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明朝初期行之有效的监督机构,到了明朝末年,却形同虚设
2022-03-24 07:46:12 来源: 腾讯网

全文共1792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在中国历史封建时期,一个朝代的消失就意味着另外一个朝代的出现。我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在建立政权之初,都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付出一定的努力。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便是如此,在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为了能够加强中央集权,防止武官干政,在朝廷之上形成武官集团,便废除了丞相制度,颁布重文轻武的政治政策。

与此同时,明朝还对监督机构作出了一定的改革。在制度颁布之初,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到明朝末年之时,初期建立的监察机构如同虚设,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诚然,督察院是明朝时期的监督机构,这个机构第1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是源于元朝,督察院的影子便是元朝时期的御史台。

而在督察院内工作的一众朝廷官员,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就与唐太宗时期的魏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改革御史台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能登上皇位,便是依靠其艰辛塔拼所换来的成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元璋就是从社会最底层逐渐攀登到一国统治者的草根逆袭,所以他对于自己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权利更加珍惜。

在明朝刚刚建立之初,朱元璋还在沿用元朝时期所使用的一系列制度,而在这其中就有御史台的身影。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朱元璋之所以会沿用御史台这一机构也是寄予厚望的。

毕竟在元朝时期,御史台属于一个监察百官的机构,可以帮助君王管理朝中大臣。然而在元朝末年之时,御史台却再也起不到监督性作用,而元朝朝中的一众大臣也肆无忌惮的贪污腐败。

这也是元朝之所以会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朱元璋自知打平天下不容易,管理朝中大臣更是难上加难,而有御史台作用的督察院,便背负了朱元璋所有的希望。

所以朱元璋赋予督察院官员的权力是非常大的。而且在明朝建立之初,整个大明王朝所处的社会背景并非是极为安稳的,所以朱元璋要将大部分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军事政务的处理之上。

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管理文武百官。所以督察院被背负了重要的历史责任。等到朱元璋渐渐的将天下稳定下来的时候,才将目光投放到督察院的建立。

在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明朝的监督百官机构也是正式的确立了下来。朱元璋害怕督察院的文官会对自己手中的权利造成威胁,所以就剥夺了督察院的一部分权利,但仍旧保留了监视朝廷百官的责任。

二、选官制度的变化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督察院任职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官职。因为他总是要弹劾朝廷百官,还要将朝廷百官的一举一动,事无巨细的告诉当今圣上。

所以朝廷百官都不愿意和这样的官员有过多的来往。与此同时,皇帝也考虑到如若在都察院任职的官员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那就会徇私枉法,搅乱朝廷。

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之时,对于挑选督察院官员的制度作出了诸多要求。在督察院工作的官员不仅要勤政廉洁,一定要刚正不阿。

虽然官阶不高,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却是朝中的重中之重。如果如此重要的职位让那些心思叵测,心胸狭隘之人来做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现状。

在明成祖朱棣在位之时,也对督察院选官制度极为重视,他不仅延续了明太祖所设立的选官方式,还增加了介直两个字。那便是要求在督察院工作的官员,一定要不畏强权,敢于说真话。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成祖和明太祖所设立的选官制度过于严格,这也导致在两位皇帝在位之时,督察院并没有招收大量的官员。而且大部分在督察院工作的官员都是朝廷当中极有威望的老臣,通过科举考试拿到名次的新科状元,根本是没有办法接触到权力中心的。

然而这一现象却在明英宗朱祁镇在位之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了明宪宗在位之时,新科进士可以成为督察院的御史,连一些地方官员都能触碰到权力的核心。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曾经帮助皇帝管理朝廷百官的督察院御史也失去了从前的作用。而他们手中的权力也不断的被剥削,渐渐的成为了整个大明王朝朝廷当中势力最弱的一方。

而当明朝发展的后期,朝廷动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在督察院工作的浴室门也根本没有所谓的好日子,他们不敢在弹劾朝中大臣,甚至要屈服朝中得宠的宦官脚下,再也不能像从前那般做皇帝的眼睛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督察院机构管理朝中大臣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发生变化,而随着其变化的过程当中,明朝的命运也渐渐的走向了终点。

换而言之,督察院职能的不断下降,从侧面便说明了当今圣上不作为,不能够真正的审查时事,也不能够真正的看待自己所面对的社会现状。而造成这样的结局,也是早晚的事。

参考文献:《明史》

责任编辑:zN_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