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历史的老照片,“胜利旗帜插上国会大厦”,这张照片是谁拍的?
2022-03-21 12:58:12 来源: 腾讯网

1945年,苏联红军的钢铁洪流已经势不可挡,所有沿途的德军残存势力被摧枯拉朽地剿灭,红军终于踏过了德军最后的防线。

战火已经烧到了德国本土,大批的法西斯有生力量都被消灭在各个战场上,剩余负隅顽抗的法西斯纳粹的覆灭,也已经指日可待。

曾经不可一世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嚣张到宣战半个世界,他们的军队占领了几乎整个欧洲。但如今面对苏军的猛烈反攻,却只能无奈地节节败退,就好像条被打断脊梁骨的狗一样狼狈。

1945年的4月30日,苏联军队的坦克已经开进了柏林,他们的膛口已经对准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德国的帝国国会大厦。

在那里,还剩下大约两千人的德军士兵在负隅顽抗。

他们依托着建筑掩体和防御工事,躲在国会大厦的各个角落,进行着没有援军没有希望的最后抵抗。

终于,在五一劳动节这特殊的一天,苏联的红军战士成功拿下了这座象征着法西斯纳粹的帝国国会大厦,将一面鲜艳的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插在了国会大厦顶上。

给后世留下了一张意义无比珍贵的照片。

从这个时候开始,曾经不可一世的法西斯纳粹德意志第二帝国彻底宣告覆灭。

这名将旗帜插在德国国会大厦的红军战士,名为拉西姆然 科什卡尔巴耶夫。

而负责将这个历史性的瞬间记录下来的,是著名的苏联战地记者,名为叶普根尼 哈尔代伊。

1939年,希特勒与斯大林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瓜分波兰,希特勒用闪击战飞快地将号称拥有150万陆军的波兰击溃占领,自此二战爆发。

随后就是法国的沦陷,希特勒终究是没有在法国投降之前成功打进巴黎,号称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兰西只支撑了四十多天就宣布了投降

但在这之后,因为对英作战的迟迟没有进展,希特勒决定另辟蹊径,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派遣了大军向国土辽阔的苏联发起了进攻。

从后世来看这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因为很明显就是因为希特勒决定对苏联动手,苏联被迫反击才导致了后来他们的失败。

但历史不能这样去想当然地理解。

事实上1940年希特勒就制订了进攻苏联的计划,他早就知道不管怎么样苏维埃联合和德意志第二帝国都终究会有一战。

只是时间早晚的关系。

只不过当时对英作战失利,把德军拖进了不断放血的泥潭里,为了寻求转机,才把这个时间点提前了而已。

而且在当时的希特勒看来,苏联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强大的对手,甚至还不一定比得过一个多月就投降的法国。

这里面原因有很多,有斯大林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而西方国家并不怎么知情的因素,也有苏联对外战争失利,让外人瞧不起的因素。

总之在希特勒看来,苏联确实非常的不堪一击。

为了鼓舞士兵,他狂妄地表示说“苏联就像是一个破房子,现在我们只需要狠狠踢上一脚,那么整个建筑就会轰然倒塌。”

而初期的局势好像也确实如此,德国军队打了苏联红军一个措手不及,重要城市不停沦陷,王牌军队一个师一个师地被全歼,举国上下都陷入了一种灰暗的气氛里面。

莫斯科红场不断传来慷慨激昂鼓舞人心的演讲,发动着一波又一波热血沸腾的年轻士兵坐上坦克开往战场,但事实却是他们最终都没有回来。

战争初期,苏联军队的伤亡大概在七百万左右。

前线战场上还不停传来又有新的城市沦陷,纳粹在城市里制造屠杀的消息,这让民众们心里难免笼罩上了一层绝望的阴霾。

希特勒对于前线战场的进展也很是高兴,甚至宣称,只要三个月的时间,苏联就一定会投降。

可能也是这个关系,希特勒并没有给部队准备在苏联过冬的装备。

可惜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德军在战场上好像依旧无往不利,苏联的国土已经沦陷了四分之一,将近7500万人落入敌手。

但苏联人还是没有投降,如此重大的损失,换来的不是苏联人的懦弱屈服,而是更为顽强凶悍的反击和抵抗。

这里面当然有着斯大林不像法国统治者那么软弱可欺的因素,不过更多的其实还是因为苏联国土面积过于辽阔,还有可以继续支持作战的底蕴的关系。

后来,德军战线推进开始逐渐缓慢,苏联的寒冬气候来临的时候,德军的部队被这难得一见的严寒气候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这场大雪给了苏联喘息的机会,对战局产生了异常巨大的影响。

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以后,终于,苏联红军开始了沉寂已久的反击。

十次斯大林突击、巴格拉季昂行动、波罗的海沿岸战役,种种重大胜利,带着苏联军队一路摧枯拉朽地摧毁着德军的防线。

经过了几年时间的转变,苏联的工业体系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时状态,生产出来的装备甚至让士兵们比战前还要充裕。

而相比之下的德军,因为经济状况的下滑和诸多战场的失利,工业生产效率已经远远不如之前了。

此消彼长之下,德国军队已经无力再阻拦势如破竹的苏联红军,甚至战火一路燃到了德国本土。

1945年,红军已经打到了柏林,坦克的炮口对准了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那座高大巍峨的帝国国会大厦。

那里还有着将近两千名士兵的驻守,而这些苏联战士们接到的命令是,占领它!

这毫无疑问是个艰巨的任务,因为守卫在这里的两千名士兵并不是普通的士兵,他们都是希特勒直属的党卫军精锐。他们被司令部派到这里,给予了非常充裕的弹药,就是为了严防死守阻止苏联人占领这里。

大厦各层都被布置了MG2机枪暗堡作为交叉火力点,甚至还持有相当数量的铁拳反坦克炮,地形易守难攻,视野开阔,不管从哪个方向上来,不管多少数量的士兵,都很容易被密集的火力消灭。

当红军的战士们来到这里的第一时间,就立马受到了来自数不清的暗堡机枪扫射以及反坦克炮的照顾,很多猝不及防的红军战士因此殒命。

接到命令的红军指挥官立刻明白了这是根难啃的骨头,但此时他也不知道这栋大楼里面到底藏了多少士兵,多少装备,也不知道该做何打算。

发动第一波大规模进攻的时候,他们甚至出动了坦克,但没想到的是,仅仅推进了小半个广场的距离,就遭受到了异常重大的损失。

数不清的战士被弹幕和炮火炸死,也有好几辆坦克因为反坦克炮的轰击而报废。

后来,为了冲进大厦,苏军用平射炮对大楼展开长达半个小时的不断轰击,炸开缺口的同时,用炮火逼迫楼内守军不敢反击,来掩护着士兵进行冲锋。

但红军们还是组织了好几次冲锋,才终于冲进了大厦。

可冲进去大厦以后也不是就一路高歌猛进了,面对他们的依旧是难以言喻的凶险阻碍,敌人诡异而又凶狠的火力点,时时刻刻都在给予他们意想不到而又惨痛的打击。

敌人甚至在很多不起眼的道路上都埋藏了诡雷,只要稍不注意,就很容易被直接炸死。

仿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战友牺牲的代价作为交换。

但即便如此,苏联红军战士们还是不停地从各方赶来,投身于这片大型的绞肉机,以换取最终的胜利。

1945年5月1日,一队苏联红军战士成功登上了国会大厦,其中一名名叫拉西姆然 科什卡尔巴耶夫的战士,将胜利旗帜插在了帝国国会大厦的楼顶。

这大概是所有世界人民都会铭记的瞬间。

但其实这里其实并不是流传在后世的那张照片,因为当天这队红军战士登上国会大厦的时间是晚上十点,那个时候城内电力不足,没有灯光,夜幕浓重,拍照的话根本什么都拍不清楚。

而且第二天,这面胜利旗还被德国的狙击手开枪射倒了。

于是第二天,苏联完全占领了国会大厦以后,军方派遣了一位名叫叶普根尼 哈尔代伊的战地记者特地来到这里,拍下了那张真正流传后世的历史性的照片。

一面鲜艳的象征着镰刀锤子的红色胜利旗狠狠插进了日耳曼尼亚雕像的王冠里,象征着苏维埃联合终于战胜了德国人。

画面里手持旗帜的是来自乌克兰的年轻士兵,科瓦廖夫,下面的另外两个帮忙的战士则分别是伊斯梅洛夫以及戈里切夫。

换句话来说,其实这张照片是摆拍的。

不过说实话并没有什么关系,毕竟真实的战场很难拍下如此具有意义的照片,那会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

更何况美国硫磺岛战役那张照片也是摆拍的。

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战地记者叶普根尼 哈尔代伊耗费了两卷胶带,拍了足足36张照片,然后在里面挑出了最具有艺术价值,让他最为满意的那张,送到了苏联国内。

后来这张照片发布在了国内的《星火》杂志上,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也成为了二战史上让人印象相当深刻的一幕。

过程中,参与拍摄的三位苏联士兵,他们在这之后每一个都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的称号,受人尊敬。

但哈尔代伊却不一样,他在那张照片问世以后,很快就遭到了辞退

他之前明明是国内最优秀的战地记者之一,结果辞退他的理由却是,他的水平太低,是一名平庸的记者。

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他为了照片更加美观和避免争议,其实将这张照片修改过一次。

为了凸显战争的惨烈,他在照片的背景中添加了烟幕,使得画面更加具有沉重感。

而后他又发现画面中伊斯梅洛夫的两只手上都戴着一块手表,担心引起争议,就把手表去掉了。

因为手表在那个时候算是贵重物品,伊斯梅洛夫只是一个中士,正常情况应该是买不起的才对更……何况也很少有人会在两只手上都戴一块手表。

于是他判断这是这名战士的战利品,担心引起争议,就把这个部分去掉了。

战利品当然是好听的说法,说白了就是抢来的,至于抢的平民的还是德军的,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将已经拍好了的照片进行修改是新闻记者的大忌,于是哈尔代伊理所当然地遭到了辞退,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找不到工作,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不过照片此时已经流传了出去,因为过于经典,人们即便得知了它其实存在一些瑕疵,也不影响他们对这张照片的认同。

毕竟说到底这张照片象征的意义,就是苏联确确实实地打败了德国人,这个根本意义可不会因为这些瑕疵而改变。

这个摄影师哈尔代伊幸运的是,大概是六十年代的时候,他终于还是找到了工作,继续投身于摄影行业。

他在二战其实还有一些别的优秀作品,德国投降签字仪式,纽伦堡审判,和红场胜利大游行他其实都参与了拍摄。

直到90年代以后,他的这些贡献才终于被人们所承认,被认为是苏联最优秀的摄影师之一。

1997年,哈尔代伊在这一年去世,享年80岁。

责任编辑:zN_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