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大明权监真先当官儿再做太监?王振没做过教谕,有人却非要这么说
2022-03-24 17:33:16 来源: 腾讯网

王振什么时候入宫,在嘉靖朝之前不是什么难题。但到了嘉靖朝,因为一位大学者光明正大的进行辟谣,结果导致后人竟“假戏真做”,把王振打造成“儒学背叛者”,他先做了儒生成年自阉入宫。

所以说,谣言有时候越辟越麻烦。

王振自述中的生平:自幼入宫

正统九年(1444年),王振出资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修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等级较高的家庙——智化寺。智化寺在1961年就成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智化寺的佛教音乐更是驰名中外。它坐落于东城区禄米仓东口的路北,也就是今天的北京文博交流馆。由此可见,智化寺是什么历史地位。

王振以“佛弟子”的身份讲述了自己的生平。

臣(振)窃唯一介微躬,生逢盛世。爰自早岁,获入禁庭,列官内秩,受太宗文皇帝眷爱,得遂问学,日承诲谕。既而俾侍仁宗皇帝于青宫,复蒙念臣小心敬慎,委以心腹之任,暨登大宝,屡加显庸。宣宗皇帝临御,猥以久在侍从,眷顾有加。龙驭上升之日,遂荷付托之重。《敕赐智化禅寺报恩之碑》

显而易见,意思很明确:王振年轻时入宫服侍朱棣,朱棣让他跟随他人学习,继而懂了一些学问。之后便在太子宫中服侍朱高炽。宣宗继位后久在身边,朱瞻基临终前让其照顾幼子明英宗朱祁镇。

王振的儒学得自谁?

朱棣喜欢王振,便将其交到永乐九年(1411年)的举人高迁高景升那里做学生。高迁那时正从日本完成外交事宜,因为工作能力获得认可,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高迁便在皇城根的东安门教诸奄住下,王振没事儿就去他那里学习。

后来,王振大权独揽,受到文臣们的轻视与敌视。王振也急于显示自己不与文人为敌的态度,见到高迁就以门生之礼拜见,而且答应高迁,以自己司礼监太监的权力,愿意为高老师谋求更高的职位。这位高老师深知王振的权势与秉性,谢绝了王振的好意并不与之联系。

由此,王振也没办法。毕竟高迁乃是朱棣为之亲派的老师,王振也是没有任何办法。高迁在政坛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在地方志中享有一定地位。

嘉靖朝大学者辟谣辟出了麻烦

因为,太祖朝的宦官都没有什么文化大字不识。王振却有文化而且还是明英宗的启蒙老师,这就让许多人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因此,就有一种观点认为:王振会不会儒生自我阉割进入皇宫。

王世贞书法

元朝风行“火者”(阉割的仆人),无论皇家还是官员家中,就是普通的有钱人家中都有火者存在。明朝也有此遗韵。为了求得功名而自我阉割者大有人在。

这种遗韵在正德朝成为非常大的社会问题,官员、有钱人不能养“火者”,但不能都进入皇宫、王宫吧,许多人在街市上招摇撞骗。明廷没办法,就把大量的剩余自阉人员编成新的“贱民”一族——海户。他们主要是为皇家养猪、种菜。

受此影响,当时的人们就有王振乃成年后自阉入宫的观点。后世魏忠贤也是如此嘛。在这方面,要以《闲中今古录》为代表。当时的大文豪、大学者王世贞决定辟谣这种观点。

宣宗行乐图

王世贞在《弇山堂别集》卷23中的《史乘考误四》中,首先介绍了这一谣言的内容:

《闲中今古录》言,永乐末,诏许学官考满乏功绩者,审有子嗣,愿自净身入宫中,训女官辈。时有十馀人,后独王振官至太监。正统初,居中得宠。至张太后崩,权倾中外。岁己巳,朔漠也先犯边,劝上亲征者是也,乃没土木之难。世莫知其由教职,故识之以示后。

王世贞紧随其后就批驳道:“(王)振少以选入司礼读书,后为东宫局郎。英庙即位,遂越兴安、金英,柄司礼,见《实录》甚详,无所谓教官阉割之说也。

王世贞说得很简单,王振年少时入宫进入内书堂学习,这些在《实录》中都记载得很详细,根本就没有所谓的教谕阉割成为太监一说,这是谣言。

查继佐支持“野史杂闻”

王世贞说得太宏观了,《实录》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也不是所有人有耐心去看的。所有人对待历史的作用只是一种“打牙祭”行为,大部分人是不管谣言还是真相的。为此,王世充越“不容置疑的强悍批驳”人们的怀疑就越多。

王世贞批驳之后,有十来位“野史杂文”作者写书支持这一观点。最终,《罪惟录》的作者查继佐也表示支持这一观点。

王振

《罪惟录》这本书在辛亥革命时期被正式公布,再加上查家在清朝的地位、学术地位,王振是教谕自阉竟然成为一种“风流”学说。

但问题是智化寺尚在、王振的自述尚在,王振因为有儿子才自己阉割了自己,但问题是,如果他真的有儿子,自然会在历史记录上显示。可惜,他的侄儿王山、王林都被加封了。

他的儿子竟然浑然不见,难道,王振自阉后,他的儿子就去世了?

但这种巧合太巧了吧!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