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共同繁衍生息的乐园——“民族团结在吐鲁番”系列述评之一
2022-03-25 21:49:48 来源: 吐鲁番日报融媒体中心

【火焰山下石榴红】

共同繁衍生息的乐园

——“民族团结在吐鲁番”系列述评之一

吐鲁番日报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加帕尔)3月11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让高昌区葡萄镇古渔村的美景一帧帧浮现在眼前。清凌凌的坎儿井水从琼坎儿井的出水口流出,沿着新修的明渠流向不远处的涝坝,涝坝里的水犹如一块碧玉镶嵌在民居之间。

古渔村村民买明·克依木家门口正是琼坎儿井的明渠和涝坝,他说:“我从小喝坎儿井的水长大,现在已经60多岁了,依旧每天都在喝坎儿井水。”

吐鲁番的坎儿井,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典范,是吐鲁番各族人民创造的奇迹,它用独特的灌溉系统与大自然抗争,把戈壁变成了绿洲,是吐鲁番人民的“生命之泉”。

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共饮一井水、共垦一方土,共同开发建设了这片土地。

吐鲁番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重要交通枢纽。在祖国土地上,很少有地方像它那样具有如此的传奇色彩。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它成为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东西方的重镇,以及我们世世代代共同繁衍生息的乐园。

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的地理位置独特,在古代吸引着东来西去的驼队、僧侣、使者驻足歇息,甚至在这里生活定居。丝绸之路在进入新疆后,便分成了南、北、中3道,这其中的北道就要经过吐鲁番,且使用的时间最长,从汉代一直使用至宋元。历史上通往焉耆盆地的“银山道”,东往敦煌的“大海道”,西去乌鲁木齐的“白水涧道”,北抵吉木萨尔的“车师道”等11条驿道在此交汇。

正因为吐鲁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四大文明体系交汇于此、聚集于此。在丝绸之路最鼎盛的1000年间,丝绸之路上80%的文物在吐鲁番出土,可见吐鲁番是古代无数商旅的乐土。

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在《敦煌和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说:“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丝路重镇吐鲁番,地上地下都留存了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仅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6个。这里有2000多年前车师王国的都城交河故城,有1000多年的高昌国国都高昌故城,有佛教文化自西向东流传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和吐峪沟千佛洞……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吐鲁番作为古代西域的文化、经济、政治中心,历代中央王朝都把它纳入自己的统治范围,对其进行了有效管辖。也正是因为有中央王朝的大力庇护,丝绸之路上的吐鲁番才有了千年来的辉煌与灿烂。

00

西汉时期,在吐鲁番盆地设立的戊己校尉,标志着西汉王朝正式开始对西域进行主权管理。戊己校尉的设立给西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不但抵御了匈奴势力的侵扰,又能协助西域都护(东汉后期置西域长史)安抚西域各国,使得西域获得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繁荣了西域经济与文化。

东晋以来,中原大地进入十六国时期。前凉张俊打败在高昌自立为太守的戊己校尉赵贞,设立高昌郡,这是中原王朝在西域设置的第一个直属内地管辖的地方政权。从此,高昌郡先后隶属河西的前凉、前秦、后凉、北凉等诸王朝,此间,高昌郡建立了一整套与内地一样的地方政权组织,这也表示了中原王朝对于西域地区的管辖与控制。

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唐军平定西域在吐鲁番建州,即西州。州下设立五县,以高昌城为高昌县(后改前庭县),田地郡为柳中县(今鲁克沁),交河郡为交河县,白苏城为蒲昌县(今鄯善县),始昌城改为天山县(今托克逊县夏乡),并在县下设乡,乡下置里,所有地方机构都同中原。在唐朝统治的150多年中,西州的户口、租税、赋役、司法等各项政治制度都与唐律相符,充分说明了唐朝政令有效地在西州实施。

清朝时,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清军彻底平定新疆,设立伊犁将军府。清政府在吐鲁番建立政权机构,将权力交给了额敏和卓家族。1884年,新疆建省,取代军府制,吐鲁番直隶厅设立,由中央派员驻地方组织生产、征收赋税,于是吐鲁番迎来了半个世纪的安定。

可以说,从西汉至清朝2000多年间,吐鲁番作为祖国大家庭不可分离的一分子,中央王朝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吐鲁番这片热土,历代王朝统治者都把西域及吐鲁番作为国家神圣领土管辖的一部分。

00

同时,作为多民族汇聚的地方,吐鲁番遗存下来的文献都是用多种语言写成的,其中现在发现的文字就有24种之多,这都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吐鲁番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人口众多、民族众多的地方,各民族在这里共同繁衍生息,把吐鲁番当作安居乐业的乐园。

编辑:托鹏举

责任编辑:zN_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