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北伐很难成功,诸葛亮为何矢志不渝?《出师表》中四个字揭开真相
2022-03-22 16:59:06 来源: 腾讯网

公元228年春,经过多年的准备,诸葛亮开始了北伐。出征前,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文,是为《出师表》。在表文的第一句,诸葛亮就道出了当时蜀汉面临的危险局面,“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从关羽丢荆州,到刘备倾国之兵伐吴惨败而回,再到刘备病死白帝城,蜀汉沦为三国中国力最弱的一方。北伐是需要实力的,兵马粮草军饷,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蜀汉支撑不了长期的北伐,更别提五次北伐,加上继任者姜维的多次北伐。

北伐不可能成功,这是一个事实,诸葛亮和姜维为何矢志不渝?先说结论,两人北伐都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唯一北伐才能赢得一线生机,好比项羽在巨鹿之战前的“破釜沉舟”,失败可能性很大,但也可能赢得一线生机。

事实上,诸葛亮《出师表》中“益州疲弊”已经告知后人,自己北伐实在迫不得已。当时的蜀汉内外局势都越发紧张,孙刘联盟俨然已经破裂,蜀汉内部“汉”政权与“蜀”政权出现认为困境,同时益州本地势力和荆州势力等,都矛盾重重。

曹魏雄踞中原,地盘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富庶;东吴坐拥江东,据守长江之险,进退自如。天下十四州,曹魏一家占了十州,东吴占了扬州、荆州、交州三州,蜀汉只有益州。看看从刘备病死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这段时间的曹魏情况,或许就知道了诸葛亮和姜维的无奈。

北伐前的曹魏:世或谓魏氏不用钱久,积累巨万,故欲行之,利公富国。北伐期间:连年谷麦不收、陇右无谷、关中谷帛不足。(这很正常,比较蜀军不断骚扰,老百姓早逃跑了,耕地荒芜)诸葛亮病死后的曹魏:坚壁不出、关东饥荒、农夫废业、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

看着好像诸葛亮北伐效果不错,其实大错特错,谁让曹魏的地盘大呢。诸葛亮能做的就是通过骚扰的方式,尽可能延缓曹魏国力提升,而不是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袭”。诸葛亮深知,以蜀汉这点家底,一旦深入曹魏境内,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想象,诸葛亮选择北伐是多么的无奈。可惜蜀汉民众并没有理解诸葛亮,他们只知道诸葛亮“寸功未立”,还消耗了国家大量钱粮。对此,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云: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待亡,孰与伐之?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表述,打是找死,不打就是等死,反正早晚都是死,不如奋力一搏。也许这种拼搏最终是无效果的,但总比坐以待毙要强,说不定等到“天下有变”的机会。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