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在路上,即是全部意义(徐向前评传22)
2022-03-24 15:10:27 来源: 腾讯网

01

徐向前1929年到鄂豫边根据地,经过反三次会剿,不仅完成了跟这支初起步的部队的磨合,而且在血与火中历练中,带领部队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都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

时间进入1930年,中央为了统一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决定成立鄂豫皖特区。

随后,鄂豫皖特委成立。

总面积约一万五千平方公里,人口逾百万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三块根据地的三支红军,鄂豫边的红三十一师,豫东南的红三十二师,皖西的红三十三师,也根据中央决定,为“要配合湘、鄂、赣等省首先胜利的工作准备”,改编为红一军。

红一军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政治部主任熊受喧,均为中央委派而来。

徐向前挂名副军长,仍兼任由原三十一师改编的红一师师长。

三十二师改编为红二师,三十三师改编为红三师。另有由原三十二师一部及地方武装组成的独立旅,旅长廖业祺。

全军两千多人。

这次改编,包括三块根据地的统一,都是以当时党内左倾路线的抬头为契机,为的是要尽快“争取湘、鄂、赣等省政权首先胜利的前途”。

事后证明这个目标是典型的左倾盲动,但正是借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使当时的根据地和红军提前完成了整合统一,这对下一步的工作是有确定无疑的重要意义的。

事情有时候就是这样,所谓终极目标,事后看来往往并无意义,而为此目标而前行的路上,反而成为实际的收获。

02

而接下来军队的行动也是这样。

西出平汉路,进逼武汉,并准备联合红二军红六军攻打武汉,以配合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

这个疯狂的计划在当时看来纯属做梦,用徐帅的话说:“要不是傻瓜,是不会干那个事的。”

但组织决定了,仍然要执行。

怎么执行?你又不是在武汉城下,马上就要打。西出平汉路,一路走来,找仗打呗,慢慢来。

积极准备,积极往那个方向推进,准备工作嘛,一步一步来嘛,但实际上,如徐帅所说,打武汉,想都没想过。

徐帅想的是,这次打到外线,也是个机会,打几仗,搞点枪,装备一下部队。

这种务实而积极的想法,直接导致了接下来的三战三捷三扩编。

03

由于三个师不在一块,红一军成立后,由新任军长许继慎赴商南、皖西向二、三师传达中央决定,整编队伍;由徐向前带红一师,也就是原班人马,先行出动,向平汉路出击。

经过仔细侦查,徐向前选定的第一个目标是杨家寨车站。

这是平汉路南段的一个小站,驻扎着敌郭汝栋部两个连,离敌大本营比较远,周围环境也便于红军隐蔽。

这是此次外线作战的第一仗,徐向前很谨慎,不仅精心选择了这个点,而且战前还进行了专门的大练兵。

志在必得。务必打响第一炮。

6月11日,天黑后,红一师急行军四十里,于午夜时分隐蔽接近杨家寨车站。

敌人毫无察觉。

当红一师战士冲入敌人营房时,敌人有的刚惊醒一脸茫然,有的衣服穿到一半,有的正慌慌张张地取枪。

大吼一声“不许动”基本上就解决个差不多了。

也有动作快的已经拿到枪,本能地举枪顽抗,然后一声枪响,举枪者倒地,场面被重新镇住。

完全如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的桥段。

没费大劲,干净利落地打了第一仗。缴枪一百二十多支。

这种“夜袭”的打法后来发展成红四方面军的常规战术之一。

战后,红军撤至黄柴畈,将后方赤卫队补来的三百多人和数十名俘虏兵编入红军,将红一师的五个大队编为三个支队,辖十二个大队,另有一个师直特务大队。

全师达到一千二百余人。

这是第一战。

时任一队队长的王树声大将

04

有了第一战,第二战不找自来。

敌郭汝栋见自己两个连被灭,大怒,红军居然敢弄我?调了两个团,分进合击,妄图一举消灭红军。

郭汝栋。传奇红色特工郭汝瑰的堂哥。

6月26日,敌独立旅第一团进至杨平口以南的郑家店,第二旅第四团进至小河溪,准备寻找红军决战。

根据情报,并充分考虑地形和环境,徐向前决定,采用伏击战术,在杨平口设伏,打郑家店的敌第一团。

这是徐向前所部第一次打敌一个整团。

反三次会剿时伏击过敌人一两个团,但那是情报有误,属于事故,徐司令都差点搁那儿!

但现在是在综合考量各种条件、心中有数的情况下主动打这一仗的。

考虑到当时红军的人数和装备,这一仗其实在可为不可为之间。

徐帅回忆这一仗时说,“心里也没十分把握”,是“硬着头皮”打的。

话虽如此,但我觉得徐帅心里应该还是有谱的。

没“十分”把握,什么仗又能有“十分”把握呢?

这种建立在对各方面情况精确把握基础上的“冒险”,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胆略”,这是一个军事指挥员最可贵的素质之一。

因为这种把兵力用到极致的战斗,胜负一线间,要么大胜,要么惨败,没有精确的计算,以及对自己精确计算的自信,是不敢打这种仗的。

从练兵的角度,也只有这种需要勉力为之的艰难,只有这种在能力极限边缘的拼搏,才能让部队迅速进步,才可能锻造出真正顽强、勇猛的作风。

另外,前一年伏击不成反被打散的经历,对部队多少是有阴影的,徐帅这一仗,也或许有破除部队心魔的考虑在内。

总之,这一仗不轻松。

战前的会议上,除了详尽周密的部署,徐向前强调了“服从命令听指挥”这一条,而且要求各级干部要带头冲锋,也包括他这个师长在内。

一切要做到极致,才能在极致的较量中胜出。

28日晚,仍然是夜间急行军,保证行动隐蔽。

到达预定地点后,主力埋伏在杨平口以北傅家湾、新寨一带的山地,布成口袋阵势;派出师直特务大队和孝感游击队一部,去郑家店吸引敌人。

诱敌部队做足了功夫,敌人也没跟红军接触过,狂的不行,瞧不起红军,

况且敌长官为提升士气,向部队宣传红军就是一帮农民,不会打仗。

骄狂的敌军见到我诱敌部队不惊反喜:正找你们呢,这下好,自己来了!且看我立一大功!

于是全团出动,紧追不舍,务要一举消灭红军。

这样很轻松的就把敌人引入红军伏击圈内。

徐向前一声令下,红军俯冲而下,猛烈穿插,将一团敌军分割成三段。

全在意料之外啊,龟儿子长官不是说红军不会打仗吗?敌人慌乱不堪,先头营和后卫营被迅速消灭。

中间的一个营在团长的带领下,占领了一块高地,负隅顽抗,经过几次冲锋,辅以战场喊话,包括俘虏兵劝降,加之已被我军重重围困,插翅难逃,遂斗志瓦解,缴枪投降。

战斗历时四个小时,共毙俘敌一千二百余人,缴枪千余支。

这是第一次全歼敌人一个整团。

距离去年第一次全歼敌一个整排九个月。

九个月,恍如隔世。

没有徐向前的极致用兵,怎么会有这种飞跃式的进步!

战后,红军重返黄柴畈休整,再次整编队伍。将红一师扩编为三个团,每团两个营,每营三个连。

人数达一千五百余名。枪支弹药充足。

兵强马壮,士气高昂,但求再战。

但大胜之后容易大败。

仗打好了自然就容易飘飘然,容易滋生骄傲轻敌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而能不能冷静面对胜败,这其实更考指挥员的功夫。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看不见的功夫,或许比能打胜仗的能力更重要!

能用胜仗鼓起士气,又能冷静地面对胜败,将这种士气控制在恰到好处的水平,这就是真正高手的操作了。

战后大家意气扬扬,听说黄陂县城只有夏斗寅的一支小部队驻守,就想去打,但徐向前否决了这个提议,并针对当时稍显过度的兴奋情绪,适当泼了泼冷水,告诉大家,我们还没走利索呢,先不要想跑的事!

战后的总结会上,徐向前更着意的是经验的总结,方方面面,细致入微。

这种总结,可以更好地消化战斗的经验,并引导大家冷静分析其中得失。

这方面徐向前也是高手,后来晋中战役的总结报到中央,伟人看后很满意,加上批语转发全军,让大家以后每一战役后都照此做个总结报告,以利交流和总结经验。模范作业啊。

话休絮烦。接着说第三仗。

05

花园口战斗。

在这次战斗之前,杨平口伏击战之后,因为根据地贯彻“立三路线”,政策过“左”,在地主豪绅和反动枪会的带动下,引起混乱,应特委要求,徐向前回师黄安南部,收拾局面。

之后,留二团在根据地,带一、三团及特务大队,再次出击平汉路。

顺路随手打了个郝家湾车站。

这时候的红一师看这种仗都不算仗了,不提。

转至青山口时,得悉四十里外的花园镇有钱大钧部一个教导团驻守。

教导团属于教练性质的部队,主要对下层部队进行培训,实战能力相对较弱。这是一可打。

附近没有其他敌军,花园镇之敌相对孤立。本来附近的小河溪有郭汝栋的一个团,原准备和另一个团合力攻打红军,见另一个团被灭,有点怯,这时已撤至广水。孤军无援,这是二可打。

毕竟是教导团,各种家伙都得有,教学设备得齐全啊,装备好,多!这是最可打之处!

就弄他!

四十里,也正好是奔袭的绝佳距离。

不打都对不起这么好的安排。

还是夜袭。

部队于28日夜从青山口出发,往花园口方向疾进,预计拂晓前,也就是人睡得最死的那个时间,发起攻击。

但又有麻烦。

部队刚扩编,虽然人数不算太多,但对这支几个月前还扛着土枪打游击的队伍来说,仍然不太适应。

结果就是在行军途中后卫部队没跟上,走错路,掉队了。

前边只好等。

这样一耽误,时间就不合适了。

离花园口还有十五六里时,天就亮了。

失去了夜袭的时机,还怎么打?

他那枪炮再好,咱也得考虑自己的攻击成本不是吗?

但这么好的机会要放弃岂不太可惜了!

是可惜!连敌人都不忍心,于是精妙设计,给红军来了个神助攻!

正在大家犹豫不决时,地方党组织派人送来消息:

昨夜镇内仓库起火,敌人忙着救火,搞了大半夜,这会刚睡下不久!

这还怎么说!配合到这个地步,再不打,对得起人家吗!

教导团挺专业,驻军成梅花型布局,颇为精巧,但这些都不重要了,毕竟忙活了大半夜,是你你困不?

特务队装成老百姓,三五成群,迅速摸掉了沿途的岗哨,大部队随后借周围田地里庄稼隐蔽接近敌人。

悄无声息进入镇内,突然发起攻击。

人家忙活了大半夜,刚沉沉睡去,红军就打过来了!

有的还在梦中,有的迷迷糊糊,就是执勤的,也是无精打采,精神倦怠。

红一师以极小的伤亡,全歼敌军一个团。共毙伤俘敌一千四百多人。

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缴获!

重机枪八挺,追击炮五门,长短枪八百余支。

机枪有了!八挺!崭新的汉阳造水冷式机枪!而且一步到位,连带着炮也有了!五门!小钢炮!

要知道,徐师长馋机枪可不是馋了一天两天了!

要知道,这支部队以前可是连见都没见过这些东西!

以至于打完仗后,徐向前见大家喜气洋洋地背着缴获的长枪短枪,但就是不见机枪和迫击炮。

没办法,不认识这东西啊!

徐师长也激动啊,连心心念念的机枪都没问,先问迫击炮呢?

搞得战士一脸懵:什么迫击炮?

经徐师长连说带比划,战士们才想起刚才见到的那些的笨重的大家伙!

不会用,没关系啊,俘虏兵可以教啊,他们干这个可是本色当行啊。

在教导团俘虏兵的专业教授下,红一师有了称职的机枪手,也有了炮兵。

此战在根据地及周边群众中引起轰动,当部队撤至小河溪时,当地群众除了欢迎慰问,更有很多年轻人踊跃参军。

正好缴获颇丰,枪多于人,来吧,来了就有枪。

几天之内,红一师扩至三千多人。

部队再次整编。全师编为两个步兵团——怎么还“步兵”?——因为另外编了一个机炮混成团,以示区别啊。

这是鄂豫皖红军第一次拥有机炮混成部队。

06

前后五十来天,徐向前带红一师三战三捷三扩编,打击了敌人,壮大了部队,扩大了红军的影响。

至于打武汉的最终目标,你不提我都忘了。

对于这个痴人说梦般的指令,不能不执行,但怎么执行?

朝着那个方向,打该打的仗;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路上,埋头干眼前的事。

最终,一路上的积极作为,成了实际上的成果,而那个遥不可及的目标,反倒成了背景。

假如心心念念纠结于这个目标,愁眉苦脸,那就很难有如此的成果。

事情根本不可能,打武汉,毫无可能,既然不可能,那消极对待,无所作为,似乎没什么不可以,但如果那样,就没有如今的局面了!

不仅自己没发展,你以消极态度抗拒上级命令,还得严肃批评你!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当你紧盯着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时,往往因力不能胜而消极对待,以至于最终放弃。

这样的消极看似理直气壮,但其实是狭隘,其实是短视,其实是软弱,其实是不知变通,固执昏昧。

因为,路上的一切并非毫无意义。

因为,万事万物都在消长变化之中。

目标会变化,自己会变化,环境会变化,一切都会变化,唯一有意义的是,此时此刻,你的进取和努力。

在路上,即是全部意义。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