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万历十五年》:不一样的视角看大明王朝
2022-03-25 23:08:10 来源: 腾讯网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人黄仁宇历时7年著成的经典之作。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

这部作品采用传记体历史小说的叙事模式,讲述了万历十五年,一个皇帝、两任宰辅、一个清官、一名将领的真实历史故事,揭示了表面看似四海升平的大明王朝实质早已埋下灭亡的“回光返照”。

这本作品出版之后,"中国历史学界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人的历史阅读翻开了新的篇章。人们惊艳于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原来历史是如此的有趣、复杂、丰富。

万历皇帝与张居正

万历神宗皇帝登基时,年方10岁。年少的万历皇帝,自然不能处理政务,于是宰辅张居正就顺理成章地把朝政统揽过来,侍君执政。

张居正还安排给小皇帝诸多的学业,并且“管教”十分严格。比如:小万历很喜欢书法,却被张居正以“圣君明主以德行治理天下,艺术的精湛对苍生无益”为理由劝止了。

长大成人的万历到了亲政年纪,但是张居正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却舍不得丢下手中独揽的大权。

最初的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信任的,敬重的,所以他默许张居正用自己的手段完成了他想要的变革。

不过,随着张居正的去世,万历皇帝在改革反对者的倒张运动中,逐渐失去了自己的方向。

爱之愈深,恨之愈切,万历皇帝最终还是宣布了张居正的种种罪责,并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清算,几乎到了开棺鞭尸的地步。

张居正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希望通过变革改变这个封建王朝衰亡的结局。但是,独揽大权的他只把文官集团当作自己改革施政的工具,在备受万历宠信的时候,傲气凌人、戾气太重。这也导致在其死后,万历新政的改革悉数被废,大明王朝继续趔趔趄趄地走向灭亡。

申时行

张居正死后,"富有积蓄,不近悬崖,不树异帜"的申时行接任内阁首辅。

申时行心中也有一个"万历之治"的灿烂理想,但是他看到了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像张居正这样大权独揽的人物尚且无法改变这个王朝的弊端,他这个又无“背景”又无“身家”的人又何以能做到呢?更何况,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经不起第二次“折腾”了。

所以申时行选择了“不作为”,选择了明哲保身,选择了给大明王朝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

万历皇帝因为废长立幼一事,和文官们进行长期的消极对抗。“不作为”的申时行,在对抗中左右都不想得罪,无奈选择辞官归乡。

在和文官们长久的对抗中,万历皇帝渐渐感到了万人之上的疲惫与无奈。如果说张居正生前的万历皇帝是励精图治的话,那么用“怠政无为”形容之后万历皇帝最合适不过。

海瑞

大明王朝的皇族生活十分奢靡,所有的开支直接取用于税收,并且毫无节制,而明朝官员的薪俸相比较而言,则是十分微薄、勉强度日。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自然而然就造成了官员们的集体腐败。

但是,清廉耿直的海瑞并没有同流合污,而是立志要大展鸿图,还吏治一个清明。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深受百姓的爱戴。

海瑞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目标,以打击高利帒的形式,要求豪绅富户将耕农抵押的土地全部退还。

而这直接触动了权贵们的利益,他遭到了庞大利益集团的猛烈参劾,被迫赋闲,最后退隐海南琼州。

尽管海瑞后来又复出任职南京右都御史,但还是一直遭到权贵们的诽谤和污蔑,最后病故在南京任上。

戚继光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

但明朝建朝以来就有着重文轻武的风气,文官们根深蒂固地认为武将不过是血气之勇、一介武夫。所以即便是戚继光这样一名战功赫赫的武将,同样也被他们所不容。

随着庇护他的张居正离世,这位民族英雄也被革职罢官,在贫困潦倒中凄凉离世。

而随着戚继光这个将星的陨落,大明王朝错过了最后一次逆转的良机。因为就在此时,西班牙的舰队已经整装列阵,即将出征英国,开启海洋争霸的新航海时代。

盖上这本书的时候,莫名的有些心酸。

万历十五年,普普通通的一年。

这一年,始终无关紧要;

这一年,始终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一年,大明王朝错过了振兴自强的最后时机。

责任编辑:zN_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