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一战,明军主力尽丧,让努尔哈赤的后金彻底失去了控制,不断与明朝争夺辽东的地盘。明金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虽然明朝有佛郎机、鸟铳等先进兵器,但由于官兵施放技术不娴熟、火器战法不到位,每每败多胜少,辽东战局日益恶化。当时的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上书皇帝,主张引进西洋先进火器和练兵方法来重新武装明军,以扭转辽东战场颓势。
泰昌元年(1620年),徐光启委托李之藻等人,派张焘、孙学诗到澳门向葡萄牙商人购买火器。张焘等人几经选择,购买了四门红夷大炮。经试射后,威力果然惊人。徐光启在听了张焘等人的汇报后,立刻向朝廷上书:“今时务独有火器为第一义……可以克敌制胜者,独有神威大炮一器而已。”要战胜努尔哈赤,只能依仗这种火炮了!
天启二年,明廷再次以张焘、孙学诗为钦差,往澳门购买火炮并聘请西洋炮师。当时,葡萄牙借口晾晒货物,取得了在澳门的居留权,他们野心勃勃,非常乐意讨好大明,遂当即以优惠的价格卖给明朝大炮22门,并提供了23名葡籍炮手和1名翻译,由张焘等护送进京,传授明军用炮、造炮技法。这23名葡籍炮手,是史籍记载的中国战争史上第一批正式被中方政府雇佣的西洋军事人员。
结果没多久,这23名葡籍炮手被遣送回来22人。原来他们在演示大炮操炮方法时,一门火炮炸膛,致使葡籍炮手若翰哥里亚当场身亡。朝中的保守势力纷纷弹劾徐光启等玩弄“奇技淫巧”不守正道,苍天示警击杀洋人,此乃不祥之兆,洋兵洋器万不可用。徐光启饱受排挤,无奈辞职,回家赋闲,来给大明训练炮军的葡籍炮手被全部遣回澳门。
然而明军很快知道了大炮的厉害,1626年,袁崇焕相继取得宁远、宁锦两次大捷,所依仗的正是西洋红衣大炮,当时袁崇焕手下共有大炮11门,由接受过葡萄牙人训练的彭簪担任火器总把。宁锦之战,后金军被明军大炮轰得抬不起头,死伤惨重,甚至皇太极的中军大帐都被炸毁。尝到了甜头的崇祯这才知道火炮的厉害,立即重新起用徐光启,决定再次购买西式大炮。
这一回,明廷下了血本,一口气购买了大型火炮七门、大型火铳三支以及单兵铳(西式火枪)三十支,并雇佣了以葡萄牙人贡萨握德谢拉为首的31名炮手、技师和造炮工匠。当时恰逢皇太极率军进逼京师,这支葡萄牙雇佣军展现了极强战力,八旗军被“其声如雷”的大炮轰怕,向北退去。崇祯很满意,提供了高额薪水(每年一百五十两),让这支雇佣军为大明所用。
葡萄牙雇佣兵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毫无保留地教授明军各种知识,颇具敬业精神。崇祯四年,后金进攻皮岛,明军在葡籍炮师的指挥下将八旗军队打的溃不成军,皇太极也差点被火炮击毙,后金被迫从朝鲜撤退。《火攻挈要》记载:“崇祯四年,某中丞令西洋十三人,救援皮岛,歼敌万余”,此后六年不敢再犯皮岛。由此可见,由葡军帮忙训练的明朝新军已初见成效。
不过明廷没有想到,这会是明军在辽东战场上的“绝唱”。当年八月,皇太极率军进围关外要地大凌河,孙元化派孔有德、耿仲明部率军增援。孔有德本是毛文龙部将,对毛文龙之死颇有怨言,后来又因明廷不给粮饷导致手下官兵怨声载道,于是一怒叛明降金。要命的是孔有德属下都受过葡军的训练,手中还有20余门红夷大炮。
随后, 孔有德叛军和明军交战达18 个月,所到之处,城池立破。那支葡萄牙雇佣兵也被这猝不及防的兵变搞得死伤惨重,仅仅活下来数人,逃回了澳门。这场叛乱让本来就日薄西山的明帝国再遭打击,随着孔有德的投降,后金逐渐掌握了西式先进火炮技术,大明王朝再也无力翻盘,形势急转直下。
(参考资料:《明季北略》、《清史稿》等)
喜欢历史的朋友请点一下关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错误,还请指正!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