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湖南发现一批竹简,内容颠覆历史,学者:请从新认识秦始皇
2022-03-24 15:52:31 来源: 腾讯网

对于秦始皇的存在,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认可的人认为秦始皇一统中国,并且还统一货币以及度量衡等,给中国后续的发展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虽然秦始皇一统天下,但是却在后续实施暴政,不仅不顾百姓之苦大兴土木工程,更是焚书坑儒令仕子受到极大影响。但是当一批竹简公诸于众后,后人对于秦始皇的认知有了全新的改变,发现秦始皇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般残暴,甚至还证实有一部分传言与历史严重不符。

秦始皇被称暴政

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面的影响力,是其他皇帝远不能比拟的,单就一项统一全国就足以证明他的能力。在他的努力下,货币等事关民生的重要元素也一并被统一,有效促进国家发展和各地区之间的沟通。虽然这项政策在现如今看来是极为有益的,但是在当时实施时却并不顺利,甚至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也因为秦始皇强行统一,令当时普通百姓受到极大影响,所以对秦始皇的评价也会出现一些偏差,而文史当中的记载自然也就无法保持客观。

之所以文史当中也会对秦始皇存在意见,与他焚书坑儒存在极大的关系,虽然销毁一些负面作品有利于朝廷发展,但是秦始皇急于求成,将大部分有利著作烧毁。这样的举动无异于会将天下的仕子得罪,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始皇的评价也会受到影响,自然在记载秦始皇的事迹之际,也会融入一些个人感情,久而久之秦始皇的暴政形象也就自然形成,后人看到的也是一个暴力的秦始皇。

更何况在秦始皇后期还大兴土木工程,无论是秦皇陵的修建,还是长城的修建,都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令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苦不堪言。即便是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但是在战争未到来之前,普通百姓是无法理解帝王的做法,自然就会将修建长城所带来的痛苦,直接归到秦始皇身上。甚至还认为秦始皇大兴土木工程,就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再加上后续秦二世确实存在暴政的行为,如此一来秦始皇也就难摘暴政的帽子。

竹简出现洗刷秦始皇冤屈

就在众人以为秦始皇就是暴政执法之际,2008年一位香港古董商将76枚珍贵的秦简提供湖南岳麓书院,也正是这份竹简的出现,才令后人意识到秦始皇的暴政名号很有可能是被冤枉的。此事件还要从史记说起,据悉在这部作品当中记载着关于秦始皇的一些事件,称秦始皇曾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要举行一次南巡活动,其声势之浩大是难以想象的。

皇帝南巡在多个朝代当中均出现,但是秦始皇的规模之大却是少有帝王可比,而在南巡的过程当中,秦始皇在湖南湘山祠发现祠中供奉着舜的妻子,秦始皇当即发怒。随后下令要求将湘山当中的3000树木全部伐尽,必须看到红色泥土才可以,会有这样的举动就是为了惩罚湘君。传言称秦始皇在过江时曾遇大风,所以认为是湘君失职,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但是竹简当中的记载却与史记全然不同,史记当中的秦始皇残暴不仁,但是76枚竹简当中记载,秦始皇非旦没有砍掉湘山树木,反而是下令将其保护起来。而秦始皇之所以会下达这个命令,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此地的美景,在竹简当中记载秦始皇看到当地的美景后,当即就下令禁勿伐。由此可见秦始皇不仅不残暴,还是一位爱护环境的皇帝,而后人对他的暴秦评价,显然存在冤枉的成分。

更深入了解秦始皇

因为这份竹简的出现,令历史学家意识到,文史当中记载的秦始皇与事实存在严重不符,为了避免后人对秦始皇产生更多的误解,所以想要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来了解真正的秦始皇。最终通过多方了解后发现,以往认知当中的秦始皇与事实存在许多差距,就如坑儒事件当中,虽然真的存在杀人的情况,但是所杀之人均为文士,真正的读书人并未因此事而丧命,所以暴政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之所以会有“焚书坑儒”这种说法的出现,也并非是出现在秦朝,而是在魏晋时期的伪书当中记载,在当时儒并非是单纯指读书人。但是到了后代儒生才代指读书人,误会产生后没有人去仔细的确认,久而久之就令暴秦形象形成,再加上秦始皇后期的一些举动,确实给普通百姓造成影响,也就没有人去证实暴秦的说法是否正确,令这个误会延续至今。如若没有这份竹简的出现,相信暴秦的名号还会挂在秦始皇名头之上,相信后续更加了解历史后,会发现秦始皇与想象当中的差距还有许多,不要盲目的给一代皇帝下定论。

总结:

当然暴秦的称号出现,也并非是全部起源于误会,也会有一些真实事件的存在,才会令后人认同暴秦的说法。就如执政期间过度消耗民力的行为,这是无论如何辩解也无法掩盖的,长城以及秦皇陵等大型工程的建造,确实是秦始皇强行耗费民力达到的效果。虽然现如今来看规模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对于当时民众造成的影响也是无法抹灭的。当然秦始皇也确实背了一些黑锅,后续了解更多之后,许多冤枉也就可以被平反,对于秦始皇的评价也会越来越客观,从而令后人可以更加了解真实的秦始皇是怎样的一个人。不仅是针对秦始皇,其他帝王的事件也会存在误会,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研究,才可以更好的还原真相,这样古人的一些决定和做法,也就更加容易被理解,从而更好的警示后人不要再步后尘。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