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十年战火,名城涂炭-记太平天国江苏镇江之战
2022-03-26 13:48:31 来源: 腾讯网

在太平天国时期,江苏镇江的战事绵延时间之长,仅次于南京。从1853年开始,到1864年南京被攻克之前才算是结束。在此期间,镇江经历过无数次的战火兵燹,是除南京外的其他城市不能相比的。在这里,便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平天国时期镇江之战的大体经过。

(一)

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占领南京。3月28日,杨秀清就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军攻打扬州;罗大纲、吴如孝率军攻打镇江。这样做的原因就在于:扬州和镇江是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占领了这里,可以切断江南财赋北上之路,对满清王朝打击极大。

3月31日,罗大纲、吴如孝率军来到了镇江城下。城里的江苏巡抚杨文定等文武官员望风而逃,无人抵挡。罗大纲率军轻松进城。

不过,尽管如此,著名的镇江金山寺还是不知怎么搞的就燃起了大火,这座千年名刹就这样毁于战火之中。

4月,清军江南江北大营相继建立。其中江南大营除了要负责进攻南京外,还肩负了攻打镇江的使命。因此,向荣便命令清军江南提督邓绍良率领5000清军前往镇江,相机收复。

此时,罗大纲与吴如孝在镇江已经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罗大纲镇守镇江,吴如孝则占据了对岸的瓜洲,两个人是“京口瓜洲一水间”,再辅以太平军强大的水师部队,可以说构成了统一的整体性防御。邓绍良想要攻克镇江,真的是难于上青天,他率军盘踞在离城十里的甘棠桥附近,犹豫再三,始终不敢发起进攻。

双方相持到了7月。由于天气暑热,清军生病者众多。罗大纲得知这一消息,便决定主动发起反击。

7月18日,罗大纲首先派出小股部队到清军营前诱敌,待敌军出击后,佯装败退,诱敌深入。等到清军杀到了镇江城附近的时候,埋伏在北固山上的数千太平军突然杀出,直扑清军兵营,到处施放火箭,清军的大营登时火光四起。

杀到城边的清军见大营起火,急忙撤退,结果城中的太平军又冲了出来。于是,清军大败,伤亡惨重,被迫丢弃了所有的营垒,狼狈不堪地逃往丹阳。邓绍良对于镇江城的进攻就这样以惨败而告终。

邓绍良惨败后,向荣改派和春率军进攻镇江。和春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慢慢地推进到了京岘山,在这里扎下了营寨。罗大纲见清军打到城边了,便派军想要攻下京岘山。和春拼命地抵御,终于打退了太平军。此后,两军就开始了对峙的状态。

到了1853年11月,和春被抽调到江北去对付太平天国的北伐军,与镇江对峙的任务交给了原湖南提督余万清。余万清昏聩无能,手下兵饷两缺,更加无力进攻,只能勉强牵制住镇江的太平军。在1854年初,余万清与太平军有过几次交手,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此后,余万清就老老实实地守在营盘里不敢挪窝,只能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

(二)

到了1854年的夏天,有两件事情让镇江的形势发生了逆转。一是罗大纲奉命率领镇江的主力部队到芜湖一带作战,二是清朝广东水师的红单船终于开进了长江。红单船的出现使得太平天国的水上优势不复存在,南京和镇江的江面遭到了封锁。

罗大纲走后,镇江的防守任务由吴如孝承担。清军的统帅还是余万清,他依然不敢直接对镇江发起进攻,不过,他趁着红单船封锁江面的时机,开始切断镇江的粮道。

镇江的粮食供应原来都靠着太平军水师接济,现在水师来不了,吴如孝就想在镇江附近获取粮食。余万清看到这一点,他下令镇江附近的乡镇挖开田埂,放水淹没镇江城附近的稻田,同时严密封堵进出镇江的道路,让太平军无从购粮。如此一来,镇江的粮食供应就出现问题了。

到了9月份,吴如孝不得不把城内的妇孺放出,减轻城内的粮食压力。

杨秀清得知镇江的困境后,接连采取措施援救镇江。他派出了很多船队,趁着夜色偷偷向着镇江运粮。有不少战船被清军水师拦截,但是也有一些船只成功地把粮食送进了镇江,让镇江的形势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为了彻底切断镇江的粮道,江南大营的向荣经过研究,决定模仿太平军的方式在江上设置铁索拦江。六合知县温绍原负责此事,他铸成了三道铁索,横江拦截,再辅之以清军水师防守。1855年1月,铁索防线正式建成,结果南京与镇江之间的联系就彻底中断了。

吴如孝见此情形,便试图打破清军的围困,建立一条陆上通道。他想主动出击,与南京取得联系,但是他的兵力不足,难以取胜,不过还是得到了一点粮食,勉强缓解了危机。偏偏这时,又传来了不利的消息:上海的小刀会起义已经被清军镇压了,江苏新任巡抚吉尔杭阿率领着上海的清军赶到了镇江。

吉尔杭阿接手了进攻镇江的任务。他一边挖掘长壕,对镇江长围久困;一边还跃跃欲试地想要直接攻城,一举拿下镇江。

1855年7月开始,吉尔杭阿指挥清军开始连续攻城。但是,太平军的防御十分坚固。清军的每次进攻都以损兵折将而告终。而吴如孝一边守城,一边还不时地出击抢粮,同时,他还能够得到对岸瓜洲守军的一些接济,正是靠着这些努力,镇江的太平军才能在勒紧裤腰带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下来。

清军进攻镇江的兵力越来越多,到了1855年底,已经达到了两万多人,而镇江城内的太平军兵力不过四五千人而已,但是即便如此,吉尔杭阿还是对镇江城无可奈何,一点办法都没有。实际上,他已经把破城的希望寄托在了太平军主动放弃城池上面。

(三)

不过,太平天国方面一点也没有要放弃镇江的意思。

东王杨秀清时刻关注着镇江战局。到了1856年1月,他终于腾出手来,组建了秦日纲兵团,由秦日纲统一指挥,率领陈玉成、李秀成等精锐部队,总兵力大约四万余人,开始解救镇江的行动。同时,杨秀清的眼光也没有仅仅局限于镇江一隅,他更希望通过对镇江的进攻,调动江南大营的兵力,最终将这个肘腋之患一举去除。

1月27日,秦日纲兵团开始东进。他们突破清军的层层阻截,沿着长江一路杀奔镇江。到了2月中旬,秦日纲兵团冲到了距离镇江不远的下蜀一带。吉尔杭阿急忙调集重兵严密防守下蜀,两军在此展开了激战。太平军经过多次努力,都难以突破清军的防线,双方在此对峙了起来。

秦日纲见清军防御严密,于是决定沿着长江江岸突破,同时还要与镇江的吴如孝里应外合,配合行动。

但是,如何才能与镇江城内的吴如孝取得联系,以便让双方在约定的时间统一行动呢?这就必须有人冲破清军的封锁线,进入镇江城才行。

于是,年仅十九岁的少年英雄陈玉成就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像一名特种兵一样,乘着一叶小舟,冒死冲破了清军的防线,一举进入到了镇江城内。

3月18日夜,太平军按照事先的约定,城内城外一起发起了猛攻。激战到19日黎明,太平军攻破清军营垒16座,成功实现了会师。吉尔杭阿狼狈不堪地逃往九华山。镇江城被包围了三年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了。

杨秀清派秦日纲解救镇江,其目的绝非仅仅冲着镇江这一座城市去的,他还有更大的目标。秦日纲在打破镇江之围后,很快就于4月2日渡过长江,突袭江北大营,并且一举将其摧毁。

秦日纲渡江而去之后,吉尔杭阿又开始蠢蠢欲动。正好这时向荣又给他派来了援军,于是,吉尔杭阿再次向着镇江发起进攻,于4月6日,又一次包围了镇江。

不过,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秦日纲又率军从江北回来了。5月26日,秦日纲兵团再次渡过长江,向着高资一带的清军发起了猛攻。到了5月30日,清军被秦日纲兵团包围在了烟墩山营垒之中。5月31日,太平军向着清军发起了总攻。激战到6月1日,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绝望自杀,镇江知府刘存厚也自杀身亡。6月2日,清军总兵虎嵩林率少数残兵突围逃走,高资一带的清军遭到了歼灭。

秦日纲随即乘胜进军,向着清军设在九华山、京岘山的营垒发起攻击。清军土崩瓦解,纷纷溃逃。提督余万清的身边逃得只剩下了十三个人。秦日纲接连攻克九华山和京岘山的清军营垒。余万清等人狼狈逃往丹徒。

江南大营的向荣见到镇江的惨状,只好派出悍将张国梁率军救援。而他这样做,恰好中了杨秀清的调虎离山之计。秦日纲见张国梁来援,知道计谋成功,便率军迅速西进,返回南京,参加攻打江南大营的战斗去了。

(四)

江南大营被打破之后,镇江终于过了几天安稳日子。但是,天京事变的发生,很快又使得镇江陷入了危机之中。

天京事变后,重新组建的江南大营一时还顾不上进攻镇江,但是到了1857年,清军就开始逐步向着镇江进犯了。1857年6月,太平天国出现石达开出走事件,全军上下乱作一团。这时,江南大营的新统帅和春派出了悍将张国梁率领精锐亲自进攻镇江。

张国梁面对着吴如孝的坚固防御其实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他也只能是配合水师对镇江实行围困战术,切断镇江的粮道。在清军的包围下,镇江的粮食供应又开始出现了危机。吴如孝只能是派人向着南京求救。

南京的洪秀全此时自顾不暇,更重要的是他身边无将可派,万般无奈之下,他竟然派出了自己的大哥安王洪仁发率军去救援镇江。1857年10月底,洪仁发率军数万,向着镇江挺进。同时,洪秀全还抽调安徽的李秀成率军来救援镇江。可是李秀成到达了南京之后,又赶上了清军围攻南京,他只好留在南京作战,只是把自己的弟弟李世贤派到了镇江。

到了12月中旬,洪仁发指挥李世贤向着高资的清军发起进攻。张国梁亲自率军迎战,太平军大败,洪仁发、李世贤都被迫逃走。太平天国援救镇江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援军失利后,吴如孝感到绝望,他不得不决定放弃镇江。1857年12月27日夜晚,吴如孝率领镇江守军趁着夜色,沿着长江边突破了清军的防线,一路逃回了南京。同时,对岸瓜洲的太平军也放弃了城池,一同撤离。

就这样,被太平天国占据了四年之久的镇江与瓜洲两地都沦陷了。

此后,镇江城终于清静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到了1860年,随着太平天国第二次打破江南大营,镇江城再一次遭受到了战火的洗礼。

(五)

1860年五月,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并且随即向着苏南地区发起了进攻。

此时在镇江负责防御的是未来的抗法名将总兵冯子材。冯子材与都统巴栋阿、副将詹启纶等人见太平军来袭,慌忙组织防御。

5月22日,太平军对镇江发起了进攻。他们很快就占领了金山、北固山等地,但是长江中还有强大的清军水师存在,而且还有刚刚从洋人那里购买来的蒸汽炮艇。清军水师对着太平军猛烈炮击,太平军伤亡巨大。冯子材乘机发起反攻,又将两山夺了回来。

太平军的这次进攻,兵力有限,只属于一支偏师,主力实际上都向着常州、无锡等地而去了。因此,太平军只能退居京岘山、九华山等地,与冯子材对峙。

7月,冯子材得到了支援,于是他对太平军的阵地发起了反击。在他的反击下,太平军被迫放弃阵地,连连后退,一直退到了句容。

到了10月,侍王李世贤率军四万余人来进攻镇江。10月10日,李世贤指挥太平军进抵京岘山一带,营寨排开有二十余里。

11日,太平军向着镇江发起了猛烈攻势。一支太平军部队冒着炮火,向着北固山的清军阵地扑去,清军阵地岌岌可危。关键时刻,冯子材亲自出城,率军支援北固山。两军在北固山展开了一场激战。北固山上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在战斗化为乌有。最终,冯子材还是顶住了太平军的攻势,保住了北固山。

李世贤见进攻不利,便转换攻击方向,改为主攻镇江的西南城墙一带。双方在这里用大炮对轰,火铳对射,太平军的将士们则不顾生死地架着云梯、冲车等,试图突破城墙。

冯子材指挥着清军拼命防守,打退了太平军一次又一次的攻势,给太平军造成了重大伤亡,而清军自己的损失也非常大。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搏杀,太平军始终未能冲破镇江城墙。10月16日,李世贤接到了撤军的命令,他必须率领部队西进参加安庆保卫战。于是,李世贤率军撤退到了丹阳,随后就去了皖南。

李世贤撤离了镇江之后,太平军就恢复了与清军在镇江的对峙状态。双方一直都没有太大的战事,只有一些小规模的交锋。镇江变成了整个苏南地区除了上海之外,唯一一座控制在清军手中的城市。

太平军之所以长期都没有大举进攻镇江,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兵力一直调配不开。先是要打安庆保卫战,接着又进军浙江、上海,随后就是要应付湘军、淮军的大举进攻。因此,李秀成和李世贤都一直没有腾出手来进攻镇江,只能处于一种包围对峙的状态。

而冯子材镇守的镇江与吴如孝镇守时不同。冯子材虽然也是孤城一座,处于太平天国的包围圈之中,但是清军拥有强大的水师,可以给镇江源源不断地提供补给。因此,镇江从无绝粮之忧,这也是冯子材能够坚守下去的主要原因。

另外,冯子材在镇江也很老实,他很少主动出击。当湘军和淮军对苏南地区发起大举进攻的时候,冯子材并不参与。虽然曾国藩的职衔是两江总督,李鸿章的职衔是江苏巡抚,按理说他们俩都能指挥冯子材。但是冯子材只听江宁将军都兴阿的调遣,都兴阿对湘军和淮军的作战都作壁上观,所以冯子材就也老老实实地躲在镇江看风景。1862年雨花台大战时,湘军的形势一度十分紧张,曾国藩曾经要冯子材出兵增援,但是冯压根儿就不理睬,曾国藩也对他无可奈何。

到了1864年,淮军攻克了常州。距离镇江不远的丹阳变成了一座孤城,而丹阳又归属于镇江府治范围内。这时,冯子材终于找到了一个捡洋落的机会。他迫不及待地向着丹阳发起了进攻。

4月16日冯子材率詹启纶、张文德等人进攻丹阳,经过一番激战,于4月27日杀到了丹阳城下。防守丹阳的太平天国然王陈时永、柬王赖桂芳率军防守,并且不断主动出击,打击清军。

5月13日,太平军将领黄先知、杜玉成等人投降,他们偷偷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城。然王陈时永率军与清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最终兵败身亡,丹阳被冯子材攻克。

至此,镇江的战火才算是最终熄灭,不过这座千载名城连同它周围的县城和乡镇都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残破不堪了。

责任编辑:zN_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