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说说韩信这个人
2022-03-23 16:05:48 来源: 腾讯网

简介:韩信自称祖上是六国没落贵族,在淮阴县的时候,不事农务,喜读兵书,常佩剑在河边钓鱼研读兵法,县里的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河边的漂母看他每日没有食物裹腹,赠予他粮食,让他从军,自此韩信开始了短暂辉煌的一生。

韩信本人他自命不凡,总想做大事,这和祖宗教导我们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完全违背,可他一心只想做大将军,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可以分析出韩信是一个极其自负的人,常言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信自命不凡的前提,是遇到了萧何和刘邦,时势造就英雄,天时、地利、人和,韩信3个全遇到了,但凡差其中一个,韩信再是军事奇才,都可能泯灭众人。遇到萧何韩信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不得否认韩信的军事能力,大局观。从一个平民小卒成为万军统帅,他做到了,做得很好,有可能这些在他心中已经模拟了千万次,所以对于带兵他得心应手。

攻占齐地之后,刘邦与项羽正面对峙,处境不是太好,无论是韩信本人还是手下谋士建议他向刘邦索要:“假齐王”的称号,此举可以说是韩信低情商的表现,领导有难,你不去相助,却乘火打劫去邀功,领导能高兴?果不其然,韩信索要“齐王”在刘邦心里留下了不可信任的种子。

当时韩信攻占齐地,天下土地已尽占其二,蒯通建议他拥兵自立,三分天下,韩信这时犹豫了,他想到刘邦的知遇之恩,想到刘邦给予的“信任”,让他放手去做,可他忘了刘邦给他万马千军的指挥权,不单单是信任,更多的是韩信的价值,还有韩信压根儿不了解刘邦的为人。所以经过一夜的思虑,韩信决定不听蒯通之言,也注定了他的结局,既然他跟刘邦要“齐王”封号,伤害了刘邦,又为何去选择相信刘邦?

韩信是一个纠结的人。

韩信也是一个理想的人。

楚汉战争结束,韩信为大汉、为刘邦立下不世功勋,刘邦起初也封韩信为楚王,给他权利,也给他名声。

成名后的韩信,回到家乡,给了当时让他钻裤裆,羞辱他的人官职;给了漂母一饭之恩的回报。

韩信是一个大度的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之后刘邦再也不放心韩信,把他囚禁在长安,看守起来,韩信此事犹如困兽。无论他有没有私下联系陈豨反叛,萧何假话请他入宫,他去了,最终都被吕后坑杀。

此时的韩信已经不信任刘邦,但他信任萧何,也许他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却想给知己萧何铺一段以后好走的路。

兵仙韩信

韩信懂萧何,萧何却不懂韩信

韩信死前没有面露恐惧,但他大喊:悔不当初不听蒯通之言。

蒯通懂刘邦,也懂韩信。

韩信死后,刘邦见到蒯通,曾问询蒯通为何教唆韩信谋反,蒯通仗义执言的说到:如果韩信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结局。

刘邦于是放了他,因为蒯通说到刘邦心里了。刘邦知道蒯通说的是事实。

在钟离昧投靠韩信,劝说韩信两人联手共创天下时,韩信犹豫了,钟离昧告诉韩信:刘邦之所以没有带兵攻打他,是因为有他钟离昧在,如果钟离昧被抓,韩信为难逃厄运。最后韩信为了委曲求全献出了钟离昧的人头,也没有消除刘邦对他的猜忌。

韩信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韩信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他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却不懂君臣相处之道。他自负、理想、知恩图报、大度,却不懂政治,对于刘邦的过于信任。

韩信一生如流星般璀璨绚丽,又如流星般转瞬易逝。美好,却不长存。

责任编辑:zN_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