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管鲍与萧曹——关于“知己”的不同类型
2022-03-24 13:53:19 来源: 腾讯网

“管鲍之交”和“萧规曹随”,两个著名的历史典故,展现出对“知己”的不同演绎。

先说“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打小儿一起玩,管仲家里穷,可他聪明豪横,常欺负鲍叔牙,但鲍叔牙知道他的贤能,始终待他很好,不指责不抱怨。二人长大后,鲍叔牙跟着公子白混,管仲跟着公子纠混。小白后来成了事,就是称霸天下的齐桓公,公子纠被杀,管仲进了牢子。鲍叔牙赶紧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得以大展其才,助齐桓公一匡天下。

管仲不是糊涂忘本之人,他对鲍叔牙的照顾和理解铭记于心,感慨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对于这段“知己”的佳话,《史记》记下了当事人管仲一段长长的话:“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这可以看作一个成功者,在舞台上对恩人的真情告白,“管鲍之交”也成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知己类型。

鲍叔牙对管仲的这种认知和宽容,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其中蕴含的对贤能人才的尊重与理解,已达至相当的高度。知人善任,前提是“知人”,知道一个人的优点所在,其次是善任,把人才推荐或作用到合适的地方。而在知人善任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是对人才的理解和宽容,就像管仲所说的,如果放到日常生活中,管仲就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损友,人们避之惟恐不及,但鲍叔牙从表相看到背后的原因和潜能,最终助管仲成就一番事业,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太史公由此感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鲍之交,称得上莫逆之交的典型。

再说说“萧规曹随”。

和管仲和鲍叔牙一直很融洽、莫逆一辈子不同,汉代开国功臣萧何和曹参起初关系不错,但后来有些互相不服气,二人之间生出嫌隙。但萧何去世时,向汉惠帝推荐曹参继任相国。曹参上任后,一切沿用萧何制定的老制度,劝皇帝垂衣拱手而治,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个人之间有矛盾,但大事面前不计私,萧何与曹参,颇有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长者之风,称得另一种“知己”的类型。

开国皇帝大都多疑,刘邦、赵匡胤、朱元璋皆如是。萧何对刘邦的贡献,刘邦最清楚,汉初分封时,将萧何列为第一,封为酇侯,食邑最多。那些战场上披坚执锐、攻城掠地的功臣对此不满,刘邦很硬气,把这些功臣比作猎犬,而萧何则比作猎人,赐剑履上殿的待遇。如此看来,刘邦和萧何的关系够铁的啦,但刘邦对萧何的猜疑一直存在。好在,萧何本身是高人,他身边还有高人时常提醒,比如鲍先生、邵平,对刘邦一些举动洞若观火,及时提醒萧何以实际行动表态,消除刘亭长的心疑,最终使得萧何全身而终,极尽哀荣,并泽及子孙。

说这么一大段萧何与刘邦的关系,是为了说明萧何面对的生存状态,对上要谨小慎微,交待后事也是出于公心,对汉朝可谓忠心耿耿。《史记》记录了萧何病重时与汉惠帝的对话,生动写出了萧何作为臣子的谨慎和机心:“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萧何把推荐之功全扣到了皇帝身上,确实太会说话啦,这也是跟着刘邦备受猜疑下形成的风格吧?但从根上说,“老油条”萧何确实做到了不以私利干扰大事,推荐了“不相能”的曹参。

再看曹参是如何表现的。得知萧何的死讯后,曹参知道自己会成为相国的继任者,安排门客收拾行装。曹参之所以如此,在笔者看来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资历,二是相信萧何会推荐他。这真是一种更深刻的“知己”,只有真正了解对方,才能在关系并不和谐的情况下,做出如此明确的判断。更重要的是,在曹参继任相国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这种传承更可看做在国家治理方面的心心相印。对此,曹参与汉惠帝有一次谈话: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萧何与曹参,称得上非典型的“知己”。

管鲍、萧曹并称,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亮点。《旧唐书·李德裕传论》评李德裕:“论政事,则萧曹避席。”杜甫《咏怀古迹》赞美诸葛亮“指挥若定失萧曹”,在表明萧曹同为汉朝开国功臣的同时,似也隐含二人“知己”之情。近读《徐铸成回忆录》,写到《文汇报》历史时,徐铸成负责办报、严宝礼负责筹钱,二人相依相知多年,亦称为“一时管鲍”。

鲁迅曾引清人联语,赠瞿秋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作为“知己”,管鲍和萧曹都演绎了“同怀”之情,尽管,两者的外在表现是如此不同。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