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作为德军3大名将之一,曼施坦因带不动巴巴罗萨计划?战略有问题
2022-03-26 07:05:37 来源: 腾讯网

1941年,巴巴罗萨计划正式登场,德军出动了300万大军,分为北方集团军群、中央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等3个方面军,同时向苏联发起进攻。

希特勒为啥要走拿破仑的老路呢?主要是因为,在西欧战场上,德军和英军展开了为期10个月的空袭,双方谁也打不败谁,西线战场出现僵局状态。

希特勒放眼整个欧洲大陆,如今只有苏联,是可以一较高下的了。而且占据苏联以后,至少能获得这么几个好处:

第一,苏联的人口众多,可以成为德军在军工厂里的低价劳工。

第二,苏联的乌克兰,是苏联最大的粮仓,可以变成德军的后勤补给保障。

第三,苏联的巴库产油区石油产量喜人,可以弥补德军只能依赖匈牙利地区石油的缺陷。

第四,击败苏联,可以塑造希特勒超越拿破仑的形象。

这4个好处,是德军不得不对苏联发起猛攻的重要原因。因此巴巴罗萨计划的战略目标,就是攻占苏联的西部,大致范围在乌拉尔山脉以西的所有地盘。

那么德军有没有完成这一战略目标呢?很不好意思,并没有完成。希特勒和当年的拿破仑一样,都在俄国的土地上铩羽而归。但是在进攻苏联的部分战役中,德军却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胜利。

尤其是曼施坦因在战术上的成功,绝对是可圈可点的。

一、曼施坦因本是一位天才的战略家。

曼施坦因这个人,简直就是个传奇人物。大家熟悉他,都是从“曼施坦因计划”中了解的。可是很少有人知道,当年他提出“曼施坦因计划”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集团军群参谋长而已。

小小的集团军群参谋长?好大的口气!肯定会有人这么想,不过和“曼施坦因计划”比起来,集团军群参谋长这个级别,的确只能算是小小的。

当时德军要攻打法国,可是法国南部的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从这儿硬闯,肯定要付出惨痛代价。为此曼施坦因提出,从法国北部的阿登森林进入法国。大致的方案是这样的:

德军装甲兵主力,经过比利时南部和卢森堡,直奔色当。继而进入法国境内,将法国一分为二。

事情的关键,在于如此大规模的装甲部队,能否顺利通过阿登山口。为此曼施坦因特地咨询了德国坦克专家古德里安,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

天才的“曼施坦因计划”,使得德军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就攻占了法国全境。号称拥有世界最强陆军的法国,居然眨眼之间就没了。你说曼施坦因厉害不?

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进攻苏联的时候,这位天才战略家曼施坦因,只不过是一个步兵上将、装甲军军长,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这显然不是一个战略家该处于的位置。既然战略上帮不上忙,那么曼施坦因只能在战术上出奇制胜了。

二、曼施坦因在战术上的表现,实在是惊人。

曼施坦因并没有在攻占法国后,得到火箭式提升,他属于那种稳扎稳打的学院派。因此,即使希特勒并没有将他放在决定战略的位置上,曼施坦因依旧发挥了自身高超的战术水平。

第一,俘虏17万苏军,晋封为元帅。

首先,刚入侵苏联的时候,曼施坦因的部队就在4天之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200多公里,吓得苏军连连后撤。这就是曼施坦因对装甲部队的战术要求,必须要以闪电般的速度向前冲刺。

由于曼斯坦因在战场上的表现,过于优秀,所以1941年,曼施坦因被任命为第11集团军司令。随后这位老兄的部队便攻占了克里米亚半岛和塞瓦斯托波尔要塞。

与此同时,曼施坦因还以6个师的兵力,在亚速海滨击溃了强大的苏军,光俘虏就多达17万人之多。因此,曼施坦因被希特勒晋封为元帅。

第二,提出北极光计划,差点儿拿下列宁格勒。

1942年8月份,正当曼施坦因打算穿越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地区的时候,得到了希特勒的命令,他手里的第11集团军全部调往北方,参与围攻列宁格勒。

这是一座以列宁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希特勒认为,拿下这里,可以打击苏军的信心。曼施坦因无奈地摇摇头,认为这是很愚蠢的战略部署。可他还是不得不服从命令,毕竟他不在战略部署的位置上。

到了前线以后,曼施坦因立刻提出了“北极光计划”,通过切断苏军补给线的方式,围困列宁格勒。

很显然,这一招够绝,曼施坦因也是这么干的。正当他快要成功的时候,希特勒忽然又把他给调走了,因为第六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遭到了包围。

在此期间,曼施坦因还在拉多加湖的反包围战中,击败了苏军第二集团军,歼灭了7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4个装甲旅。

第三,哈尔科夫战役,曼施坦因粉碎了苏军52个师。

1943年2月,朱可夫发动反攻,他带着4个方面军共计50多万人的队伍,围歼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20万人马。

曼施坦因倒是稳得很,他一眼就看出苏军的战线太长,因此趁机对苏军侧翼发动了猛攻。好家伙,这一次反攻效果出奇的好,击毙了2.3万苏军,俘虏了7.5万多苏军,缴获了615辆坦克,大约造成了苏军52个师失去战斗力。

曼施坦因在德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发动一场出人意料的反击战,而且取得了喜人的胜利。战后曼施坦因成功夺回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

朱可夫估计都被打傻了,而希特勒激动地为曼施坦因颁发了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毕竟这次胜利,为德军的溃败找回了一点面子。

三、曼施坦因简直成了个救火队长。

很多人说,朱可夫是斯大林的救火队长,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派。其实曼施坦因何尝不是希特勒的救火队长呢?

本来曼施坦因的计划,是从克里米亚半岛进军,进入高加索地区。可希特勒为了拿下北边的列宁格勒,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把曼施坦因从南方调走了。

到了北方以后,在列宁格勒,曼施坦因似乎又找到了感觉,打算采取围城打援的做法,切断列宁格勒的补给线,围困列宁格勒,再歼灭援军。

要真这么办了,列宁格勒之战,也就不会拖2年多时间了。结果希特勒又跑来指手画脚了,他强行让曼施坦因去搭救围攻斯大林格勒后,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

好家伙,希特勒在一战的时候,只是个下士,压根就没有受到过严格的战略训练。可他成了元首以后,偏偏要不断插手前线的战略布局和战术指挥,这还得了?

曼施坦因这位天才的战略家、战术家,只能无奈地叹息两声,随后只能按照希特勒的指挥去干了,你说这活他能干得好才怪。

总结:战术上的成功,很难扭转战略上的失败。

很显然,曼施坦因在战术上的表现,和他的战略思想一样,可圈可点。哪怕是德军全面溃退的时候,曼施坦因依旧可以从容地指挥多场防御战。

问题的关键,是来自希特勒的战略布局有很大问题。最初制定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希特勒打算集中300万大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苏联,这本身没什么问题。

问题是,在作战过程中,稍微遇到一点抵抗,希特勒就要立刻调整作战方针。当部下提出集中所有兵力拿下莫斯科的方案后,居然被否了。

这么一来希特勒的整体战略部署,就彻底被打乱了。那么接下来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用有限的资源,去补无限的坑。

可他忽略了一点,苏联地大物博人口多,一旦打起了消耗战,那德军是真心吃不了兜着走的。所以说纵然曼施坦因的战术很成功,可他压根就改变不了德军在战略上的整体失误。

责任编辑:zN_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