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侯景之乱在残害江南的同时,客观上对历史的进程也带来了两点好处
2022-03-26 16:36:10 来源: 腾讯网

侯景:江南盈白骨,台城起悲声

如同没有人会同情安禄山一样,对造成南北朝大乱的侯景也是如此,将其定位于一个遗臭万年的人物是没有任何毛病的,他死后,自“五胡乱华”开始后的羯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于是,羯族被称为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各族人民联合灭族的一个种族。

其实这里有个问题,羯族同匈奴、鲜卑、羌、氐几个胡人部落民族有着根本的区别,尽管也有人认为是匈奴从欧洲掳掠来的奴隶构成,但严格说来,羯族就不是一个民族,它应该是西域杂胡的统称,始祖可以认定是石勒,是汉人为了省事,而将他统帅的部落或队伍叫做羯族,特征是既野蛮又凶悍,为祸乱中原的首恶。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是唐末诗人韦庄写的一首《金陵图》的诗,诗中咏的便是南梁武帝时,侯景兵围攻台城,最后将萧梁武帝萧衍逼死,而这次叛乱使千里沃土的江南变得尸横遍野、荒无人烟,南方多年积累起的繁华毁于一旦,这一历时近四年的叛乱事件,史称侯景之乱。

这同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一个腔调,不去说造成恶果的可恨之人,却将无辜的人和物拿来隐喻,虽说是咏史诗中的常用手法,却总有些不公的感觉。

侯景,字万景,朔州人,即今山西省朔州人,羯族,原为怀朔镇兵士,六镇起义时发迹,投靠北魏权臣尔朱荣,继而又归顺东魏高欢,受挤压后投降南朝梁武帝,后发动叛乱,攻破京都建康,囚杀梁武帝父子,篡位称汉太始帝,国号汉,又自称“宇宙大将军”,兵败被部下所杀,年49岁。

这次叛乱给江南带来的空难是空前的,几乎可与后世的太平天国相匹,对侯景的评价,是可以将世上是恶毒的语言冠在他头上的,毫无违和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罪人,恶贯满盈的恶魔。

侯景是在北朝混不下去的时候,带着仅剩的八百死党投靠南梁的,他先是占据寿阳,然后向梁武帝萧衍递去橄榄枝,而萧衍也贪图他掌控的地域,便不顾君臣的反对接纳了他,授南豫州牧。

在萧衍看来,一个穷途来投,仅剩这点力量的侯景如何能掀起什么风波来,而他身上的剩余价值还是可以利用一番的,并且,更可彰显自己信奉佛理,仁慈宽厚的风采,何乐不为?

正是在这样的考量下,侯景算是归顺了南梁,但当梁武帝侄子萧渊明率军北伐失败被俘后,梁武帝同意了东魏提出用侯景来交换的条件,这当然引起了侯景的愤怒,于是便起兵造反,这其中也有着诸多的无奈。

其实,侯景虽是恶人,但看他几次改换门庭,都是有着内在的合理的因素,并不是一个反复无常、投机取巧、奸诈无信能概括的,从北魏的尔朱荣到东魏的高欢,从西魏的宇文泰到南梁萧衍,这样来回折腾的结果,使他成为多方势力都厌恶之人,但如果看完他前期的经历,不知是否能产生丝丝的理解。

侯景虽然出身低微,六镇起义之前估计就是一名农民出身的大头兵一个,而他的战力却是惊人,在南北朝时几乎是可以封神的战将,比起那战神陈庆之率七千人入洛阳,不到两个月便败退,而他却在金陵坚持了三年多,高下立判。

都说侯景之乱的爆发源自于萧衍的自以为是,其实我觉得,侯景只是江南内乱的导火索,在侯景之乱前,南梁呈现的是“人人厌苦,家家思乱”,早已是一片地乱象,没有侯景,内乱也会因诸王的内斗而爆发,如西晋的“八王之乱”一样。

这是因为萧衍纵容宗室日久,阶级矛盾也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方,特别是各重要城镇皆被宗室子弟掌控,他们手握重兵,都在觊觎皇位,因为,这萧衍活得也太久了,侯景叛乱时他已是83岁的老人了。

所以,在侯景围攻台城的情况下,这些宗室都拥兵观望,包括萧衍最宠爱的儿子都撒手不管,大家都等着老皇帝翘翘后,也来过把当皇帝的瘾,也就是说,侯景是在南梁即将大乱时发难,这才成了气候祸乱江南。

侯景从投靠南梁的八百骑,到反叛时也不过“马数百匹,兵八千人”,继而却如滚雪球般的越来越大,这是源自于他的一项策略,即他充分利用了当时士族家中有着众多的奴隶这一资源,史载其为“矫诏赦北人为奴婢者,冀收其力用焉。”将他们解放成为自由人。

而这些奴隶转瞬间就变为侯景强大的支持者,到进攻台城时,已是号称十万大军的强势了,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奴隶解放”的先驱啊,毕竟比后来北美的林肯要早了千余年,这也可以算作侯景的功绩之一吧。

还有一点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却无人识之处,便是他大力杀戮江南士族,将南渡以来形成的豪门大族屠戮殆尽,彻底摧毁了士族统治的根基,也使得自曹丕始的“九品中正制”,一直到东晋末的门阀选官制度不复存在,也为隋文帝实行科举打下了基础,这也是影响中国两千年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屠戮是残酷的,这是侯景的残暴使然,但却也是客观结果,肯定不是侯景的本意,但从此士族制度不复存在,以王谢为代表的侨姓高门倏然间消失,从而造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事实。

至于有人说侯景将三吴豪门灭族,是因为他求婚王谢不得,愤而转索萧衍的孙女溧阳公主,又遭“门高非偶”为由被拒,于是杀心顿起,不仅强取了溧阳公主,继而将屠刀挥向了那些豪族大家。

其实我觉得这是想多了,作为从社会最底层屌丝逆袭的侯景,同那些王侯贵族有些天然的仇恨,他也不可能想融入其中,这是阶级仇恨使然,不会因为能否娶一个名门之女而冲淡,所以,无论是为军需而为或者是仇富而为,侯景对江南大户的屠戮是必须要发生的。

以上两点当然不能算是侯景的功绩,但是否也是歪打正着,是对历史进步的一种帮助呢?而这点肯定是得不到正史承认的,因为谁也不愿意去想,在这恶魔身上还会有好事产生。

不可否认,侯景之乱给社会造成的灾难是空前的,但却也不能将对江南破坏的全部责任归于侯景,百姓之难由侯景而发是铁定的事实,而要将所有的灾难让侯景一个人去背锅,怕也是不合适的。

例如,那些军阀后来在同侯景对阵时,对江南造成的破坏更大,大将王僧辩就纵兵抢掠,时人有“王师之酷,甚于侯景”之说。

自此之后,江南繁华地变为人间地狱,曾经的“南朝四百八十寺”皆毁于战火,六朝古都变为瓦砾场,建康战乱前有28万户,比起宋代柳永感叹杭州的“参差十万人家”不知要大了多少,而经此战乱后则“百无一二”,周边也是白骨盈野,千里无鸡鸣。

而北朝却乘乱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东魏取得了淮南和广陵,同南朝直接隔江相望;西魏则掠得成都、汉中和襄阳等战略要地,从此南方彻底失去了同北方抗衡的能力。

即使等到了陈霸先政权建立后,南方各地乘乱而起的土著豪强,也不奉陈朝号令,“于斯时也,疆者自投于锋刃,弱者坐视其刀 ,而天下之乱极矣。”以至于后来隋朝南征时,如摧枯拉朽般地一路横扫了过去。

由此推论,在久分必合,久合必分的南北朝之时,侯景之乱客观上加速了日后统一的步伐,尽管要说有了侯景之乱才有隋唐盛世稍显勉强,但至少它在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将自三国东吴集团开始形成的,那个根深蒂固的士族利益集团摧毁,为盛世的到来扫清了障碍,这点还是有些靠谱的吧。

责任编辑:zN_2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