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吴玠威震西北,和张浚有多大关联?
2022-03-22 09:56:15 来源: 腾讯网

富平之战结束后不久,张浚就杀了环庆军区的政委赵哲;随后,又杀了泾源军区的大佬曲端。

浚立堂上,诸将帅立堂下。浚问:“误国大事,谁当任其咎者?”众皆言环庆兵先生,浚命拥哲斩之。哲不伏,且自言有复辟功,浚亲校以楇击其口,斩于堠下,军士为之丧气,浚遂以黄榜放诸军罪。

浚素知端、庶不可并立,且方倚玠为用,恐玠不自安……浚乃送端恭州狱。有武臣康随者,在凤翔,常以事忤端,鞭其背百,切骨憾端,浚以随提点夔州路刑狱。端闻之,曰:“或其死矣!”呼天者数声。

相关主管被杀之后,张浚立刻加强了对这两个军区的控制,结果却导致这两个军区的大佬先后起来叛乱,并且大举投靠了金国。

后来,金国之所以能控制西北,就是依赖环庆、泾源军区的大佬实现的;而南宋之所以会丢失西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单看这种事实,许多人自然会认为,大宋丢失西北,完全是张浚胡折腾出来的。

我对此的观点是:在政治上,许多脏活是不能端在桌面上现眼的。但是身在局中的人都明白,这种脏活必须有人去做。

说到西北军随后的一系列胜利,我们常常认为,这是吴玠横空出世的结果。

实际上,吴玠后来的一系列胜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张浚铁血改编西部的结果。

如果西部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不能高度统一,吴玠拿什么取得后来的一系列胜利呢?

最简单而言,如果不是张浚除掉曲端,吴玠在西北的军界,哪有那样高的地位呢?

事实上,吴玠在开始受曲端压制,根本出不了头,是张浚力挺他,地位才越来越高的。

端劾玠违节,降武显大夫,罢总管,复知怀德军。宣抚处置使张浚素奇玠,寻擢玠秦凤副总管兼知凤翔府。

如果当时的西部地区,遍布与吴玠实力、地位类似的军头,关键时候还能给吴玠脸色看,吴玠就算再有军事才能,又能怎样呢?

在王庶坐镇西北时,王庶一声令下,各地的军政长官,或是阳奉阴违,或是公然拒绝。更有甚至者,不但公然拒绝王庶号令,还一度想击杀王庶,甚至夺走王庶大印。

既而义兵大起,金人东还,庶以金人重载,可尾袭取胜,移文两路,各大举协力更战。而环庆经略使王似,泾原经略使席贡,自以先进望高,不欲受其节度,遂具文以报,而实不出兵。

庶犹以节制望端,欲倚端以自副,端弥不平……端谋即中军诛庶而夺其兵……端意沮,因复归。明日,庶见端,为言已自劾待罪。端乃拘縻其官属,又夺庶节制、使印而遣之。

如果西部地区还保持着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吴玠再会打仗,又能怎样呢?

而西部地区这种各自为战、自行其事的状态,在张浚坐镇西部后,才渐渐得到改变。

富平之战前,有人给大家鼓劲时就说;以前我们都担心西北各大军区无法实现合作;现在张浚来了,一声令下,各路大军都前来汇合;以前,我们都担心没有充足的后勤,现在张浚来了,一声令下,物资源源不断地向指定战场汇集。

彬至渭见端,问曰:“公尝患诸路兵不得尽合,及财物不足以供事。今张公之来,兵合财备,洛索孤军深入吾境,我合诸路攻之不难。今失不击,若尼玛哈并兵而来,何以待之?”

要知道,张浚此时还没有铁血改造西北。所以,在富平之战时,西军多少还有乌合之众的迹象。环庆路一败,大家跟着就溃散了。

会哲擅离所部,将士望尘起,惊遁,军遂大溃。哲旗牌未及卷,众呼曰:“环庆赵经略先走!”至邠州,乃稍定。

两军开战时,最需要的,是大家都无畏地向前冲。大家都不怕死,死亡的概率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家都怕死,死亡的概率就会无限提升。

十万大军向前冲,如果大家都不怕死。许多时候,在气势上就有可能把敌人压垮,弄好了,实现零伤亡也是有可能的。

十万大军向前冲,如果大家都怕死,许多时候不要说打仗了,就是因为恐惧,也有可能出现大溃败的。

谁也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果没有强大的权力核心存在,大家就是无法做到这一点。

靖康之难前后,大宋军队被辽军、金军一再吊打,主要原因就在这里。不管扯淡的时候,大家说得多么气壮山河,真的面对敌军时,大家都是想着空间换时间、敌进我退;就算硬着头皮进入战场,也常常会因为恐惧,就出现无可抑制的大溃败。

这种军队让谁指挥,也是无法打出胜仗的。

只有当统帅拥有巨大的权威时,才可以逼迫将士为全局牺牲,只有如此,才可以避免被人吊打的命运。

许多时候,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被敌人吊打,只是因为大家各人顾各人。在这种背景下,他的资源再丰富,也是一群乌合之众。

张浚之所以是张浚,就是因为张浚坐镇西部后,可以让中央政府的意志,可以最大限度地贯彻下去。

简单地去看,张浚的富平之战非常失败;随后改编西北军,也非常失败。

问题是,富平之战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富平之战本身就是丢车保帅的行为。张浚能组织起这种战役,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证明他干得非常成功。要知道,没有强大的执行力,是根本无法发动这场战争的。

张浚改编西北军,固然逼反了大量军头,问题是,这是南宋中央政府改编西北军的代价。

换一个人是不是会干得更好?我们不知道,但有两点可以肯定。

第一、四年后,宋金开始大决战,赵构马上让张浚全面负责军事。

入见,高宗手诏辨浚前诬,除知枢密院事。浚既受命,即日赴江上视师。时兀术拥兵十万于扬州,约日渡江决战。

第二、孝宗上位决定大举北伐时,又让张浚全面负责军事。

帝手书召判建康府张浚。既见,帝改容曰:“久闻公名,今朝廷所赖惟公。”

这本身就证明,当时没有人敢说,自己处于张浚的位置上会比他干得更好,否则,南宋遇到大事时,就不会想到让张浚出来主持大局了。

富平之战后,张浚就杀了环庆军区的政委赵哲。

赵哲是张浚带到西北的军政长官,张浚击杀赵哲,显然是为了让中央政府过来的文职官员都知道,绝不要轻易忘了自己的身份。换而言之,你随时得为中央政府的利益负责,而不能想着地方小集团的利益。

当然了,单纯的击杀赵哲,并不会引起环庆路的叛乱,因为总的来说,赵哲只是一个政委罢了,军队出了大问题,击杀政委,从表面上看,多少还有找替罪羊的意思。

但是,赵哲身为政委,不能严格管理自己的军队,被张浚击杀了。所以新任的政委,进入环庆军区,自然是一副如虎如狼的作派。在这种背景下,环庆军区的军头,自然是遍布不满之声,于是在幕容洧的带领下,很快就造反了。

初,浚既斩赵哲,以陕西转运判官孙恂权环庆经略使。或谓环庆诸将曰:“汝等战勇而帅独被诛,天下宁有是事?”参议军事刘子羽闻之,令恂阴图诸将,恂遂以败军斩统领官张忠、乔泽。统制官慕容洧与诸将列告于庭,恂叱之曰:“尔等头亦未牢!”洧,环州属户,其族甚大,闻此,惧诛,遂首以兵叛,进攻环州。

而在富平之战前,张浚就开始打压曲端了。

曲端是西北的地头蛇,张浚打压曲端,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在大宋地盘里,永远是政府指挥枪,千万别试图用枪指挥政府。

帝国政府处死曲端的罪名是妄议国事。而真实的罪名,显然是他拥兵自重,不服中央政令。

在王庶主持西北事务时,曲端就一直无视王庶的命令,甚至一度还要击杀王庶,还把王庶的大印夺走了。

张浚主持西北事务时,曲端依然无视张浚的命令。开始张浚让救援李彦仙,曲端阳奉阴违,就没有行动;后来张浚发动富平之战,曲端依然公开反对。

宣抚处置使张浚,间道遗以金币,使犒其军,且檄都统制曲端以泾原兵往援。端素疾彦仙出己上,无出兵意。

浚度宗弼必将侵东南,议以师分挠其势。召诸将议出师,都统制、威武大将军、宣州观察使曲端曰:“平原广野,敌便于冲突,而我军未尝习战,且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议战。”浚不听。

总的来说,曲端是西北最牛的军头,所以张浚一时也不敢法办他,只是贬了他的职。

陕西人倚端为重,及贬,军情颇不悦。

后来,张浚大举改编西北军,认为如果不除掉曲端,中央政府的政策就难以贯彻,于是把曲端杀了。更主要的是,张浚想重用吴玠,而吴玠与曲端的矛盾很深,为了让吴玠更好地工作,张浚就把曲端杀了。

当然了,张浚这样做的结果,引起了军队大规模的叛乱。

甚至在曲端被杀前,曲端的旧部张中彦、赵彬就带领大家造反,并投靠了金国。

浚命统制官张中彦、干办公事承务郎赵郴守渭州,二人皆曲端旧部曲,素轻刘锜……中彦、郴闻之,遂遣人诣金军通款。

后来,金国统治西北时,主要依靠的就是幕容洧、张中彦、赵彬,还有此前就投降金国的折可求。

豫又升渭州为平凉府,去庆阳、延安府名,复旧州名,即以叛将张中孚守平凉府,中彦守秦州,赵彬守庆州,慕容洧守环州。

这种结果,自然对南宋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它的价值显然是不能低估的。

第一、西北军现在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军事集团,中央政府的代表人物,可以在军队内部一嗓子喊到底了。这是后来可以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而且,张浚极力地支持的吴玠,也用事实证明,张浚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因为不久后的和尚原之战,是南宋历史上,第一场严格意义上的大捷。

第二、虽然在战时,政府会授予吴玠巨大的权力,但吴玠显然受制于文官系统。最简单而言,吴玠虽然很牛,但是也不敢和张浚叫板,因为吴玠敢和张浚叫板,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的。

后来,张浚离开了川陕,吴玠多少有点忘乎所以,所以有意无意地和文官系统分庭抗礼。赵构就告诉他,文官系统节制军事将领,这是历朝历代的优良传统,更是我朝的优良传统,希望你不要忘记。

自张浚召还,而川陕宣抚处置副使王似、卢法原,人望素轻,颇不为都统制吴玠所惮。帝闻之,己巳,赐三人玺书,略曰:“羊祜虽居大府,必任王濬以专征伐之图;李愬虽立殊勋,必礼裴度以正尊卑之分。传闻敌境尚列屯兵,宜益务于和衷,用力除于外患。”

再后来,赵构让席益坐镇西北,并明确表示,席益的坐次在吴玠之上;在军队内部,也是以席益为代表的文官系统为主。

乙卯,端明殿学士、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席益为资政殿学士、成都、潼川、夔州、利州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成都府……诏以益前执政,序位在宣抚副使之上,逐州兵马并隶大使司;如边防切紧大事,即令宣抚司处置,其调发隶都督府。

至于吴玠死后,胡世将坐镇西部,军政两界的地位,更是明显在吴麟等将领之上。而胡世将更明确表示,说到用兵打仗,你们是内行,我是外行,在军事上我尊重你们,在政策上,你们必须得服从我。

换而言之,永远是政府指挥枪,千万不要妄图枪指挥政府。

世将既除宣副,诸将皆贺,世将语之曰“世将不能骑射,不知敌情,不谙边事。朝廷所以遣来者,袭国朝之故事,以文臣为制将尔。自今以往,军中事务,皆不改吴宣抚之规模。世将有所未达,诸公明以指示;或诸公有所未达者,亦当奏闻。各推诚心,勿相疑忌,共济国事可也。”诸将皆拜谢。

从这层意义上,张浚对西北军区的改编是非常彻底。而吴氏兄弟后来的功绩,就是在张浚改编西北军的基础上实现。

责任编辑:zN_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