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从万历到永历—晚明风云四十年(二)
2022-03-23 21:46:26 来源: 腾讯网

三月十七,大顺军越过昌平,抵达京师,驻军于西直门外,并以大炮轰击彰义门、西直门,威胁城内。当天,崇祯帝最后一次上朝,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已经能够听到城外的隆隆炮声。绝望之下的崇祯帝无计可施,在御案上用茶水写下了“文臣个个可杀”六个字,潸然泪下后无奈退朝。

当夜,京师外城失守,大顺军汹涌进入外城。崇祯帝连夜登皇宫后的煤山(万岁山,今景山),远眺外城的烽火和硝烟、哀叹徘徊,许久后才惆怅下山。

三月十八,崇祯帝让皇太子朱慈烺、皇三子定王朱慈炯、皇四子永王朱慈炤即刻更换衣服,到各自外家躲藏,然后劝皇嫂懿安皇后张氏、皇后周氏、贵妃袁氏自尽,并将两个女儿亲手砍杀(其中长平公主侥幸未死)。

三月十九天明时分,逃走无望的崇祯帝在心腹太监王承恩陪伴下,再一次登上了万岁山,脱下了身上的大袍、以血书写了最后的遗言:“朕登基十七年,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然后在万岁山寿皇殿外的歪脖槐树上自缢殉国,时年三十四岁。王承恩随即也自尽追随崇祯帝而去。

当日午时,大顺皇帝李自成在天佑殿大学士牛金星、吏政尚书宋企郊等人的陪同下,从德胜门进入京师,然后经承天门至皇极殿,成为了皇宫紫禁城的新一任主人。

大顺军攻克京师后,李自成下令寻找崇祯帝及其宫眷子女。之后,周皇后、懿安张皇后的尸体被发现,未死的袁贵妃、长平公主也被妥善安置;逃离皇宫之后的皇太子和定、永二王也被图谋富贵的一些人挟持并献给了大顺政权。只有崇祯帝本人,暂时没有被找到。

三月二十一,在全城的搜捕中,终于有人在万岁山上发现了挂在寿皇殿外的歪脖子槐树上、自缢而死的崇祯帝和自尽殉主的王承恩。得知消息后的李自成没有羞辱崇祯帝的遗体,而是下令让有司将崇祯帝和周皇后的遗体用两口柳木棺材装殓好,停放在东华门外护城河边,并搭起简易的灵棚,让前明文武官员去拜祭。

对于皇太子朱慈烺和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三人,李自成也没有加害,而是将朱慈烺封为“宋王”,朱慈炯封为“定安公”,朱慈炤封为“永平公”,妥为照顾。在皇太子兄弟和前明襄城伯李国桢的请求下,三月二十三,李自成下诏给崇祯帝夫妇更换上好的红漆棺木,以帝后之服饰重新装殓崇祯帝与周皇后。

大顺永昌元年、大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初四,崇祯帝夫妇的遗体被大顺政权命人运送至昌平皇陵区,葬入了崇祯帝先前去世的田贵妃位于天寿山西南、大红门左侧的鹿马山(锦屏山)南麓的陵墓中,这就是日后天寿山明十三陵中最后一座帝陵——思陵。

这个时候,大明中枢政权已经覆灭,大顺政权占据了北方及西北、中原等地,但南方的明朝剩余势力,依旧保有湖广、南直隶、江浙、闽越、云贵等地。

所以,当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的噩耗传到南方等地后,南京留守文武诸臣在痛哭流涕、给君父大举发丧之后,不约而同地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大明皇统不能就此断绝。于是,留都诸臣立刻开始商议,拥立何人为新帝,以延续大明皇统、稳定南方人心。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之初,曾经专门就皇室成员行为规范、皇统传承制度、宗室管理制度等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标准——即《皇明祖训》。其中,皇明祖训对帝位大统出现中断之后的情况,明确规定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随着崇祯帝的自尽殉国、以及皇太子兄弟的“失陷”,大明皇统大宗全部断绝,没有了可以入继大统的继承人。明光宗泰昌帝的后裔,目前不是去世、就是被大顺政权控制,万万没有能够前往南京、承袭皇位的可能(明光宗七个皇子中,只有明熹宗天启帝、明思宗崇祯帝兄弟俩长大成人,其余的都夭折了。而天启帝三个皇子全部夭折,等于这一支也断绝了。崇祯帝七个皇子,也只有皇太子、永王、定王平安长大,但现在他们也全部被大顺政权掌控,没有机会能南下继承皇位)。

因此,在泰昌帝一系全部失去了继位可能的情况下,南方明朝官员们,只能再往上推,从泰昌帝的兄弟、明神宗万历帝的其他儿子及其后裔中,挑选符合《皇明祖训》中大统传承规定的人选,入继宗庙,延续皇统的传承。

万历帝的皇子中,只有皇太子朱常洛(即泰昌帝)、皇三子福王朱常洵、皇五子瑞王朱常浩、皇六子惠王朱常润、皇七子桂王朱常瀛长大成人,得以封爵。但此时福王朱常洵已经死于农民军攻克藩地洛阳的战争中,其三个儿子中,只有长子福世子朱由崧脱逃,后来承袭了福王封爵。在农民军征伐河南的威胁下,福王朱由崧已经逃离临时居住地怀庆府,向南方淮安府逃亡、暂居。

其他瑞王、惠王、桂王等三位万历帝皇子,目前倒是还在世,但在大顺政权向京师进军,消灭明朝中枢的军事行动中,瑞王、惠王、桂王等人为了避祸,都从各自的封国逃走,向南方逃亡避难。瑞王躲在重庆、惠王避走衡州、桂王远遁梧州。

按太祖朱元璋当年拟定的《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父死子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大统传承顺序原则,在泰昌帝、天启帝、崇祯帝这一系大宗已经全部断绝(崇祯帝虽有皇子在,但都失陷于北方,无法承袭大统)的情况下,大明皇统的第一继承人就当是万历帝第三子福忠王朱常洵之长子、现任福王朱由崧。

可是,目前掌握留都南京大部分权力的文臣,是以史可法、钱谦益、吕大器、高弘图为首的东林党人;而四十年前,因为“国本之争”(即万历帝和文臣东林党集团因为立储,彼此对抗、抵制十多年,最终迫使万历帝不得不立庶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而没能立爱子、第三子朱常洵之事),东林党前辈们和福忠王(即福王朱由崧之朱常洵)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也结下了化不开的怨望,一直心存芥蒂。

所以,此时掌握南京实权的东林后辈们害怕一旦由福王继位,将来新帝会重提旧事,对当年曾经压制、打击过其父的东林党人施以报复、甚至加罪,因此不愿意按照“兄终弟及”(其实是弟终兄及,福王比崇祯帝要大三岁)的祖训,拥立福王为新君,而是违心地提出所谓“立贤”之议,想甩开万历帝一系后裔,而拥立远支宗室——万历帝之弟潞简王朱翊镠的儿子、现任潞王朱常淓(泰昌帝和福忠王的堂弟)承袭皇位。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东林党的前辈们当年正是坚决反对万历帝以“立贤”为名将福忠王朱常洵立为皇太子,所以借口“遵循祖训”、和皇帝对抗近二十年,最终才让万历帝立庶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而三十年后,东林党后辈们为了自身集团的利益、及党争的成败、权力的争夺,居然想堂而皇之地推翻东林前辈们当年所坚持的立场,重新拾起“立贤”这套说法,来完成实际上的“权力斗争”意图,不得不说东林党人的双标玩得溜溜的,政治节操掉了一地。

时任南京兵部尚书、掌握留都军权的东林党人书史可法节操稍高,觉得其他同僚这么做简直是将前辈们的脸、还有现在东林党人的脸打得啪啪响,将来还怎么能够凭借道德、法统的制高点去执掌朝政、教化庶民。因此,“拥潞”之议万万不可行。

但史可法毕竟也是东林党,对于己方的利益和权力怎么也要大力维护。所以,他一样不想立和东林党有着严重过节、恩怨的福王。在两难之下,史可法提出了第三种意见——福王和潞王都不立,而以万历帝此时在世的第七子、桂王朱常瀛为新帝,这样既延续了大宗帝统的传承,也避免了和东林党有旧怨的福王继位,各自都退一步。

但史可法一个人的意见,无法说服其他大部分人(无论党内同僚还是政敌)。在纷纷攘攘的争论中,南京城中官员们吵了一个月,也没确定新君的人选。

与此同时,占据北方京师的大顺政权在进攻据守山海关、拒不向大顺投降的明朝宁远团练总兵吴三桂时,被吴三桂暗中联合入关的清军,击败于一片石。惨败回京后的大顺军队迅速退出京师,向陕西撤退,清军则趁机入关,准备占领关内土地、就此入主中原。

在严峻的局面下,原本暂居淮安、且被留都东林党人所轻视、嫌弃,单凭“祖训”内容无法正常继位的福王朱由崧决定另辟蹊径、抢先下手,通过联络地方实力派,得到他们的支持,从而以武力夺取帝位。

福王秘密联络前总督京营太监、现任凤阳守备太监卢九德,并通过卢九德向江北三镇武将——徐州高杰、滁州黄得功、寿州刘良佐求援,许诺三镇武将假如支持自己夺取皇位、并得以成功的话,那么将来可以晋封三镇武将爵禄、许以封地,和自己一起共享荣华富贵。

三镇武将接到福王的求援信息后,经过相互商量,觉得这是一个天赐良机,福王本来就有合法继位权,正统性无可置疑,留都诸文臣也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来拒绝福王继位。因此,拥立福王南下继位,可以轻松立下“定策从龙、中兴元勋”的滔天功劳。

于是,高杰、黄得功、刘良佐不假思索地同意了福王的求援请求,纷纷回信向福王效忠,同时预备派出军队前往淮安,迎接福王南下南京,承袭皇位。

江北三镇在向福王表忠心时,都不约而同地将他们名义上的主帅——凤阳总督马士英抛到一边,根本没有和马士英商量。而福王主动接近武将、得到三镇武将效忠的消息传到南京之后,还在和史可法扯皮、争执的马士英在短暂思考后,立即做出了正确选择——以文臣的身份,第一个向福王表示支持和效忠,支持福王继位。马士英也是江南高级文官中,第一个投靠福王的人。

随即,马士英立即致信江北四镇中的最后一人:淮安守将刘泽清,命刘泽清即刻向福王投效输诚,并以地利的优势(福王就在刘泽清的地盘上),亲率大军护送福王从淮安赶到南京,以实现“定策从龙”的大功。

此时,南京各方势力还在讨价还价、没有确定到底是谁来继承大统。但福王拉拢江北四镇、凤阳总督、守备太监,准备以武力捍卫自己皇位继承权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南京,优势已经确立且不可逆转。

大势所趋之下,南京的东林党人再不甘心,也只好被动接受福王入继大统这个现实,向江北派出使者,迎接即将南下的福王(假如东林党人继续硬抗,那么福王继位后,这些人逃不过一个“把持朝堂、擅权乱政”的下场,跳得最高的那几个人搞不好还要到诏狱中走一趟,就像他们的老师、前辈杨涟、左光斗、魏大中一样)。

大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顺永昌元年(1644年)四月二十六,在南京的文武官员、勋臣共同祭拜太庙,把迎立福王继位的结果向大明历代先帝汇报。四月二十七,在马士英、卢九德、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的护送下,福王銮驾抵达仪征,并接受提前等候在仪征的南京礼部官员的参拜。

四月二十八,福王抵达浦口,南京守备、魏国公徐弘基等渡江迎接。.五月初一,福王渡过长江,先后拜谒太祖孝陵以及懿文太子陵,然后从朝阳门进入南京,至皇宫奉先殿拜谒历代先帝神主,之后以南京守备府为行宫暂住。五月初三,福王从大明门入皇宫,在重修一新的武英殿内举行了监国典礼。之前一天,北方京师,在降清的吴三桂引导下,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进入京师,正式开始了清朝入主中原的历史。.

大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顺永昌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监国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正式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光元年,继续用“大明”为国号,这是南明时代的开始。朱由崧就是南明第一代皇帝——弘光帝。

责任编辑:zN_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