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成语“劳民伤财”,最早出自哪里?
2022-03-22 21:08:50 来源: 腾讯网

成语“劳民伤财”,最早出自哪里?

在评价旧时代的历史人物时,常常会用到一个出镜率极高的成语,那就是“劳民伤财”,意思是指既让百姓劳苦,又耗费了钱财,多指的是当政者的肆意妄为。

“劳民伤财”一词,最早是出自《周易》。《周易》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被称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周易》并不是人们想当然的卦书,而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总结,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周易》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劳民伤财”一词,追根溯源,就是来自《周易》。《周易·节卦》中有言:“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节卦》以节为题,其主题是表达节制、节俭及礼节的。“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之句,意思是说,客观自然界是有一定规律和节奏的,因而才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生成。(人们)用制度、规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不影响生财,不损害百姓。

后来,“不伤财,不害民”慢慢演变为意义相反的另一个固定词组,那就反其义而行之的“劳民伤财”。“劳民伤财”原指国家大事处理不当,因而大量浪费人力物力。

比如《元史·李元礼传》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今日支持调度;方之曩时百倍;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李元礼是元代官员,真定(河北正定古称)人。史称其资性庄重,燕居不妄言笑,就是为人非常严肃。李元礼是饱学之士,历任易州及大都路等地的儒学教授,就是朝廷给薪的公办教师。由于教学成绩出色,转任太常寺太祝。

太常寺是主管皇室祭祀的机构,太祝掌祭祀读祝迎送神。皇家祭祀中,太祝于太庙迎神,太乐奏迎神乐。太祝取玉币,皇帝受玉帛。太祝持版进于神座之右,跪读祝文;最后奏乐送神。

太常寺的官员并不多,计有太常寺卿、太常寺少卿、太常寺丞各一人;太常博士四人:太常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各一人。太祝是寺中是低级官员。由于李元礼的文字功底强,他奉命定撰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昭睿顺圣皇后、裕宗文惠明孝皇帝尊谥议,称颂功德,体制温雅,因而升任太常博士(也就一七品官)。元贞元年,擢拜监察御史,这算得上有点话语权了。

成为监察御史后,李元礼不能再靠歌功颂德来求进步了,工作性质变了,行事作风也随之转变。“今日支持调度;方之曩时百倍;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是李元礼谏止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敕建五台山佛寺中的一段话。

孛儿只斤·铁穆耳是元朝的第二位皇帝。元成宗铁穆耳在位期间,停止对外战争,罢征日本、安南,专力整顿国内军政。采取限制诸王势力、减免部分赋税、新编律令等措施,使社会矛盾暂时有所缓和。但是,为政上也是任性而为,因为,为元朝的迅速衰败埋下了隐患。

元贞二年,铁穆耳有旨要建五台山佛寺,以供皇太后将临幸,李元礼得知此后,便上疏极力谏止。李元礼的上疏,《元史》有载,在此转录如下:

古人有言曰: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得行之,谏官得言之。今朝廷不设谏官,御史职当言路,即谏官也,乌可坐视得失而无一言,以裨益圣治万分之一哉!伏见五台创建寺宇,土木既兴,工匠夫役,不下数万,附近数路州县,供亿烦重,男女废耕织,百物踊贵,民有不聊生者矣。伏闻太后亲临五台,布施金币,广资福利,其不可行者有五:时当盛夏,禾稼方茂,百姓岁计,全仰秋成,扈从经过,千乘万骑,不无蹂躏,一也。太后春秋已高,亲劳圣体,往复暑途数千里,山川险恶,不避风日,轻冒雾露,万一调养失宜,悔将何及,二也。今上登宝位以来,遵守祖宗成法,正当兢业持盈之日,上位举动,必书简册,以贻万世之则,书而不法,将焉用之,三也。夫财不天降,皆出于民,今日支持调度,方之曩时百倍,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四也。佛本西方圣人,以慈悲方便为教,不与物竞,虽穷天下珍玩奇宝供养不为喜,虽无一物为献而一心致敬,亦不为怒。今太后为国家、为苍生崇奉祈福,福未获昭受,而先劳圣体,圣天子旷定省之礼,轸思亲之怀,五也。伏愿中路回辕,端居深宫,俭以养德,静以颐神,上以循先皇后之懿范,次以尽圣天子之孝心,下以慰元元之望。如此,则不祈福而福至矣。

只是,李元礼的这封建议书太过直接,朝中重臣怕惹恼成宗,就将他的上疏给压了下来,“台臣不敢以闻”。后世修名者的摘录,才没让李元礼的一颗赤子之心被埋没。

其实,纵观中国古代史,没有哪个朝代的君王不劳民伤财的。比如秦始皇的长城之役,隋炀帝的大运河之旅,正是因为这些不顾国力实际的浩大工程,加速了两个灭亡。

令人欣慰的是,长城与大运河为后世带来不少实惠,对于整个华夏文明来说,也算是因祸得福吧。只是,并不是每一项劳民伤财之举,都会有如此后福,所以,为政者还是少些“劳民伤财”,多些务实为民,才是正理。

(图片来自网络)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