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帝国的陨落
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有1篇内容专门讲述了拜占庭帝国最后岁月。1453年,往昔那个疆域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古老帝国,只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和周围的一小圈土地,称得上是一城之国。
苏丹的大军攻下这座在历史风云中飘摇欲坠的城市,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君士坦丁堡的战士们相信上帝的荣光依旧庇护着这座千年之城——哪怕只能再多庇护一天。
然而,圣光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暗淡了,一队土耳其人发现了无人把守的“凯尔卡门”,乘虚而入,守军腹背受敌,信心大减,消极情绪开始在军队中蔓延,城池终于被攻破。
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并没有出逃,而是选择与帝国共存亡。那一夜,是土耳其军队的狂欢,无数君士坦丁堡的战士和平民死于这场烧杀抢掠,无数火把点燃了建筑师、艺术家消耗数年甚至十几年心血才完成的华美建筑或艺术珍品。
物质层面的拜占庭帝国虽然消亡了,意识层面的拜占庭帝国却得到了永生——因为帝国的文化随着之后的历史渗透到了三个世界的精神内核,它们分别是西欧、伊斯兰世界和斯拉夫世界。
【2】如何让帝国不朽?
所谓“不朽”,就是“永远延续”。
(自认为)(全盘)继承拜占庭帝国精神的,是莫斯科公国。确切的说,是莫斯科公国的“大酋长”——伊凡三世·瓦西里耶维奇娶了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原名佐伊·帕莱奥洛吉娜),这个索菲亚公主是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
老谋深算的伊凡三世娶这个小10岁的公主当然谈不上“一树梨花压海棠”——当然,年轻又水嫩的少女又有多少男人不喜欢呢?
从台面上讲,伊凡三世的这个举动是出于政治考虑,因为基辅罗斯的雅罗斯拉夫把好不容易统一的广袤帝国整碎了,于是,林立的各个公园相互掐架了好长一段日子,直到伊凡三世才又回归到统一状态。
莫斯科公国 国徽
与其他帝王相似,伊凡三世觉得,凝聚一个国家需要一个信仰,既然弗拉基米尔一世是借用东正教统一了基辅罗斯的精神信仰,我能不能把东正教整个“继承”过来?
娶了这位索菲亚公主后,伊凡三世的莫斯科大公国开始标榜自己是“罗马的继承者”,于是,“第三罗马”的说法出现了。而莫斯科公国的国徽,其实就是曾经拜占庭的双头鹰国徽。
不仅如此,最后的拜占庭文化也由索菲亚公主带入莫斯科大公国辽阔的疆域内。
当时的莫斯科公国经济、文化极为落后,自然生存环境也远远逊色于当时的欧洲南部、亚洲西部,国民中的大多数更是半开化的野蛮人。
索菲亚公主的“下嫁”,用今天的说法算是“精准扶贫”了。
在宫廷制度方面,索菲亚公主以拜占庭帝国的标准对莫斯科大公国的宫廷制度进行了改革,完善了各种规章礼仪,使之愈加庄严隆重;在民生方面,更有影响力的恐怕是索菲亚公主的一部分嫁妆——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从君士坦丁堡抢运出来的大量书籍。
这些书籍是当时世界最先进技术、文化、知识中的精华。夸张一些讲,被莫斯科公国打上了拜占庭帝国深深的烙印。
伊本·西那 《医典》
当然,拜占庭的先进文化不是只在帝国崩溃后才传播四方。
伊斯兰世界中的不少前沿知识——比如医术,其实都是伊斯兰世界与拜占庭帝国进行贸易中传过去的。如阿拉伯哲学家、医学家、自然科学家、文学家伊本·西那(ibn-Sīnā,980—1037)的伟大著作《医典》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对东面拜占庭技术的吸纳与更新。
值得一说的是,这位伊本·西那还有个拉丁名叫阿维森纳 Avicenna。这应该对应他也会接触到大量拉丁语世界中的内容。
而在伊本·西那生活的年代,基督教东派教会与罗马天主教会还未闹分手,直到1054年,两派才正式分裂,这就是东边的东正教与西边的天主教——东罗马教会建立在希腊语教会著作基础上,西罗马教会建立在拉丁语教会著作基础上。
由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反倒是西欧世界对拜占庭文化的接纳与吸收不像伊斯兰世界和斯拉夫世界那么“激进”。
这就造成了我们在书上会读到的一段“趣闻”,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很多“先进技术”,其实是拜占庭帝国灭亡前夕由逃难的学者带过去的。
我记得读艺术史时,有过这么一个故事:
佛罗伦萨的地标圣母百花大教堂,始建于1296年,到了1418年,还没盖好。原因除了欧洲人的“消极怠工”——比如到今天都没盖好的圣家族大教堂,就是没人知道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要怎么盖!
圣母百花大教堂
这个穹顶的直径有50米!其跨度比罗马万神庙43.3米还大。
问题来了,罗马万神庙还是于公元120年重建的,难道说时间流淌了有1200多年,后来的人反倒不如过去的人会盖房子?
还真是,(似乎现在也一样)。
最后,完成这项伟大工程的建筑师是菲利波·布鲁内列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而且,他建造的圣母百花教堂圆顶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砖造穹顶!
更为重要的是,现代专家们也没弄明白,在15世纪的技术条件下,布鲁内列斯基是怎样设计、计算到完成的。
于是,有一种说法是 ,布鲁内列斯基当时偶然看到一本拜占庭学者撰写的建筑书,于是恍然大悟。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本书未能传于后世。
圣母百花大教堂 顶部
未能传于后世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布鲁内列斯基想“留一手”;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本书(或者应该是专业资料)是由阿拉伯人传进来的,当时属于“违禁品”。
但我个人觉得后一种说法存在不少问题,异教徒的资料称为“违禁品”显然与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不符,与其说是“违禁品”而未被流传,倒不如说是因阿拉伯语写就且后人未重视而失传。
这里再补充一个细节,自7世纪阿拉伯人崛起后,阿拉伯人继承波斯人翻译古希腊语经典(可以简单理解为上文提到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著作)的传统,兴起了音译为“法尔萨法(falsafa)”的翻译运动,这项翻译运动延续了200多年,终结于第一个千禧年。
这项翻译运动堪称阿拉伯世界的“启蒙运动”,因为古希腊(还有拜占庭)的哲学、文学、医学等知识,促成了阿拉伯人在思想与技术方面的时代突破——像上文的《医典》就是成果之一。阿拉伯人的综合实力甚至要领先于西欧。
说回来,至于布鲁内列斯基的伟大是不是因为那本书,就当是故事听吧。不得不说,欧洲的文艺复兴虽不是拜占庭精神或典籍传入的直接反应,但拜占庭文化中所保留的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对欧洲文艺复兴各个领域起到了催化作用。
由此,我们可以夸张一点讲,因为拜占庭帝国文化深深影响了西欧、阿拉伯和斯拉夫世界,甚至塑造了世界的精神风貌,只要这种精神还随着人类文明延续,拜占庭帝国就是不朽的。
肉体可以消亡,精神却得以永续。
【3】《拜占庭的赠礼》阅读指北
以上内容皆读《拜占庭的赠礼》的些许慨叹。
【本作品由up主LSmiler授权发布于企鹅,未经允许,不可转载】
相较于其他汗青堂系列书籍,英国学者【科林·韦尔斯】的这本《拜占庭的赠礼》有如下优点:第一,篇幅较短但内容丰富,全书仅有328页,开本较小,不是很重,阅读起来很轻松,不管是从书籍重量上还是阅读体验上;第二,全书没有太多的废话,不像某些美国学者的“厚书”那样,为了支持某个“论点”会各种“引经据典”,加入大量近乎废话的“摘录”;第三,翻译方面,译者周超宇与李达没有呈现什么明显硬伤。当然,也有可能是我看书不仔细,知识厚度有限,未能发现。
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如果读者在对拜占庭历史不甚了解的前提下,直接捧读这本《拜占庭的赠礼》会有些不适——不过,这可能是我多虑了,因为能发现这本书的读者,想必是对拜占庭有兴趣的人。
同时,全书的第二部分,即关于拜占庭文化对伊斯兰世界的影响,【科林·韦尔斯】的讲述并不多。纵观全书,欧洲部分的内容最多最详实,斯拉夫世界次之,伊斯兰世界最少。其实我个人对后两部分内容倒是更感兴趣,像莫斯科大公国之后的故事,《拜占庭的赠礼》中根本没提,这就比较可惜了。如果后续还有增补版,建议把这些有料的部分补充进去。
综合来说,本书封面精美、翻译不错、内容厚实、大小尚可,值得推荐。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