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重读吴三桂才明白:有时候,失败是因为太过于“执着”
2022-03-20 21:34:39 来源: 腾讯网

吴三桂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卖国求荣,有人说他忠于朝廷;有人说他是大孝子,有人说他是大逆子;有人说他有大抱负,也有人说他目光浅……

掀开历史的层层面纱,抛开“英雄”和“叛贼”从吴三桂身上映射出的光辉和耻辱,他在历史的存在中,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生之为人,就离不开人性。

今天,我们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吴三桂,他的成败和荣辱都与他生存的年代密不可分,与他自身的能力和本事密不可分,更与他作为一个人的人性密不可分。

他的成功是那个时代和他自身的价值赋予的,他的失败,却是因为他太过于“执着”造成的。

一、太过于执着名声,会压抑自我

明朝天启末年,1628年,年仅16岁的吴三桂一战成名。

当时,他的父亲吴襄带领500名士兵在辽西边境例行公事巡逻时,与皇太极率领的4万满洲兵遭遇。

时任辽东前锋总兵的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放弃救援。

吴三桂趁舅舅不备,带着二十多名家丁冲入战场,冒险救父。

皇太极认为吴三桂是明军的诱饵,没敢让大军追击。

此战,成就了吴三桂的孝名和英勇,也让他在大明朝的仕途一路高升。

28岁,被任命为宁远总兵,31岁被提拔为辽东提督。

此时,吴三桂成了大明朝“孝子”和“忠臣”的代名词。

除了社会给的标签,30多岁,正是一个人对未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年纪,吴三桂“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人生美好愿望正在他的心中筑建。

站在这个角度上,就不难理解吴三桂为什么在满洲给他抛来了橄榄枝时,在舅舅祖大寿也劝他投降时,在他心目中的英雄洪承畴也投了满清时,他还是选择了站在大明的一方。

身在历史的洪流中,谁能知道将来的历史走向?谁愿意毁了自己“忠臣孝子”的形象?谁愿意在人生美好愿望快要实现的时候再转个方向?

把自己放在吴三桂的位置上,就能对他的心境、想法、做法身同感受,就能体会到它的自我压抑之苦,毕竟,能做到“视名利如草芥”的才有几人?

这或许就是凡人和圣人的区别,俗人和高人的区别吧!

这给我们提了个醒:能争取名利的时候,努力争取;争取不了时,别过分压抑自己。

二、太过于执着权力,会膨胀自我

吴三桂读书没有多大的成就,他一生的地位都是权利得来的,这个权力来源于他手里的兵权。

当大明朝灭亡后,李自成招降吴三桂时,吴三桂是想着“顺应天意”的,他率领大军向北京城走去,走在路上,他脑海里一定出现了这样的人画面:

锣鼓喧天下,李自成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

他在大顺王朝实现了自己曾经美好的人生理想和愿望。

可是还未走到北京城,却碰上了逃难而来的家人,吴三桂才明白李自成并没有与他想象中的一样,把自己家的家产全部充公,还把陈圆圆送与他人。

吴三桂在万般愤怒和无奈之下,他决定投降清朝。

尽管无奈,可吴三桂知道,手握兵权让他有和任何一方势力决绝和谈判的资本,更有证明自己、可以让自己立在天地间的资本。

手中的权利,让他成为大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道“屏障”;让他在绝望之时降清的“理直气壮”;让他觉得自己身先士卒为大清打下大半个中国后,可以稳居云南;在他在云南还可以称雄……

我想,正因为如此,在清朝要“撤藩”的时候,吴三桂才舍不得又不敢放下手中的权力。

他感觉没有权利就没有了一切,有权利就可以争取一切,所以他宁可和大清朝走向对立,也不放弃手里的兵权。

他认为手里的权利还能为他赢得自己想要的,甚至为他赢得天下……

可以说,这时候的吴三桂已经自我膨胀起来,膨胀得丢弃了曾经的道德对他的约束,丢弃了对形势的认识,丢弃了对自身的认识。

高尔基:

“在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时,他的头脑会像样地膨胀起来,忘乎所以,妄自尊大。”

三、太过于执着荣辱,会迷失自我

松锦陷落之后,大帅洪承畴被捕,所有人都以为洪承畴肯定会拒死不降,崇祯皇帝甚至为洪承畴在北京建了祠堂,还设了祭坛。

当大家等来洪承畴投降的消息后,洪承畴在大明朝的形象一下子从道德楷模跌到了耻辱地狱,一位民族英雄瞬间成为民族败类。

吴三桂是洪承畴这个“变化”过程的亲历者,尽管他当时很明白洪承畴的这个选择是选择了历史的必然,但是他从小到大一直渗透到骨子里的道德基因,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他不允许自己做洪承畴第二。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兵临皇城根下,崇祯皇帝让吴三桂入关,从宁远到山海关,按正常的行军速度,两天就可以到达,可是吴三桂一下子走了八天。

为什么?

张宏杰在《大明朝的七张面孔》中对这个“为什么”解释得非常令人佩服,很好地把握了吴三桂当时的道德心理状态:

崇祯皇帝让自己入关,那自己就入关,按兵不动的话,就成了天下人的“叛臣逆子”,他慢悠悠地走,走到大明朝灭亡已成既定事实的时候,自己就有了重新选择效忠对象的自由。

吴三桂一生对名利荣辱都看得很重,否则他也不会在大清朝都已经放弃对万历皇帝的追缴后,还不惜追到缅甸去要皇帝的首级。

吴三桂这样做,无非是想在大清朝的皇帝面前展示一下自己是“忠臣”的形象,可对万历皇帝这种斩草除根的做法,恰恰更让新主子猜疑和忌惮。

吴三桂已经迷失了自我,迷失到他反清的口号“反清复明”已不得人心:

“你曾经那样对待明朝的末代皇帝,现在又说反清复明,谁会相信?”

吴三桂已经迷失了自我,迷失于他过于想证明自己的“执着”。

结语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他一生对道德、名利、权利、荣辱都看得很重。

他执着于道德,约束了身心;执着于权力,膨胀了自我;执着于荣辱,迷失了自我。

欲望从来不是幸福的源泉,而是痛苦的根源。别太过于执着身外之物,是人生智慧,也是智慧人生。

我是红七六,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责任编辑:zN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