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岳飞临刑前高呼自己没有罪,而狱卒说的一段话,让岳飞哑口无言
2022-03-26 07:32:29 来源: 腾讯网

孙中山曾说,岳飞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代表,也就是民族魂。不仅如此,还有评价称岳飞:论功行封,当居第一。能够给予岳飞这么高的评价足以见得岳飞的军功卓著。

可是这样的一个有功之人,却没有得到一个相称的结局,岳飞的死,可谓称得上是千古奇冤,像岳飞这样一个从没有行差踏错,可谓是对得起天下,也对得起君主的功臣,在临行前依旧喊着冤枉,可最终他还是被斩首了。

狱卒的一段话算是道明了其中缘由。我们今天便来聊一聊,这位精忠报国,奋战一生的岳飞。

励志尽忠报国去

岳飞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家,可他自小便痴迷于兵法一类的书籍,而且擅长骑射,而且天生神力,年纪轻轻便能挽弓三百斤。后来有机会拜陈广为师,学习了一身好武艺。

十几岁的时候,朝廷招募战士,岳飞便欣然前往,并且通过选拔正式开始了他的军戎生涯,就是此时,岳母在岳飞背上刻下了“尽忠报国”提醒岳飞,要报效国家,让岳飞从戎去,可也就是这一走,岳母便再也没见过儿子。本以为只是去从军而已,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地方的普通家庭,却走出去了一个叱咤风云的知名战将。

岳飞从军之后不久,正赶上金军来犯,两军遭遇,岳飞奋勇当前,大败金军,这也使他在军事上初显才能。岳飞跟随刘浩共同讨伐金军,救援开封,北上大名府,亲摔300骑兵作为前锋部队。

在与金军迎面对上之时,己方战士没有作战经验,面对金军大部队,根本没有胆量上前,而此时岳飞便率领十几名胆大的士兵,直冲敌军而去,打了金军个措手不及,而岳飞越战越猛,直接把金军将领挑落马下,此时战士们见如此情景,士气大增,在紧接着而来的两场战斗,打的格外激烈而勇猛,通通大获全胜。

而后岳飞又随军转战至曹州,在战场上,岳飞身先士卒,带领宋军与金军近身博战,大挫金军士气。正在岳飞与金军对战之时,皇室千余人,却在后方成了金军的俘虏,便有了史上所称的靖康之耻。

皇室都没了,百姓便也没了主心骨,一时间哀嚎遍野,流民四散,百姓皆受苦难而无力反击岳飞见此情景,不顾自己官职低微,上折给皇帝谏言,望他能亲率大军北渡,鼓舞士气,如此一来,便可以收复中原,可这样的直言进谏,换来的却是革除军职,逐出军营。

屡屡受挫,坚持抗金

被革职的岳飞并没有因此而动摇抗金的决心,在1127年,岳飞再次北上大名府,积极应战,凭借着自身的本领,在前线屡战屡胜,凭借着自己的战功,又回到了宗泽的手下。

宗泽对兵法与战略又十分擅长,也交了岳飞很多,经过宗泽的教诲,岳飞在滑州城大获全胜。宗泽始终相信,如果能拼死抵抗,大宋未必会败于金军,于是向皇上谏言抗金之法,可是直到死,都没能得到回应。随着宗泽的过世,岳飞又一次失去了能够引领他的人。

朝廷在高宗的带领下,只为安定逃亡根本无意抗金,在1130年,洞庭湖地区,生出叛乱,高宗命人前去镇压,岳飞便在其中,对于这些叛乱人士,有人主张直接杀死,而岳飞却主张招降,并且严令手下不得滥杀无辜,而也是岳飞这一决定,扩充了五六万人跟随战斗。

而后,岳飞组建岳家军,在北伐时岳带领家军抵抗金军,并且在北方联络民间抗金武装,共同抵御金军来犯,屡次战败金军,收复襄汉六郡,又收复蔡州等地

而后率岳家军包围汴梁,逼得金军全军崩溃,放弃开封准备渡河逃脱,眼看金军已无力抵抗,岳飞本已笃定能大败金军,让他们再无来犯之力。而此时,岳飞却在一天之内接连收到十二道诏令,另他班师回朝。

就是这回朝的诏令,让岳飞十年的抗金生涯,在最后一刻,毁于一旦,写下了那首字字热血且又悲凉的《满江红》。

千古奇冤,英雄落幕

回到朝中的岳飞,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不经核查与问询,直接锁拿下狱,判了死刑。而审案之人一度在牢狱之中,妄图让岳飞屈打成招,可岳飞宁死不从,绝食抵抗,但却无济于事。

因为这道命令是高宗赵构下的,没有人敢违抗皇上的命令,哪怕岳飞牢狱之中一直喊冤,也都没有人能够来救他。他也自始至终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样的罪,才能够让皇上狠心至此。

直到临刑,有一个实在看不下去的狱卒,对他说:你功高盖主,而且损害了许多大臣的利益,在朝廷之上,如果连皇帝跟大臣都不待见你,你又怎么立足?他们又怎么能容忍你这样的人活下去?

听完狱卒的话,岳飞瞬间明白过来了。可他也从后悔自己抗金的这一生,因为他真真切切懂得对得起自己背上的“尽忠报国”。最终岳飞被斩首,在岳飞的死讯传出时,宋朝的百姓无不为之哭泣,只有昏庸的宋朝皇室和大金的朝廷为之庆贺。

结语

其实纵观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岳飞是一个实打实的英雄,是一个于国于民都有功之人,但他的死却也是很难避免的,没有哪个皇帝会允许自己的臣子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高于自己,更何况是赵构这样的君主呢。

但岳飞的精神就如文天祥所说的“当吾世谁能及之”。是我们铭记在心的。也记住了那一词压两宋的《满江红》,不怕敌军,却败于奸佞的岳飞,是时事之悲,但他的事迹却不会被岁月抹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N_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