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凿壁偷光”的匡衡长大后怎么样?老师为什么不告诉我们后来的事
2022-03-23 08:07:45 来源: 腾讯网

西汉时候,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家里的条件实在困难,父母辈世代务农,家里每日除了勉强解决温饱问题,再也没有什么其他多余的支出了。

可这个孩子又从小酷爱读书,他是那么渴望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堂上学,整日沉浸在朗朗读书声中。

但他的家里穷的根本给他买不起书,这孩子倒也不肯放弃,他想到村子里有钱的大户人家里有许多藏书,就前去诚恳作揖求书,承诺在人家家里帮工,只想借来几本书看看。

主人见他态度诚恳、求学心切,就也答应了。他十分开心,可整日的帮工杂活让他白天几乎没什么时间看书,只能等晚上下工回家。可是家里也点不起灯,回到家里已是漆黑一片,借到书了又没有能看书的条件。

直到一次他晚上回到家里,隐隐约约感受到隔壁屋子里偷透出来点点星光,他开始摸索着自家墙壁上的裂缝,找到后赶忙用小刀慢慢早开了一条小缝,他欣喜若狂,赶忙捧出书读了起来。

由于光线实在微弱,所以常常看一会儿书眼睛就酸涩得不行,可小孩已经是非常满足,每天下工回到家就赶忙借光看书。这个勤学好读的故事真的是十分激励每一位学子啊。

读到这里,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了吧,

没错,他就是小时候大家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过的“凿壁偷光”的故事,这样的励志求学故事真的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啊。

可是小时候课堂上的语文老师也是只谈其一,对于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匡衡之后的故事大多人都不太了解吧。

九次科举 终入仕途

家庭条件极其艰苦的匡衡从小就立志要以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学习一直十分刻苦,但他的路途似乎一直不太顺利。多年以后,才被举荐为一个太原郡的太学卒使。

就这样,匡衡终于也算是步入了仕途,只不过像他这样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官每日也只是负责帮助官员整理一些资料书籍,没派上什么大用场。

但也就是在这每日继续扎堆各类古书、《诗经》的过程中,匡衡也是愈发由幼年时对《诗经》的浅尝辄止到现在的熟读内化,有了自己对于《诗经》的一套独到见解。

当时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非常喜欢儒家思想,也一直在物色挖掘着与众不同的善儒术人才。恰巧,在一次微服私访中,

太子听到了匡衡对于诗经的观点和解读,这让之大为惊喜,顿感找到了灵魂契合之人。

被提拔重用 一路高升

太子即位后,立刻将匡衡安排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朝廷部门,此后的匡衡,可算是一路平步青云,正式开始了他大展身手的仕途。

起初,他还一心不忘做个好官,想着自己终于被赏识,定要为百姓多谋福解困。他也确实这样做了,靠着自己的丰富学识,在朝堂之上多次建言献策、舌战群儒,为当朝国事、百姓民事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皇帝对于他出色的表现也是越发的另眼相看,便一路将其重用提拔直至丞相。

得势忘本 残害忠良

随着其官位的日渐上升,匡衡心中隐藏的私欲也随之膨胀了。此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他,望着府上人来人往的攀附之人,动起了许多的歪心思。

位高权重的他面对每天登门巴结的各路“礼物”统统收拢,这使得他对于金钱的私欲愈发的膨胀。

他又开始勾结地方官员贪污土地,据相关记载,在他权势最盛的时候,

他个人名下的土地竟多达4万多亩,这放到现在来换算,那就是相当于两个省会城市那么大了。

不仅如此,他为了能保住自己的高位,开始设计残害朝中他认为会严重威胁到他权势的一些重臣。

陈汤,乃西汉时期有名的大将,他骁勇善战,在前线奋勇抗敌破击匈奴。匡衡见其马上就要凯旋归来,回来后皇帝对他也一定是一番大加赏赐,这让匡衡心里十分不是滋味,他不允许再有任何人的功名能盖过他。

于是他赶紧向皇上上奏,用许多无中生有的罪名,

大肆编造陈汤将军在前线的所谓“不忠之实”,汉元帝也是竟信以为真。

陈汤将军回朝后,皇帝不仅没有及时设宴迎接,更是将其拒之门外。尔后又以一些虚官假职对陈汤加以“封赏”,就这样这位忠良之将被设计限于他匡衡之下。

汉元帝驾崩后,匡衡又开始抓紧获取汉成帝的信任。他不惜出卖自己过往的“盟友”,又开始列其罪状,

数其大罪给汉成帝,促使汉成帝一怒之下将匡衡的往日“盟友”贬为庶民。

升官高位后的匡衡不仅心胸狭隘,妒忌贤才,更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包庇、纵横自家人横行霸世,搜刮民脂。

匡衡的儿子是个不学无术之徒,整日结交些狐朋狗友在大街上游手好闲、花天酒地。在匡衡登上宰相之位后,其儿更是变得目中无人,他那股子地痞流氓般的行事作风更是变本加厉了。

有一日,他儿子又勾搭着一帮混子在街头吃酒,酒醉上头,竟与邻座之人起了争执,

一开始只是口角对冲,但其儿心中越想越气:我堂堂当朝宰相之子凭什么受你这般欺辱?

几句争吵过后,他竟抄起手边的坚硬钝器一下子砸死了对方。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杀人,这不“抓”他入狱都难以过路人的眼了。

儿子入狱后,匡衡便赶忙着手部署“救”儿出狱的计划,他打点了各关卡,遇到公正办事的官员又利用丞相之位呵斥之、允诺之。

但没想到的是,其儿入狱这件事,他那些酒肉朋友竟然也是挺“上心”的,一个不注意,竟然去劫狱了。

此等无脑行为简直是打乱了匡衡的计划,还搞得劫狱之事人尽皆知,惹得民愤阵阵,之前那些被他打点过的官员此时也都立刻跳出来揭发举报他。

朝中其他要臣见势,纷纷上奏将以往匡衡的种种罪行一举揭发了出来,

皇帝龙颜大怒,下令废除官职、贬为庶民,没收了一切他之前收受的贿款,自此,匡衡的地位一落千丈,只得打包回到他最初的起点。

想起他小时候勤学苦练的画面真是每每令人敬佩,他对儒学的独家解读也是给当时儒家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但他最终的惨烈结局也皆因其忘乎做人之根本、忘乎其最终苦学之出发点。

作为后人,也只能对其说一句:人,不论日后走得再远,也别忘了来时的路啊!

责任编辑:zN_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