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同行不同命:关中降将们入曹后,怎就落入不同结局?
2022-03-21 16:30:13 来源: 腾讯网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动荡年岁,谋求一个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位都是古代有识之士的共识。但也并非所有的择木而栖都通向一个理想的未来:对于这一点,降曹的关中降将们可谓深有体会。

一、各有千秋的关中降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征伐不断,武将们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机。然而事实上,随着政权的兴衰存亡,绝大多数武将都无法一直在同一块土地上“深耕”——更换阵营成为武将们的常态。作为三巨头之一的曹魏自然也迎来不少降将。

在曹魏的众多降将中有一个来自关中的群体。他们以段煨、王邑、马腾、阎行、杨秋等人为典型。这些人或曾经跟随董卓,或曾经作为地方割据势力而与曹操对抗,后又在不同的形势下向曹操投诚。因而追究起来,这些人便多少带着些“不可靠”的因素。而这种“不可靠”,后来也深刻地影响了他们在入降后的命运。

二、大相径庭的降曹结局

早期,主动靠近曹魏阵营的关中降将以段煨和王邑为典型。段煨曾先后追随董卓、李傕。建安元年(196)汉献帝在曹操的操纵下迁都许县后,段煨表面上向被操纵的汉室展现出恭敬,实际上即靠近了曹操的阵营——然在曹操默许其投诚后,段煨又激流勇退:这使得他在之后的十余年里能领着大鸿胪、光禄大夫的闲职而寿终正寝。

同段煨类似,王邑也是在曹操挟持汉献帝迁都之后转向了曹魏阵营。在此前,王邑以太守的身份在河东郡颇受百姓爱戴。但在曹操把持朝政后,尚非曹操心腹的他被认为不再适合掌管意义重大的河东郡。一番僵持后,王邑不得不前往许县接受新的工作:考虑到王邑广受尊重而无军事力量,曹操给了他九卿之一的大司马之职。而王邑大抵也是接受了现实,此后便一直负责一些“可有可无”礼仪工作,直至消失在人们的视野。

在关中降将中,马腾则是不同于段煨的另一类。在投靠曹操前,马腾与韩遂等同为关中割据势力,是关中十余支势力中较强的一支。建安初年曹操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后,马腾收到曹操主动抛来的橄榄枝。考虑到加入曹操势力确实更有前途,马腾接受了曹操好意,并将儿子(并非马超)送去为质。

然在建安十三年(208),马腾迫于曹操的压力而不得不同与自己有新仇旧恨的老熟人韩遂“握手言和”。这成为其与曹操的一大裂痕。三年后,马腾之子马超又联合韩遂起兵对抗曹操,马腾由此被波及——最终,马氏被夷灭三族,马腾的前路再无可能。

在关中降将中,阎行和杨秋又算是第三类。阎行比段煨、马腾等要晚一代,曾是韩遂的部下。在韩遂决意抵抗曹操后,阎行主动投靠曹操,将父母送入许县安置。但另一方面,阎行还是韩遂的女婿。这使得阎行始终无法得到曹操的信任,在几次作战失败后也只能得个闲散的虚职以度日。

与阎行类似,杨秋的投靠也发生在韩遂等抵抗曹操之后。不过不同的是,杨秋也曾是军阀。但大抵也是因为骁勇善战且深得地方支持,在不敌而降后,杨秋得以保留原本的职权。至曹丕继承大权,杨秋更是深得曹氏信任,其位次甚至在曹真、张郃等之前。因而凭借卓越的军功和对曹魏的忠心,杨秋最终以临泾侯的身份寿终正寝,堪称关中降将中最为成功的一位。

三、弯弯绕绕的关中策略

其实从诸位关中降将的经历中,我们并不难看出他们的结局为何不同。段煨、王邑等早早便投靠曹操,虽后来没有得到重用,但也依靠早年的声名混得个悠闲平和的结局;马腾等在曹操势力已大时才迫于压力投降,且多少还留存着取代曹操的念头,最终便落得作茧自缚的下场;阎行、杨秋等在建安中晚期才投靠曹操,此时的曹操确实广纳贤才,但也只重视那些具有真才实干且可信赖之才……不过在此之外,曹操对关中的统治策略其实也影响了诸位降将的命运。

在起兵之初,曹操就对陇右、关中一带颇为谨慎。因而明明自己当时的重心还在南下征讨孙权,曹操就采纳了荀彧的谋划,派出钟繇前往长安游说马腾:马腾果然接受了曹操的橄榄枝。曹操还特地予马腾、马超父子以官职。但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北归的曹军暂时没有其他重要任务,曹操便终于腾出了精力去彻底解决关中一带的重重威胁。长期盘踞关中的马腾、马超父子自然首当其冲。

而至杨秋投诚时,曹操已通过声东击西、离间计等接二连三的算计将马腾、韩遂等关中主要势力压制或消灭。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又是汉中的张鲁(期望在占据汉中后遏制迅速壮大的刘备实力)——盘踞凉州的杨秋仅仅是曹操借道时“顺手”击败的势力。因而并未被视作威胁的杨秋才有了在曹操麾下发挥自己实力的机会:不然同为割据势力的他恐怕也难逃马腾一般的命运。

是故于关中诸降将而言,投降曹魏并不意味着接下来自己就抱紧了“大腿”。如果“天时、地利、人和”,他们确实有机会如段煨、杨秋一般在曹魏以不错的待遇安然收场。但另一方面,如马腾、马超一般在与曹操的相互算计之下沦为时代的烟尘,也是一种一旦遇上便再也逃不开的可能。

责任编辑:zN_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