了高士奇的名字。

不久之后的会试,高士奇两次都是第一。这其中到底是高士奇自己的文章写得好,还是有康熙帝的旨意,外人无从知晓。但毫无疑问的是,傍上了康熙帝这棵大树,高士奇想不平步青云都难。

康熙十年(1671年),高士奇进入国子监,留翰林院任职,在内廷中侍奉康熙帝。康熙帝经常召见高士奇,与他探讨文章和诗词。高士奇虽然不是正经的科举出身,但他知识颇为渊博,算得上一位“杂家”,天文、地理、经学、诗文、历史,无一不通。康熙帝涉猎广泛,他对很多领域的知识都感兴趣,高士奇与他一拍即合,两个人相见恨晚。

七年,一个普通官员从县令升知州都够呛,高士奇却完成了从一贫如洗到国之重臣的跃迁。康熙帝为加强皇权,设置南书房掌管票拟,而高士奇就位列南书房官员名单中,并赐给他大内的宅子,让他住在大内当中。

朝中的其余官员不解,他们不懂,高士奇这个人既没有功名在身,也没有杰出的地方,他除了会写一手好字以外,一无是处。可大清朝里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何止千百个,为何就你高士奇能得皇帝恩宠呢?

确实,正如官员们不解的那样,高士奇没有特殊的本领,出身一般,他能够得到康熙的优待,一定有其缘由。其实,观察高士奇如何与康熙帝相处,原因便不言自明了。

有一次,康熙帝来到杭州的灵隐寺,寺院住持向他求赐匾额。康熙帝兴致大发,当即让人拿来笔墨华。但是康熙兴奋过了头,竟然忘了“靈”(“灵”字繁体字)字的繁杂,手一挥,写出一个大大的“雨”字。这一下子,“雨”字下面的“口”和“巫”就没地方写了。

康熙是个要面子的人,他自知出错,但不好承认,一下子僵在那里。气氛顿时陷入尴尬当中,正在这关键时刻,高士奇不动声色,在手上写下“雲”(“云”字繁体字)字,并找机会上前给康熙看。康熙好歹也是个文化人,一点就通,他当即写下“云林寺”,尴尬随之化解。

这样的事情在高士奇和康熙帝之间是司空见惯的,高士奇擅于揣摩圣意,处处体谅皇上,总能在康熙得意时锦上添花,在他尴尬时解决问题。对于康熙帝来说,高士奇是他的体己人,他自然恩宠有加。

不过,高士奇的待遇还是惹来了太多人的嫉恨,他本人行事不端,也成为别人弹劾他的把柄。御史郭琇处心积虑,搜集了大量证据,向康熙帝举报高士奇结党营私,招摇撞骗,贪污受贿。要命的是,这条条罪状都有证据,高士奇一个都辩驳不了。

郭琇以为能把高士奇整死,但康熙帝哪里舍得杀这个体己人,他出面保住了高士奇,让他“休致回籍”。高士奇看似被贬,但不过是康熙保护他的一种方式而已。果不其然,不久以后,康熙就把高士奇召回来了。此后不论是西征噶尔丹,还是数次南巡,康熙都让高士奇伴在自己身旁。

康熙曾为赐给高士奇御制诗一首:“廿年载笔近螭头,心慕江湖难再留;忽忆当时论左国,依稀又是十三秋。”这其中的关切之意,溢于言表,这在诸位大臣中都有绝无仅有的。

高士奇死后,极尽哀荣,康熙帝为他破格厚葬,让钦差大臣代自己主持高士奇的葬礼。康熙还亲自制写悼词,并赐予御书悼联:“勉学承先志,存诚报国思。”(《清史稿》)

纵观高士奇的一生,实在是幸运的。他以文章入仕,平步青云,一生都得到康熙帝的优待,即便犯罪,依旧得以善终,难怪连《清史稿》都说:“士奇亦以恩礼终,不其幸欤!”

参考资料:

《清史稿》

《读书堂西征随笔》

责任编辑:zN_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