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朱元璋的抑商政策
2022-03-23 10:23:10 来源: 腾讯网

在元朝时期,主要市镇的商业都很繁荣。富庶的大商人控制了城市经济命脉,有的时候甚至参与到国家大事中来。像故事中的沈万三那样,商人们经常捐资或替朝廷筹集某项活动的专款。作为回馈,商人们可以获得特定区域内的包税权、某项行业的垄断经营权,甚至在海外贸易线路上担任外交使节。

为了强化对市场的控制,明朝也对作为买卖中间人的"牙行"进行史无前例的压制。比如规定对那些充当牙人者,必须有家产作为担保,获得官府颁发的执业牌照。

牙人买卖货物也只能以官府规定的价格进行,如果发现成交价与核价不一致,可以马上判定为盗窃罪。无论当事人是涨价出售还是挥泪甩卖,都要受到杖80的刑罚 最

早在明朝只是地方强藩的混战时期,朱元璋就曾大力推广"职业教育"。除了儒学生要读四书五经,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也要学习国家审定的技能培训教材。

至于其他削弱商品经济的手段,就是强调以物易物而缩减货币流通领域的空间。于是,到了洪武时代的后期,明朝每年可以征收粮食3200万石,达到元朝末年的2倍以上。

考虑到元朝末年的各类瘟疫与战乱,这种和平时期的自然恢复并不代表是有多大成就。反观货币类税收,就比元朝时大为降低。一直到下个世纪的1480年左右,整个明朝的财政收入也仅在1300万两白银左右。这笔"微薄"的收入,无疑对于维持巨大大帝国时会捉襟见肘。

朱元璋式经济的另一个典型特征,就是由抛弃市场机制而造成的价格扭曲。表现在朝廷自己的运营维持方面,就是官员的工资水平低的吓人。乃至于俸禄一旦货币化,大小官员都很难养活自己的家庭。

至于被很多不明所以者所吹嘘的低商业税率,由于不正常的硬性价格规定,农民除了口粮和实物税外,便不再有继续生产的积极性。相应的,商人也鲜有利润可言。如果商业税率不低,那么根本没多少人有能力予以缴纳。

责任编辑:zN_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