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隋朝杨氏的失败-隋炀帝:坦途亦是“灾难”
2022-03-24 16:25:59 来源: 腾讯网

在万邦来朝的大唐盛世面前,似乎我们总是忘了隋朝,这个曾经繁荣富庶的国家。隋文帝杨坚治下,社会安定、人口增长,说他民富国强似乎也并不为过。

只是,这样的“开皇之治”只延续了二十四年。

但也正是这二十四年,给了隋文帝杨广挥霍的资本,为他的“大业”奠定了基础,也为他铺就了一条看似光明的康庄大道。

光彩夺目的杨广

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杨广总是乘着人力拉动的龙舟,在繁华富庶的扬州流连忘返,或是在离宫里醉生梦死。四方群雄提起这个隋炀帝来,大多嗤之以鼻。

只是,杨广也曾是出类拔萃被寄予厚望的天之骄子。

他文才武略皆为精通,从小谦恭勤勉。正是他的德与才,让他成为杨坚心中最优秀的儿子,帝国未来的接班人,臣民心中大隋未来的开拓者。

打破“长幼之序”的他,本可在帝王之业上,在父亲杨坚开创的盛世之下,为大隋延续“大业”,就像他为自己定下的年号一样。

但过分顺遂让杨广接受不了自己的理想世界被破坏,接受不了自己的步伐受到阻挠,更接受不了给自己的辉煌画卷留下任何一个墨点。

成也“大业”,败也“大业”

大业元年,隋炀帝杨广的梦想蓝图展开了,大兴土木、开凿运河、修路筑城、搭建行宫、建造龙舟、对外扩张、强势外交。

这一连串的动作,将帝业和私欲都一个个满足。

我想,如果不是因为后面的连连失利,突厥、契丹、吐谷浑、西域、真腊、倭国...光看这些征服过的名字,就足以让人想象出一个战功赫赫的泱泱大国,傲立群雄的样子了吧!

可就像儿时的光彩一样,这些似乎唾手可得的成就,都成为了未来一败涂地的导火索。

顺境上的突起,尤为刺人

周边诸国归附了,行宫、龙舟、长城、运河、驰道、东都...一个个伟大的工程竣工了,创业容易守业难,似乎应该想想如何巩固快速扩张后的成果了。

可顺境走得久了,就容不得眼里有一点沙子,就算是一个毛刺也想磨平了,这样才符合隋炀帝天之骄子的人设。

可高丽,这个对大隋来说不过区区小国的存在,的的确确成为了一切顺境的转折点。

这是隋炀帝坦途之上的绊脚石,可自负又骄傲的杨广不愿跨过去,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个地方被绊倒,直到再也站不起来。

即便跌倒,也要昂首

隋炀帝似乎非常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一征高丽,徭役繁重、劳民伤财,长线运输、成本巨大,粮食紧缺、物价飞涨。大军浩荡开拔,却陷入长线作战、粮草不济,一战过后,捐躯数十万,只得民生凋敝、精锐丧尽、民怨沸腾、群雄鹊起。

二征高丽,正面战场损失惨重,国内更是叛乱频仍,更有开国元勋杨素之子杨玄感振臂一呼、万众响应。为了提振政治威望、震慑天下,杨玄感叛乱平息后,疯狂株连,捕杀、流放、活埋者不计其数。

三征高丽,士卒逃亡、勉强作战,只得一个不了了之,高丽投降、残军班师。

可笑的是,看似第三次的征伐扳回来一局,到头来不过是假意投降,杨广好不容易挣回来一点面子,却在拒不奉召觐见的高丽再次打落在地。

人生不可存在失败

杨广难道从没有在三次征伐中有所犹豫吗?我想应该不是的,只是,他过惯了顺遂的日子,适应了天下霸主的生活,就再难接受如此明确的失败。

倘若国库还有余力,杨广会不会选择第四次征伐呢?毕竟高丽只是因为常年作战过于疲乏而假意投降,毕竟这个小国没有给足“大业”面子,没成为当年归附中的一个。

事实是,杨广的征伐之路夭折了,但是,他或许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必须面对失败。

在顺境的梦幻里当一只鸵鸟

一向强硬的大隋变成了一个徒有其表的空壳,这不是一个上好的靶子吗?于是,在内忧不断的情况下,外患接踵而来。突厥强势进攻,杨广险险逃得性命。

这时候该痛定思痛了吗?没有!

怎么能容许顺境泡沫破碎?

在四方叛乱愈演愈烈之时,杨广只愿当一只沉睡在“天下太平”美梦中的鸵鸟。

他相信宇文述“叛贼所生物多”的话,或者,是他让自己相信了这样的话,杀谏臣、享太平、下江南、游龙舟,直至现实与刀剑将他打醒。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天资聪颖的帝王人选,很难相信他没有一刻从顺境的美梦中惊醒过。有时让我感叹的不是他的昏庸无道、残暴杀戮,而是他对真相的充耳不闻。

叛军四起不过是小打小闹,马革裹尸不过是面上无光,烽烟四起也比不过江都离宫的歌舞升平。

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短短几年就不复存在,只剩下民生凋敝、精锐丧尽。

我们总说,隋炀帝自负、残暴,但何不是他顺遂地过去给了他这个可以一直顺遂无忧的错觉呢?

他太想让一切都按照自己设想的轨迹进行下去了,他太想维持他完美的霸主形象了,他太难以接受风帆上吹过的逆风了。

上天给了他坎坷作为示警,可惜,他的眼睛只看向了远方的风景,哪儿看得到脚下的这个小坑啊?

有时候,过于顺遂的人生,也是一场灾难。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