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下丛氏”出威海!祖先被汉武帝册封“御马监”,有匈奴贵族血统!
2022-03-27 07:40:55 来源: 《故事中的威海》

威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古至今,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为讲好威海故事、传承威海文化,政协威海市委员会主编出版了《故事中的威海》一书,从地域记忆、家族印记、历史往事、文化名人、政界良吏、沙场铁骨等主题入手,收集整理了一系列好故事。即日起开设专题,对书中故事进行连载,欢迎关注!

第二章丨家族印记丨

《丛氏家族

文字:陈强伦

威海的丛氏家族有着匈奴血统,是匈奴将领休屠王的后裔,先祖姓金,叫金日(mì)磾(dī)。

元狩二年(前121)春天,汉武帝派遣骠骑将军霍去病率领1万骑兵,自陇西出发北击匈奴,匈奴单于因为其将领浑邪王的军队屡为汉军所破,准备杀了浑邪王。浑邪王便说服同为匈奴将领的金日磾的父亲休屠王共同降汉。而休屠王不肯当叛军,浑邪王便杀了休屠王,率4万余人降汉,被汉武帝封为列侯。

金日磾因父亲被杀,无所依归,便和母亲、弟弟随浑邪王降汉,被安置在黄门署饲养马匹,时年14岁。

汉武帝一次在宫中宴欢阅马,看到一个魁伟、威严、目不斜视的青年牵马走过时,感到惊讶,得知其为匈奴休屠王之子后,便封他为御马监。因匈奴以金人祭天,所以汉武帝刘彻特赐其“金”姓,名日磾。之后,升迁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

金日磾自从跟随汉武帝以后,工作认真,不曾有过失,汉武帝很信任也很宠爱他,给他大量赏赐。凡汉武帝外出,都由他随侍车驾;凡在宫中,金日磾就侍候身边,有一次还捉拿过行刺皇帝的刺客,救了汉武帝一命。

后元二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指定金日磾和其他遗臣一同辅佐时年8岁的汉昭帝。谁知一年后金日磾竟突然病逝,年仅49岁。金日磾死后葬于陕西省兴平市,其墓葬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日磾有两个儿子金赏和金建,两个儿子都效忠于汉昭帝,后金赏被封为奉车都尉,金建被封为驸马都尉。后来金赏继承了父亲金日磾的爵位。之后子孙传七代都是汉朝的官员。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权,西汉灭亡,金氏家族受到迫害,从此走向衰落。三国时,许昌金氏世家联刘反曹,被曹操所害,并株连族人。曹魏黄初元年,金日磾后裔开始东迁,晋泰始元年,移居威海境内不夜一带,改金姓为丛姓,但仍尊金日磾为丛氏的始祖。

说起为何改姓丛,民间有个传说。当年金日磾后裔逃离京城之时,官兵一路追杀,一家人慌不择路,一直往东逃,逃到一处山脉(说是昆嵛山)西麓,见到一片深蒿杂草,一家人便进去躲藏。眼看追兵赶到,这时候的杂草灌木一齐向他们的藏身之处聚拢,把一家人包得严严实实,追兵明明看到进入草丛,可就是找不到,再一看前面群山巍峨,层峦叠嶂,无法前行,只得转身复命而去。

走出草丛后的一家人惊魂未定,对着草丛千恩万谢。他们翻过昆嵛山,一直往东走到今威海正棋山一带,在一座险峻的小山前坡落脚谋生。为防止官府加害,便将原“金”姓,改换成掩护他们脱险的草丛的“丛”字为姓。其落脚之地是小而高的山岭,遂以姓名地起名为“丛家岘”。

经几代繁衍,丛姓后裔逐步遍布于现在的威海大地,乃至全国各地,因而有“天下丛氏宗文登”之说。

◎丛氏祠堂丨刘彬 摄

丛氏历代名人辈出,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明代南京工部尚书丛兰。

丛兰,字廷秀,号丰山,文登县城关人。明弘治三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赠太子少保,曾任通政司参议时,受命经略紫荆、倒马各关塞军务,并清查延绥要地屯田,挫败入侵者;在户部右侍郎、佥都御史任内,总督宁夏粮储;在巡视庐、凤、滁和四州任内,奏留运粮数万石,立法赈贷,救活万余人,并击斩白莲教首领赵景龙;在右都御史任内,总制四镇,上折《修设塞堡以防边患疏》,对巩固北部边防起到积极作用;在总督漕运任内,力除漕运流弊、建立新规则,著有《漕运录》。丛兰一生为官正直,不畏强暴,忠于国事,不避艰难。两次请辞,终得御批,告老还乡于文登。丛兰死后葬于城北后山,清代入乡贤祠。丛兰是丛氏文化家族的开启者。

丛兰的祖父和父亲,也因丛兰身贵,依例皆被赠予资政大夫、右都御史。

丛兰的三个儿子,皆依例入太学为监生。长子丛磐,选贡生,官至巩昌府通判,辞官归里之后,在文登城南万石山的一个山洞里讲学,教书育人。丛磐一生无富贵习气,两承父荫,皆让其弟。曾有认识他的举人,从京城来邀请丛磐回京做官,被丛磐拒绝,他说:“官不在大小,如果诚心济人救世,就是当最卑微的小官,也可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而得社会赞誉。”这位举人听完此言由衷地称赞丛磐为“齐鲁圣人的信徒”。丛磐死后也入祀乡贤祠。清代建的文登乡贤祠,明代父子同入乡贤祠的,只此一家。现在传世的明嘉靖年间刻本《宁海州志》中,关于文登板块的有关文字,皆由丛兰、丛磐所撰。丛磐为《宁海州志》写的《跋》,语意流畅,文笔跌宕,书写工整,印章端庄,其文献价值自不待言。

丛磐长子丛伯栋,府学生,生富豪之门,无纨绔之态,性孝友,施仁以乡里,救难于贫民,以疾终。著有《四时卫生一览》。

丛磐次子丛仲楫,贡生,官至县丞。丛磐第三子丛叔模,官至教谕,文登万石山上的三个巨幅摩崖石刻大字“万石山”,以及荣成铁槎山石刻“千真洞”皆为其手笔。在参加修编《宁海州志》的名单中,丛仲楫、丛叔模兄弟二人的名字赫然其上。丛仲楫的儿子丛思锦,官至教谕;丛思锦的儿子丛邓林,在清代为县丞;丛兰玄孙为明天启年岁贡,官安肃县丞,工书法,小楷尤精,为时所称。丛兰曾孙丛思宏为诸生。

丛兰弟丛芝,官至知县;丛芝的儿子丛碁,任吏目。

丛文蔚,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乡试中举,历经14年的会试历程,明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榜,名列三甲第147名。后经吏部考核,授乌程知县。

丛大为,丛兰玄孙。幼聪颖异常,过目成诵,年仅13,应童子试举中秀才,成为县学生员。崇祯十五年(1642)乡试夺魁,成为解元。顺治十二年(1655)中进士,名列三甲第一百零六名,是当年文登一榜七进士之一。任江南句容县知事不到半年,因刚直不阿受到谗言被剥夺职务而离任,寓居句容县之崇明寺,其生活来源全由当地百姓资助。回家后,仍好学不倦,贯穿经义,博通子史,与赛玉纮、毕钟姬以诗、古文词为东海宗匠。而大为称东海宗匠者40年。文登境内的寺观碑碣及名墓志多是丛大为撰稿。著有《携雪堂诗草》。清康乾盛世时,广纳人才,大兴科举,文登丛大为、丛洞、丛坛名登两榜。

丛元灿,清康熙进士文登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参加山东乡试,考中举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考中进士,列三甲第八十六名。经吏部考核授江苏江宁府高淳县知县。

在丛氏家族中还有丛洞,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中举人,雍正元年(1723年)举行恩科考试,榜上有名,成为贡士。及至殿试,名列三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经吏部考核,授予知县,几经升迁,被任命山西道监察御史。

丛坛,道光十一年(1831)乡试,与文登庠生毕清昭同榜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考取贡士,殿试为三甲一百零二名进士。经吏部考核,入国子监,主管成均考试,曾题“成均挺秀”匾额,现悬挂于文登博物馆。后任东安县知县,转调鸡泽、榆林等县知县。

丛氏文化家族,书香绵延300多年,直至辛亥革命时期丛氏一家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皆中秀才。

丛禾生(1875—1939),山东文登北宫人。生于光绪元年,晚清廪生,清末两次东渡日本留学,老同盟会成员、参加领导过文登辛亥革命。毕生从事教育工作,为清末民国时期山东著名的教育家之一。

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亲兄弟三人在日本留学多年,颇有造诣,满腔抱负。1911年冬,三兄弟联合文登籍的丛禾生、丛玳珠、林基逵等革命志士,参与了响应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地方政府的辛亥革命。于辛亥年夏历十二月一日起事,一举成功,驱除了清王朝最后一个县令岳宝树,成立了文登革命军分政府。实行民主治理,公布库余,清理积案,持平诉讼,扩建新学,提倡工商,赈济饥民等。半月左右市面稳定,民生井然。同时,组织学生军百余人由丛环珠、宋子端率队,于十九日赴烟台,准备参与北伐。后来清兵大举东进,因众寡悬殊,激战未几,便溃败星散。带队的丛环珠、宋子端等5人被捕送葛家。二十二日夜,丛琯珠、丛琦珠等一部分人开西城门出走,在夜色中失散。丛琯珠被杀害,尸体被焚毁。丛琦珠等亦相继被捕,押回城内惨遭屠杀壮烈牺牲。

文登辛亥革命59个烈士名录中,丛氏家族就有10人,他们是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丛玳珠、丛玢珠、丛珉珠、丛璐珠、丛树本、丛敬斋、丛琳珠。其中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是亲兄弟,丛玳珠、丛玢珠、丛珉珠也是亲兄弟。

参与过文登辛亥革命而死里逃生的还有丛禾生、丛赞臣、丛华臣。

◎来源:《故事中的威海》

威海的丛氏家族,至晚清民国年间,多有北去渡海谋生的,他们从葫芦岛登陆移居关东。有些分布在如今辽宁的朝阳、沈阳、大连、清原,黑龙江的哈尔滨、牡丹江,吉林的长春、延吉,内蒙古的赤峰、呼和浩特。也有少数丛姓后人经荣成到朝鲜的。尽管移民不少丛姓,但仍以山东为最多,约占全国丛姓人口的87%。

掌上威海微信公众号送福利啦~

上周幸运粉丝名单!

(3月14日-3月20日)

奖品:《威海城事绘》

陈宝杰

八九

玮玮不胖

*中奖粉丝请于下方留言处留下联系方式

本周福利:

大天鹅U盘一个

参与方式:

1.在本周任一文章下方点击“赞”“在看”并留言,即有机会获取福利。

2.“留言”获得越多,获赠机会越大。

注意事项:

1.每周发放3份。

2.获奖名单将于下周一公布,请保留好点赞、在看、留言截图,届时小编将回复您领奖方式。

3.每人限领一份,赶紧参与哦~

监制:殷洪军

值班总编:王岚

复审:孙美玲

文字:陈强伦

实习编辑:王昕

责任编辑:zN_2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