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上甘岭美军秀炮火,伤亡却更惨,战后许久没想通:自己到底输在哪
2022-03-29 10:03:25 来源: 腾讯网

人是使用工具的动物,也是唯一懂得使用自身精神力量的动物。当人类所使用的这两种力量被放在同一个天平上比较的时候,至少在科学技术取得重大发展的近代,后者是越来越无足轻重了。

在军事上,这更是明显,甚至有人宣称,战争打的就是工业。如果两个工业水平有着明显代差的国家在战场上相遇,那弱者几乎是以卵击石。

但人类从来因其迎难而上的精神而伟大,其所要完成的也必然是艰巨的挑战。之所以说上甘岭战役的战术时,谈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感到,如果只是单纯地看物质力量和战争技术,还无法准确地理解这次战役。我们在此所说的这些战术,其当然是在一种强大的精神下才得以存在的。

一、美军的降维压迫

1952年9月,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发动的秋季反击战连连得手。为了逆转被动的形势,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看到当时战场的地理形势后,计划对中国军队展开大规模的反攻。而这个反攻的起点,就在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上甘岭地区。

其实,上甘岭地区暗藏杀机,美军一旦能夺取这个地区,便能以此为阵地,进攻战略要津五圣山。因而,即将到来的上甘岭战役表面上看来将是一场小规模的战斗,实则美军严阵以待,这里注定会演变为一场史诗级的战役。对此,美军在执行作战任务的队伍方面,动用了常年南征北战、在美军内部赫赫有名的第7师。而且信奉火力制胜论的范佛里特,光是火炮就给军队配备了300多门。

本来,美军在战场上一直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毫不吝惜弹药的使用量,不管是二战、朝鲜战场,还是后来的入侵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其通过远距离的炮火狂轰滥炸,从物质力量上向对手发起降维打击,是他们的惯用手段。所以可以想象,当小小的上甘岭地区被火力覆盖时,将会发生怎样悲壮的一幕。但就在这一战,原本并非精锐部队的崔建功的志愿军45师,却一战成名,从此进入主力部队的行列。

那么,面对强敌临境,中国军队是如何克服逆势反败为胜的呢?

二、志愿军的守御秘诀

所谓的反斜侧战术,就是在山坡背向敌军而面向我军的一面,修建防御工事,其中包括坑道战术中的坑道工事,并依托这些工事进行战斗。

当敌方火力处于明显优势的时候,反斜侧战术和坑道战术往往便能有效降低敌人炮火的杀伤力。面对美军如此强大的火力,中国军队自然也以此应战。

而在持续43天的战役中,中国军人不止战斗意志惊人,而且战术素养极高:当敌人炮火猛烈的时候,士兵们会暂时据守于坑道;炮火减弱的间隙,则马上回到防守位置,准备迎击敌人。志愿军将士们坚韧而灵活,将此种战术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前7天的表面阵地争夺战中,美国打出了教科书一般的战术配合——先是地毯式的炮火覆盖,然后步兵推进占领阵地。而原先藏身坑道躲避炮火锋芒的中国军人,此时便会从坑道里出来,与美军混战;或者使用后方的炮火进行支援,在反击之前先轰击坑道口的敌人,之后坑道内的军人再以短兵火力击退残敌。

到了夜间,中国军队还主动对美军展开夜袭,寻求近身搏杀以削弱美军的火力优势,取得累累战果。

如此顽强的积极防御下,仅仅才7天的时间,美军第7师伤亡率便达到了38%,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硫磺岛战役的伤亡率。而中国军队自身也在炮火的轰击下损失极惨重,于是为了减少兵员损失,我军在第8天宣布放弃表面阵地,完全转入坑道进行抵御。

在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美军和韩军轮番上阵,但面对依托于坑道作战的中国军队,始终没能拿下战区。而美军自身的优势火力,在坑道战术的反制下,打击力度更是大打折扣,导致美军士兵也在残酷的消耗战中损失惨重。不久后,美军的疲态和低落让志愿军找到了反击的机会,上甘岭战役的胜负其实已经逐渐明朗。

在上甘岭战役的反击阶段,中国军队也以美式的炮火地毯式轰炸,对美韩联军发起反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战后,令美军没想到的是,自己引以为傲的火力优势,不仅没有为他们取得最终的胜利,自己反而在中国军队的地毯式轰炸前死伤大半。据战后统计,美军在这场战役中伤亡5000人左右,韩军则伤亡1万人左右。其中,70%的伤亡是源于中国军队的炮火反击。而相比之下,志愿军伤亡在1.1万人左右,还比联军少了许多。

三、美军看不透的,是“精神”

坑道战术的一大缺点,就是容易形成消极的绝对防御,让己方处于被动受歼情势。在二战的太平洋战场中,日美两军在硫磺岛、贝里琉岛、冲绳岛等展开大战,作战场景便多是围绕着日军在岛屿上修建的坑道而进行。

在二战中,美军可谓在太平洋上吃尽日军坑道的苦头。然而,不管日军如何负隅顽抗,美军往往能把日军士兵逼入绝境,日军那些著名的“万岁冲锋”也多是在绝望之中进行的。而历经数年二战洗礼,美军也早已能自如应对日军,即便是战局不如意, 也至少能以惨胜结束战斗。

但纵观整个战役,中国军人一直以其高超的战术素养、战场领悟力和战斗意志,在后方炮火的支援下保持着主动出击的积极防御,发挥工事的防御力,而不受其弊。这有外人难以想象的难处,也可以说是战争最终胜利的秘诀。对此,自认为饱受二战洗礼、早已经验丰富的美军是难以想象的。美军在战后甚至都想不通:昔日残暴的日军尚且败下阵来,为何这志愿军却反而能绝境逢生,把自己打得不知所措?

不过,就像人们常说的:“没有一条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铺满鲜花。”上甘岭战役除了震动世界的胜利之外,也一直以其艰苦的作战过程闻名。战场上流传着不少至今都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有包括黄继光在内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抵抗工业化武器。

更多的,则是无名战士的奋战:双方争夺阵地,反复交替达到59次;中国军人一共击退敌军900多次的进攻;而据战后统计,激烈的炮火轰炸,让几乎每1.5平方米的土地上便落下一枚炸弹,山面被削去两米厚;志愿军45师仅打了7天便几乎耗尽了原有的战斗人员;极简陋的生存物资,更是让人不敢想象志愿军将士的生活……

能坚持走完这个过程的军人们,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执行战术。而是在有着正确的战术和高超的军事素养之外,那些精神异常强大的可爱的人们,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变为可能。历史长河虽滚滚向前,但我们依旧需要这样的英雄事迹来鼓舞。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N_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