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仨人名儿与“锡茶壶”
2022-03-25 05:25:06 来源: 腾讯网

其实这仨人名儿本不搭界,跟茶壶就更没关系了,之所以放在一起说,是因为都有个读音的问题。下面一个个说:

第一个人名是郦食其。此人是汉朝陈留高阳乡(今河南杞县)县的儒生,刘邦起事后前往求见。当时刘邦正在洗脚,听门人禀报有儒生求见,挺生气,说我没工夫搭理读书人。于是来人自称高阳酒徒,令门人再报。这下可好了,只见这位山大王趿拉着鞋就跑出帐外,连说欢迎欢迎。

至于郦生以后的事迹就不说了,《史记·高祖本记》里多有记载;更详细则见《汉书·郦食其传》。这里想说的是,这名字往往会被人们读错,念成lìshíqí(利时齐),实际它的正确读音应为lìyìjī(利益积[把利益攒着,好记])。

第二个是汉朝的金日磾。此人是汉武帝时匈奴人,少年被俘,长大后官职屡升,深得武帝信任。他曾见长子恃宠撒娇,在殿前放荡不羁,深恐带来后患,遂手刃大儿。武帝起初为之惊怒,待听罢日磾跪奏表白后,愈发敬重他。这些咱们不去管它。还是说这名字。一般人大概会把后二字念作richan(日蝉),实际正确读音应为mìdī(密低)。

第三个是南宋人,此人因参与陷害岳飞而恶名昭著,至今仍以铸铁之身跪在岳坟前。他叫万俟卨(万俟是复姓)。我弄不清楚别人怎么念,只记得我过去念作wansiguo(万似锅)。其实正确读音应为mòqíXiè(莫骑蟹。[别骑螃蟹,也好记])。

古时字少,往往一字多义,既多义,就可能多音。加上时间久远,音义皆有变化,遂造成古今异读的现象。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只能一个一个的记。

那位说了,你那儿还有一锡茶壶呢,是咋回事儿?哦,这里有个小故事,听俺道来:

《清稗类抄》中记载了“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的一件轶事。说是有一次张之洞写了三个字:“炀荼壸”,让某候补知府去读。知府看罢,朗声道:“回大人,此锡茶壶也。”结果此人知府没候补上,被除名开回原籍。

“炀”(张写的是繁体,我这里打不出来)字,从火,从昜,读音为Yáng(羊),熔化金属之义;比“锡”字中间多一横(繁体可看出)。

“荼”,有两音两义: shū,tú;前者为上古诸侯上朝时手中所持玉板;后者指古书上说的一种苦菜。所谓“荼毒”,即指此菜与毒虫并称;又指茅草上的一种白花,成语有“如火如荼”。比“茶”字中间多一横。

“壸”读作kǔn(捆),本义指皇宫中道路。《尔雅·释宫》:“宫中衢谓之壸”。后引申为内宫;如“壸政”(后宫执政),再后泛指妇女居住的内室,如“闺壸”;又指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言行仪范等,如“壸则”,“壸训”等。比水壶之“壶”字中间也多一横。

就这三横,让眼看着花翎子就戴上了的准知府,打道回家喝“锡茶壶”去了。

责任编辑:zN_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