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春天,位于上海南京路大庆里的一座府邸中,传来一阵激烈的讨论声,一群少女情绪激昂、神情严肃地讨论着国家大事。
从流浪儿童、公共卫生、走私吸毒……到普通工人的生活状况与安全保障,这些民生难题,怎么看也不像是她们这个年纪该关心的。
可是,她们不是普通的女孩,她们是民国元老张静江的“五朵金花”,她们从小生活在欧洲,接受的是彻头彻尾的西方教育,讲求民主和民生。
而在张家的五个女儿中,四小姐张荔英显得尤为出众,不仅长相最美,气质极佳,就连她的人生也最为传奇。
张荔英
张家出身于江南丝商巨贾之家,张静江早年又游历欧洲,因此对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视。
张荔英从小极具绘画天赋,为此,父亲专门聘请了一位苏联油画家到家中教授小荔英绘画。
表面柔弱、娇艳的她,骨子里却是个十足的刚强性格,她崇拜英雄,喜欢骑马、打猎,如果不是清丽隽秀的外表,很难想象出这是一位豪门闺秀。
在没有认识陈友仁之前,已经20多岁的张荔英从没有对男性产生过幻想,她的世界里就只有绘画。
张静江
在巴黎游学期间,23岁的张荔英第一次参加巴黎秋季沙龙,才华出众的她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备受瞩目。
她喜欢巴黎浓郁的艺术氛围,如果可以,她希望能一直呆在这里,终生与艺术为伴。
然而,陈友仁的出现,却打乱了张荔英那颗专注于艺术的心。
见到陈友仁之前,张荔英就从不少华侨朋友的口中听说过这个名字,可以说,那时的“陈友仁”就是“英雄”的代名词。
在担任外交官期间,陈友仁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抗争,成功收复了武汉和九江的英国租界,那时,大家都称他为“铁腕外交家”。
陈友仁
关于陈友仁与张荔英的婚姻,外界有过许多传言,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宋庆龄为二人做媒,其实并非如此。
陈友仁在后来写给女儿的信中有过这样的解释:
“是的,我结婚了。但是你从报纸上所引述的报道有许多地方不正确。孙夫人并未‘安排’我的婚姻,因为乔吉特(张荔英)和我都不是喜欢这种办事方式的人。”
“1928年我第一次去巴黎时,孙夫人写了一封信把我介绍给她……我们的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
宋庆龄与孙中山
正如其所言,第一次见到陈友仁,张荔英便悄悄地打量他,眼中尽是敬佩的目光。
眼前的这个男人,气宇轩昂,身材挺拔,特别是那一抹胡子,看起来极具男子气概。
张荔英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她想画他。
当时,陈友仁正担任孙中山先生的英文秘书和外事顾问,而宋庆龄和张荔英亦是旧相识。
尽管两人之间有着31岁的年龄差距,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可以说,在张荔英的眼中,陈友仁就是“天下第一美男”,他的举止言谈、一颦一笑,都令她倾慕不已。
张荔英
而作为常年游历于西方国家的外交官,陈友仁对绘画亦是有着相当的造诣,对于张荔英的画作更是大为赞赏。
他说,自己随时都愿意成为她的模特,这无疑是对张荔英倾慕之心的一种回应。
塞纳河畔、卢浮宫、巴黎的大街小巷都曾留下过他们相伴的身影。
真正的爱情总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降临,当彼此发觉时,早已深深爱上了对方。
陈友仁的原配夫人在4年前去世,4个子女也已长大成人,有着各自的事业,他们的婚姻按说不存在任何阻碍。
陈友仁
然而,当张荔英写信给父亲,将自己的“男朋友”介绍给他,希望他同意二人的婚事时,却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
诚然,张静江不是一个思想僵化之人,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心比天高的宝贝女儿竟然会喜欢上一个比自己年龄还要大的男人。
是的,陈友仁比张静江还要年长2岁,对于一个中国家庭来说,这太荒唐了,简直是一件有伤风化、无法接受的事。
更何况,陈友仁与张静江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张静江一路扶持老蒋,在蒋的心目中地位极高,而陈友仁则是出了名是“反蒋”。
陈友仁与张荔英
可一个情窦初开的女子又有什么错?一边是父亲,一边是爱人,张荔英哪个都不能放手。
她执著地一次次给父亲写信,向父亲诉说自己对陈友仁真挚的情感和至死不渝的心意,如果丈夫不是陈友仁,她宁愿终生不嫁。
这时的陈友仁也放下了身份,写信给张静江,将他们日常恩爱的点滴讲与他听,并保证,自己会永远疼爱她、呵护她。
人心都是肉长的,如此这般一年多,再冰冷的心,也会被那点点滴滴的真情实意所融化,张静江的态度终于有所改变,同意了二人的婚事。
陈友仁与张荔英
尽管如此,在巨大的年龄差面前,张静江仍然认为,女儿的这段婚姻不会长久。
1930年,张荔英与陈友仁在巴黎结婚,那一年,张荔英24岁,陈友仁55岁。
二人在巴黎的总领事馆举办了一场俭朴的婚礼,宋庆龄为他们主婚,这一对老夫少妻的结合,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张荔英也成为了世人眼中“惊世骇俗”的传奇女子。
诚然,传奇女子的传奇婚姻注定要经历比常人更多的磨难,张荔英嫁给陈友仁后不久,“福建事变”失败,陈友仁被迫流亡海外。
张荔英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张静江所预言的方向发展,然而,张荔英与陈友仁却恰恰因此过上了一段舒心惬意的日子。
在国外,闲来无事的陈友仁陪妻子游历欧洲,逛遍了各类画展,只要她感兴趣,他就陪着她。
他是她的专属模特,亦是她的得力助手。户外写生时,他总是背着画板颜料的那个人,她举办画展,他又为她忙前跑后。
尽管他是“通缉犯”,尽管他们的生活漂泊不定,但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处处都透着温馨浪漫的气息,连空气中都漂浮着甜蜜的味道。
陈友仁与张荔英
可是,身处乱世身不由己,平淡安宁的生活,在炮火的轰鸣声中戛然而止。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回到了祖国,从广州到上海再到香港,一路辗转颠簸。
一个弱女子没有抱怨,坚定地陪伴在丈夫身边,为他排忧解难,同他一起投入到救国图存的运动中去。
不料,香港沦陷后,作为政界的风云人物,夫妻二人双双被捕,后又被日军转押软禁于上海的家中。
在那些暗无天日的日子里,他们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两个人只有彼此,相依为伴,相互扶持。
张荔英
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憔悴,一天比一天消瘦,张荔英心疼极了,唯一能让丈夫舒缓的事,就是为他画画。
然而,画板上留下的,却是陈友仁神情萧索的脸庞,仿佛北方立冬时黄绿色的枯叶,在寒风到来前,勉强撑在树梢,却已无力回天。
张荔英强忍着泪水,用温情宽慰着丈夫,希望他能够坚强,但是来不及了,已近古稀之年的陈友仁没有等到胜利的那一天。
1944年,身患重病的陈友仁在上海去世,14年的相濡以沫,终是敌不过岁月的蹉跎,她何尝不是早知道会有这一天,但她从没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陈友仁
他们爱过,无论面对繁花似锦,或是断壁颓垣,他们都曾热烈地相爱,并且证实了:爱,是可以没有年龄、没有答案、跨越生死的一种情感。
起码这一点他们做到了。
那一年,张荔英38岁,此后的她又被独自软禁了一年,没有人知道,一个失去了丈夫的女子,是怎样独自熬过那一个个悲伤的夜晚。
抗战结束后,张荔英终于恢复了自由,她以卖画为生,并在上海、纽约、巴黎等地都办过画展。
她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回到了那个心比天高的年轻女画家的年纪,只是世事浮沉,眉眼之间,早已落上了岁月的痕迹。
张荔英
她的画作风格依旧,备受瞩目,只不过,从那时起,她的油画署名不再是“张荔英”,而是“Chen”。
是的,在张荔英的心中,她早已随了夫姓,她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她的人生是为陈友仁而活。
她要活得快乐,活得洒脱,她知道,这会是他最大的心愿。
身边的朋友都劝她“再走一步”,毕竟她还年轻,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在朋友们的撮合下,1947年,张荔英嫁给了陈友仁的好友何永佶,重新步入了婚姻。
张荔英
然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婚后的何永佶好吃懒做,见张荔英卖画的收入颇丰,索性不去工作,一味索取。
自小心高气傲的张荔英怎能忍受这样的男人,没有过多犹豫,1953年,张荔英向何永佶提出离婚,结束了6年乏味消沉的婚姻。
直到去世,张荔英一个人度过了40个春秋,上一次失败的婚姻让她清楚地知道,除了陈友仁,她不会再爱上任何人。
张荔英
在漂泊了很多地方后,张荔英最终定居新加坡,专心从事绘画与教育工作,后被誉为“新加坡六大先驱画家”之一。
她终是没能在自己喜欢的巴黎定居下来,因为那里到处都是他的影子,可是,那里已经没有他了,于是,再华美也是一片荒芜。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