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澶渊之盟,为宋朝带来的利弊
2022-03-24 21:44:35 来源: 腾讯网

澶渊之盟,为宋朝带来的利弊

前言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祥和家园突遭炮火,是一片片烽火的狼烟在弥漫,战争导致中华土地一片狼藉,而我们只希望在这里寻得一丝安宁。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

一、幽云十六州的影响

自古以来的战争,其中地理形式非常重要,而中国长久以往的和少数民族的摩擦也一直持续着。万里长城耗尽百姓心血,但它却阻挡了少数民族的入侵,为此中原才得以太平。

可是五代十国时期,因为战争混乱,各个国家都想要独立称大,于是幽云十六州就被石敬瑭拱手相让,真是因为他这种做法,导致中原长久被少数民族骚扰

不要小看幽云十六州,如果中原占据这个地方,可以防御门户,能够防守纵深,还是骑兵的马场,为此幽云十六州也算是中原人的一个保障。可是石敬瑭一送,这个部分属于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导致宋朝被少数民族欺负的君主都被俘虏。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

当然了,宋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弱小,在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成功地夺取了后周的政权,于是建立国号为宋。

但是当时的赵匡胤并没有完全统一,因为夺取了后周,所以领土很小,相当于后周的地盘。为此赵匡胤非常苦恼,曾向自己身边的臣子倾诉,“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宋朝虽然确立,但是纵观全图,宋朝可谓四面楚歌。因为在北,有北汉;向南,南朝有南汉,还有武平军,荆南;江南地区还有南唐等国家。

所以宋朝想要一统天下的愿望暂时搁浅。赵匡胤身边有一帮靠谱的兄弟,就是“赵家班”。

▲赵匡胤

二、宋的统一

为了能够取得天下,赵匡胤采用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一时之间的宋朝可谓是所向披靡,但是宋朝却遇到一个麻烦,就是三次北伐北汉

其实凭借着宋朝的势力,不至于三次北伐,那是因为背后的靠山是辽国

后来常年征战,赵匡胤还没有完成自己一统国家的愿望就去世了,然后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正是如此很多人都怀疑赵光义谋权篡位,没有哪个皇帝会把皇位不给儿子,反而给弟弟的。但是虽然反对声一片,赵光义还是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帝,后来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的时候,开始了第四次北伐

不过这一次终于成功攻下太原,北汉灭亡,而宋朝开始统一全国。一直被辽国阻挠的宋朝,决定要下手打败辽国,并拿回幽云十六州。

不过对于这个问题,赵匡胤是保守派,所以他想法是养精蓄锐,养到足够强大,在对着辽国进攻。但是赵光义讲究“先礼后兵”,他想要小问问辽国,可不可以赎回幽云十六州,如果可以自然皆大欢喜,如果不可以,那肯定就是兵戎相见。

而弟弟赵光义就不一样,更何况他哥哥去世了,没有人能管住他,所以赵光义主张的是,无论怎样,就是要打败辽国。

但是幽云十六州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打,因为幽云十六州是一个防御的地区,不仅能够挡住北面,也能阻挡南面。

一时之间让宋朝的君主没了主意。

▲赵光义

三、宋与辽的战争

但赵光义并不害怕,在公元979年,宋朝开始集合十万兵马,大军北进,逐步攻破,可谓是一路顺利。但是到了幽州这个地区就出现问题了。

宋朝军队和幽州军队僵持不下,一直持续了一个月,还是没有结果。但是辽国的援军赶到,和宋朝部队在高粱河发生战争,最后宋朝部队被迫退守,赵光义的第一次讨伐失败了。

赵光义肯定不会就此消沉,反而一直等待时机,这个时候属下上奏,辽国的君主年幼,所有事情都是萧太后掌权,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攻打。

说到萧太后,想必也有人熟悉她,不仅仅是中原女子能够掌权,少数民族的女子也是聪明伶俐的。相传辽国的建立,也是萧太后劝她丈夫建立的。

而且萧太后把持朝政时期,为了铲除异己,以先皇想念为由,杀害不少臣子。后来为了平息愤怒,也为了找一个把持朝政的借口,不惜砍下自己一只手,给先皇殉葬。

赵光义知道辽国是孤儿寡母的时候,决定可以趁机出兵,于是公元986年。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史称“雍熙北伐”。

这一次北伐,赵光义决定兵分三路,东路主攻幽州,中路是防止辽国援军,西路主攻伐北诸郡。

而且赵光义还幻想着,能够东、中、西部一起,拿下幽州。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却相反。不过这个问题并不是出在赵光义的战略上,而是出现在用人的错误上。

一开始各个地区进行都很顺利,但是东路最主要的一个部队的将领出了问题,当时赵光义任用曹彬,而在这一路上,曹彬手下都怂恿他,想要建功立业。

结果利欲熏心,在众口铄金的劝说下,曹彬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不需要其他部队掩护。结果他这一自大,导致西部军队孤立无援,只能撤退。撤退的同时还要保护老百姓,所以损失惨重,导致很多人殉国。正是如此,宋朝对辽国从进攻成为了防御

▲雍熙北伐

四、冤冤相报

国家大事,并不是会随着失败而让屈辱的历史消失,反而宋朝的咄咄逼人惹怒了辽国,他们也趁机报复宋朝。

在公元979年,辽国君主派出了自己强有力的手下去攻打宋朝,而宋朝高粱河失败以后,一边逃走一边做防御工作,就为了防止辽国的报复。

不得不说宋太宗的想法是对的,果然失败以后辽国趁机来攻打宋朝,不过提前做好了防御工作,在辽国军队南下以后,补给军队马上顶上,于是两方军队对峙在满城。不过幸好赵光义有一个好手下,赵延进改变阵营,把兵力集中,很成功地打败了辽国,所以满城战役宋朝胜利了

一次两次的失败让宋太宗很没有面子,而且也让他对辽国军队产生了心理阴影。公元986年雍熙北伐失败以后,宋太宗寝食难安,最终想出一个部署想法,设置了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就是以白沟为前沿阵地,并加固雄、霸二州的瓦桥、益津、淤口三个地方防线;第二道防线就是从定州到沧州。

从表面来看,仿佛固若金汤,但其实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这个时候的辽国决定乘胜追击,无论打哪,都能让宋朝拆东墙补西墙,损失一定的资源。果不其然,经过几场战争下来,宋朝军队几乎消失。

▲满城之战(第二次幽州之战)

五、澶(chán)渊之盟

在一次次的南下以后,辽国见识到宋朝的势力,不堪一击。所以辽国在公元1004年,辽国举全国之力开始南侵,而坐镇的就是之前宋太宗不放在眼里的萧太后。

在辽国军队面前,宋朝军队毫无招架之力,只能挨打,这个时候国家臣子有主张打仗,也有主张谈和的。

不过这个时候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鼓舞人心,效果果然很好。天无绝人之路,河北路还有很多宋军,结果辽国军队前后都有宋军,这个时候他们也担心自己的安危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个时候辽国将军被射死在军队面前,说时间人心涣散,就连萧太后也开始动摇,于是想要谈和。

▲百科x混知:图解澶渊之盟

这个结果宋真宗求之不得,于是马上派自己宰相出去义和。两个国家以白沟河为界线,互不侵犯,不过代价就是每年宋朝给辽国十万两、绢布二十万匹,这就是“潭渊之盟”。

在辽国和宋朝的摩擦多年,虽然都有胜负,但是不得不说伤害最大的还是幽云地区的百姓,他们被战争迫害,但是也有一定的好处,因为宋朝和辽国频繁交战,所以两国百姓都有来往,经济和文化上都有一定的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看起来一打就败,但经济繁荣的原因。特别是和平时期,宋朝的经济更是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高度。

▲澶州之战

综述

战争始终都是伤害百姓和军队的,有人浴血奋战,征战沙场,最后了却君王天下事,却白发苍苍;有人一生安宁,突逢战争,家园毁灭和经济损失,更严重的还是自己身边亲人的丧失,为此战争是百姓都不喜欢的。

可君王为了利益,为了万里江山,为了大片领土,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君王的欲望让百姓买单,战争的残酷让疮痍的土地买单。狼烟肆虐下,是每个人的眼泪和伤心,可现在云端的君主看不见,他只在乎输赢。

现象的本质就是一切的悲凉,繁华身后就是无尽的泪水。但两国的摩擦带来的交易和文化互通,却帮助了国家成长,发展了经济,甚至让弱小的国家在经济上繁荣富强,这也是战争带来的好处。

利弊有分寸,这才是战争的目的。

【参考资料】《宋辽战争研究》、《续资治通鉴长编》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