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清朝人口有“爆炸式增长”,主要得归功于乾隆这个“十全老人”。
人口数量问题,历来是任何一个国家极为重视的问题之一,古代如此,现代也是如此,毕竟人口的多少,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生产力的高与低。
而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一次人口“爆炸式增长”的时期,据说人口数量从七千多万,一跃增长至四个多亿。
这个时期就是清朝,正是在清朝时,我国的人口数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清朝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说起来,这背后最大的“功臣”,就是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至于乾隆皇帝是如何做到的,下面我们来一一进行分析。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一个国家人口想要增长,离不开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社会环境稳定,没有战乱、战争等减少人口的情况,二是百姓能吃上饭,并且能吃得饱,不至于被饿死,三是赋税合理,不会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况。
理论上讲,只有具备了这三点,那么一个国家或者是朝代的人口基本上就能得到增长。
而根据这三项基本原则,再来看看清朝入关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大体看下来,也差不多符合上述的三点要素。
比如,顺治作为第一位入主中原的清朝皇帝,其在位期间的所作所为,奠定了清朝能够稳定局势,并顺利统治华夏的基础。
而由于顺治的打基础,继任的康熙皇帝,才能通过南征北战,创造出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而在社会环境稳定之后,康熙在其在位第五十一年的时候,又颁布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政策,那就是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诏令。
此诏令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一改往日”按丁征收“税银的惯例,变为新增人口不再征收税银,这样一来,大大刺激了人口的增加。
与此同时,当时的清朝又大力推广了玉米、马铃薯这种易种植、产量高的农作物,大大减少了百姓被饿死的几率,也有助于人口的新增。
而到了雍正在位时,在康熙皇帝的基础上,雍正又颁布了一道意义重大的诏令。
这道诏令就是著名的”摊丁入亩“,其意义之大,影响之深,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跨时代“的税制改革方案。
在此之前,历代朝廷收取赋税的方式,是以人口数量为基准,也就是说,一个家庭有多少人,那就征收几个人的税。
初一看,这种方式好像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民间贫富不均,如果一个地主家的人数与一户贫民家的人数相同,那么就意味着,地主家和贫家所缴纳的税额是一样的。
并且,在税制改革之前,还有不少官员士绅,利用手里的特权,故意少报、漏报家中人口,以至于到了后来,有钱的人大部分都不用交税,而贫苦人家却不得不替补上官员不交的那一部分。
久而久之,百姓们赋税的负担越来越重,也就不敢多生孩子,毕竟多生一个就要多交一份税。
而雍正皇帝”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则大大改善了这一局面,他把赋税从按照人丁收取,改为按照拥有田地多少收取,田地多得多收,田地少的自然就少收。
这样一来,那些坐拥大片田地,并借特权逃避赋税的官员士绅,就没有了不交税的借口,由此,清朝百姓的负担大大减轻,而人口也就逐渐有所增长。
虽说清朝有不少令人诟病之处,但雍正皇帝这一招,确实也深受后人所称道。
除了推行”摊丁入亩“政策之外,雍正皇帝还有几项有利于当时统治的政策,比如”火耗归公“,再比如”高薪养廉“等,总之随着他的一系列政策的推行,大清的国立蒸蒸日上。
而国力一强,百姓们的日子相对就好过一点,因此人口增加,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但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他们所制定的战略也好,还是推行的政策也罢,都只是为清朝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清朝的人口”爆炸式增长“,论起功劳来,还真的不在于他们。
真正”居首功“的,则是康熙的孙子,雍正的儿子,也就是清高宗乾隆皇帝。
在说乾隆皇帝为何居首功之前,先来看一组明朝人口的数据。
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明太祖朱元璋进行了他登基以来第一次人口统计(注意是人口统计,不是人口普查),得出的结果,是当时有户数一千零六十五万二千八百七十户。
之后,朱棣登基,在他登基之处,天下户数达到了一个顶峰,有1141万余户,增长近一百万户。
但在朱棣之后,明朝的户数和人口数开始逐年递减,到了弘治(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四年,户数降为911万余户。
按理说,明朝在经过朱元璋和朱棣两代人的治理后,人口理应有所增长,怎么反而开始逐年减少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明史》已经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或投倚于豪门,或冒匠窜两京,或引贾四方,或举家舟居,莫可踪迹也。“---《明史》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明朝中后期的很多百姓,已经不在原有的固定居住地生活,而是离开家乡,要么寄身豪门,要么就是四处做生意,总之,其踪迹飘忽不定。
而这飘忽不定,就给当时的明朝统计人数,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明朝统计人口,并非是像我们想象中那样按人数计算,而是按照户数来统计,如果一户人家不在当地生活,转而流转他乡的话,原所在地的里长等人,就会把这一户勾除。
但这边勾除不错,那边却没有加上,两者一相加后,这一户人家就”凭空消失“了。
并且,从洪武后期开始,明朝对于户口的登记对象,不再是以全部人口为基准,而是以需要承担赋税的人口为基准,换句话说,所有登记在册的户数,其实只是全国的”纳税人口“。
再加上当时有不少地方官员以及更基层的里长等人,在统计时隐瞒作弊,导致漏报、瞒报数量越来越多,因此,这才造成了明朝登记在册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少。
也就是说,明朝实际上的人口数量,远不止明朝官方统计出来的那些数字,这也就是为何在万历年间,张居正非要实行”一条鞭法“的原因之一。
实在是因为民间的人数,已经成了一笔糊涂账,大量人口不缴纳税赋,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而万历年间的人口,也是因为”一条鞭法“的实施,出现了可观的增长,在万历六年所进行的人口统计,其结果是户数为1062万余户。
之所以要说这些,就是因为这些数字,与清朝人口”暴增“有很大关系。
清朝入关之后,也对人口进行了数次统计,比如在康熙年间,就先后进行了四次,雍正年间,也进行了两次。
不过,在统计方式上,清朝改变了明朝以户数为准,使用以”丁计人口“为主的方法。
什么是”丁计人口“呢?简单说就是按照一个家庭里,有多少个成年男性(16岁-60岁),那就算做几丁。
按照这个方式,康熙年间所得出的人丁数量为2331万余人。
用这个方式统计出来的人口,虽说并不准确,但较之明朝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并且,经过康熙和雍正两代人的努力,在明末清初时因战乱减少的人口,确实也在逐步增加。
但增加归增加,此时还基本上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而在乾隆登基后,人口开始出现异常的增长。
公元1741年,乾隆皇帝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普查出来的结果,是当时全国共有人口14341万人,也就是1亿四千万之多。
而到了1795年,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位末期,再次进行的人口普查中,得出的人口数量则为30746万余人,也就是3个多亿。
这个数字,比康熙年间所统计的2331万余人,足足增长了13.19倍。
要知道,康熙统计人口的时间,为公元1710年,而乾隆统计人口的时间,则为1795年,两者相距也不过是八十五年而已。
八十五年虽说不短,但人口再怎么增长,也不会增长得如此之快,居然从2千多万,一下子变成了3个多亿吧。
那么,人口异常的增长,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问题就在于当时乾隆皇帝使用的统计方式。
乾隆皇帝是怎么统计的呢?准确地说,他采用的是以”民数“为单位。
所谓”民数“,说白了就是按人头查,家里不管是男女老少,都算作一个,这与我们现代的人口普查十分相似。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不再使用”丁计人口“来统计,而是采用普查的方式来统计。
而他得出的结果,自然也是以”民数“计算出来的,但问题在于,他对比的数字,可是按照”丁计人口“得出来的结果。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前文已经做过介绍,总之就是,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当然,乾隆皇帝按照民数也不算太大的问题,如果统计的准确,倒也不失为进步,但关键是,当时统计的所谓民数,完全是一笔糊涂账。
比如,当时由于执行有“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因此,统计人数不牵涉到纳税等事务,与朝政也无多大用处,所以,官员们在统计时,往往对此极为不上心,大多应付了事。
甚至,部分官员为了逃避朝廷指派的统计任务,干脆派手下的小吏前去统计,而小吏则为了偷奸耍滑,要么随便一报,要么糊弄了事,因此,得出的结果,真实程度极低。
这样一来,层层上报给乾隆皇帝的数字,水分有多大可想而知,对此,乾隆皇帝却置若罔闻,依然把这个数字当做真的一般。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乾隆要通过人口的增长,来论证自己开创了一个”盛世“。
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乾隆为了能在自己”十全老人“这个称号上添光增彩,因此就无视统计方式的不同,甚至有可能还默认了这种方式,而在他的引导之下,下层官员为了让”万岁爷“开心,所以就层层瞒报,无限夸大数字,来衬托乾隆口中所谓的”盛世“。
至于说乾隆之后,人口的持续增长,统计方式也是如此,其结果自然也是没个准数。
比如,曾经在光绪年间,当时统计的四川人口数量,与我们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基本一致,这种结果,稍微想一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事。
并且,脱离人口基数,单看人口的绝对数量也是没有意义的,真要比,那就看增长比例。
根据历史学家考证,明初时,人口数量约为6千万,两百多年后的明末时,则大约在1.5亿(此处存疑,有说1.2亿,有说1.9亿,因此取中间数1.5亿),两者相比,增加了2.5倍。
而从明末到清末时,人口增长为四万万,也就是四亿,这两百多年增长了约为2.67倍。
同样是两百多年,一个是2.5倍,一个是2.67倍,这数值基本上相差不多,完全在合理的范畴之内,因此就谈不上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长”。
所以,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长“这个话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统计方式的不同,造成的结果也没有可比性,同时中间的水分也极大,归根结底,这都是乾隆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得出的结果。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新年伊始,万象更新。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市民低碳出行,节俭之风盛行;越来越多...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近日,冬季农博会一早就吸引了很多市民的到来。市民郭女士拿着自己采摘的韭菜和芹菜高兴地让工作人员称重,她说,参观了农博...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这个春节,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格外热闹。这两年,随着乡村振兴步伐加快。这个满族村变戏法似的变了样,村民们生活有了新的...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东港獐岛被称为祖国万里海疆东端第一岛。在这座陆地面积只有1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岛上,国网丹东供电公司椅圈镇供电所獐岛村电工...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精彩、非凡、卓越的北京冬奥会大幕开启,世界奥运激情被冰雪点燃。竞技场上,冬奥运动员斗志昂扬、奋力拼搏,用行动诠释更快...
-
移风易俗带来全新而别样的年味儿
2022-02-07 09:48:02
-
长春农博园大胆创新 开辟蔬菜采摘新模式
2022-02-07 09:44:49
-
永吉县金家乡伊勒门村的文艺大年
2022-02-07 09:37:50
-
老百姓家的灯亮了,他的心就暖了
2022-02-07 09:33:12
-
共燃冰雪梦,一起向未来
2022-02-07 09:2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