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守边疆6年不得归,800徐州士兵哗变返乡,竟被朝廷夷灭满门!
2022-03-20 19:21:37 来源: 腾讯网

“目下之计,只有调沙陀族骑兵了!”

“罢了罢了,召沙陀骑兵去平叛吧!”

这一年是公元869年,唐懿宗李漼在位的第十年。此刻,短暂地牵动他神经的,是又一支声势浩大的叛军。自安史之乱后,各地叛军按下葫芦起了瓢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这次却叫大臣们议论纷纷:

”他们曾是为大唐尽忠戍边6年的军士啊,为何竟走到今天这一步!”

三年又三年,800位徐州籍戍卒有家不能回

唐宣宗驾崩以后,唐懿宗李漼继位,改元咸通。继位的前几年,李漼尚且能够勤于政务,但日子久了便退化成了庸碌之主,耽于玩乐。

大唐帝国西南方的南诏国趁机再次作乱,攻陷安南。为了驰援安南,朝廷下令各地招募士卒,在今天的江苏徐州一带,就募集了2000多人。

这支来自江淮的援军昼夜兼程,抵达广西境内后,分出了800多个士卒留守桂州(今桂林)。而这800位徐州籍的桂林戍卒,便是本文的主角。

南诏国版图

唐朝时,江淮一带民风悍勇,朝廷募兵大多看中了这一点。也正是因为害怕这批徐州士兵骄纵难驯,朝廷特别委派徐泗观察使崔彦曾负责统领。

崔彦曾治军极其严苛,颇有威信,又加上他家乡父母官的身份,这些徐州士兵多少要给点面子。这800壮士,从唐懿宗咸通四年到咸通六年,勤勤恳恳在桂林戍边三年。

按照先前朝廷和他们的约定,戍边三年之后就能开拔返回家乡。然而三年之期已到,满心欢喜的士兵们等来的不是启程返乡的通知,而是要求他们再守备三年的军令。

军头崔彦曾本就是个不近人情的官员,他重用的军中官吏,像尹勘、徐俭行和杜璋这三人,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对待士卒苛刻暴虐,士兵们早就心有怨言了。

能够容忍他们折腾三年,完全是因为信赖朝廷而遵守与朝廷的约定。可是期限已到,朝廷竟然这般出尔反尔。

“找崔统领去!”一帮人叫嚷着,要崔彦曾给个说法。

戍卒哭求还乡

“吵什么?这是朝廷的决定,又不是我的决定!眼下盗贼四起,哪项开支用度不靡费钱财?军情危急,各地募兵困难,一时半会找不到人来轮替你们。”

“再为大唐戍边三年,也是迫不得已的决定。诸公高义,自然懂得为国分忧的道理。试问,我们要是走了,谁来守住大唐的疆土?”

”你们想家,谁不想念江淮故里呢?我保证,三年,最多再留你们三年!”

别说这位崔统领,平日里不近人情,说起大道理来倒是一套一套的,听得戍卒们一愣一愣的。本是朝廷失约,他们群情汹涌前来讨说法,被崔彦曾这么一说,竟都泄了气退出了营帐。

好吧,那就再报效大唐三年!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批在风雨捶打中老去的戍卒们,辗转难眠,被千里之外的家乡亲友们牵挂着思绪。戍边的三年时间,是那么漫长,而他们又将熬过下一个三年。

终于到了唐懿宗咸通九年,800戍卒难掩心中兴奋。他们有的是乡邻,有的是兄弟朋友,一起出来整整六年了,每个人都苍老消瘦了许多,但归家的日子终于一天天近了。

范仲淹的边塞诗很有名

“为什么还不安排新兵轮换,让我们启程回徐州?难道朝廷又要食言?”800戍卒中的代表向崔彦曾发难。

“唉,近来粮饷亏空甚多,本官不欠你们军饷,就实属难得了。而今真没有多余的军费,安排你们北上归家。”

众人正欲揪老崔问个明白话,结果反被赶出营帐,扬言:谁再敢在军中喧哗,搅乱军心,就要对他军法从事!

三年又三年,望眼欲穿的故乡难道真的就回不去了吗!崔彦曾本以为,这些戍卒还会继续顺从朝廷、顺从官员的指令,然而这一夜之后,一切都变了。

自费回乡,挡我者死?庞勋所部可曾滥杀无辜?

这800多位戍卒,激愤难平,很快聚拢在一起,悄悄地酝酿着一个惊天计划——自费回乡,敢阻拦者,杀之!

这群戍卒在军营中的头头是王仲甫,然而老王根本不愿意跟他们干这事儿。他作为一个军头,虽然手下这些兵过不好,可是他的日子滋润着呐!听闻众人要抬举他,求他率领部队回徐州,当即摇头不愿意去。

既然如此,也不强求,可是老王却不愿意坐视这场军营哗变就此发生,企图逃走去告诉崔彦曾。既然如此,那只好让你为我们永远保密了!

曲艺戏剧中的庞勋形象

于是许佶、赵可立等军中小吏,共同推举了一个管理粮草军械的小官庞勋为首领,打开了仓库取走粮草军械,从桂林武装返回徐州。唐朝的这次军人哗变,也因庞勋而得名“庞勋之变”。

哗变以后,庞勋这支八百多人的队伍,就变了性质,成了叛军。崔彦曾一面劝阻他们北归,一面率军尾随。

一路上,胆敢有阻拦的,都被庞勋所部击溃,归心似箭的这批戍卒,战斗意志十分坚决,视死如归,官军们知晓此时的原委,多少报以同情,被要求阻截时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庞勋他们过去。

庞勋他们是咸通九年七月走的,一个多月以后,朝廷才得知此事,派出官员张敬思前来宣慰招抚,允诺赦免他们的罪行,准许他们回去。唯一的条件就是,他们必须放下武器,才能顺利返乡。

关于庞勋等人哗变之后的军纪,不同立场的史料文献有不同的记载。有的说庞勋所部只想着回家,越快越好,对待沿途州县秋毫无犯,只对执意阻拦者痛下杀手;而有的文献则说庞勋所部军纪败坏,一路上劫掠百姓财物,蹂躏他人妻女。

记载的不同,也反映了史官的不同的情感态度。我倾向于庞勋等人并无这些无视法纪的行为,至少在哗变的初期,他们只打出了回乡的旗号,而并无任何公开的反对李唐朝廷。

庞勋等人还多次向朝廷官员上书,陈述自己的心迹,再三解释自己并无任何反意,而是渴望回到阔别六年多的故乡。朝廷能够派出官员前来招抚,也印证了这一点。

庞勋所部如果一路上杀人放火,那行径又和叛军有什么两样呢?无疑会授人以柄,送给朝廷一个剿灭他们的好借口。

正是因为庞勋他们心怀坦荡,所以才会在张敬思到来表示了朝廷的态度之后,顺从地放下武器,继续踏上回乡之路。

然而接下来,周遭的气氛便肃杀起来了。危机似乎正向着庞勋他们悄悄袭来......

朝廷食言,企图围剿?生死关头,庞勋起义!

按照朝廷之前的表态,只要庞勋他们放下武器,就可以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回到徐州老家。而且一路上,地方官员会遵照朝廷的指示,给返乡队伍提供便利。

确实,自从在湖南境内见到张敬思之后,就是如此,沿路有官府接济饮食。但是一路上庞勋等人由官军跟在附近护送,叫他们很没有安全感。他们的老上级崔彦曾,依旧带着手下尾随监视。

到了山南东道节度使管辖的地盘,他却命令士兵严守交通要冲,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多少次路过险要之地,这些戍卒们都担心被附近的官军围歼,日日夜夜提心吊胆。

“朝廷赦免我们,会不会是个圈套?”

“我看,叫我们放下武器,就是为了剿灭我们!”

“那为什么在桂州不动手,在路上也不动手,这眼看都要进入江淮了!”

“我要是朝廷,肯定怕路上动手没法一网打尽,等到了徐州,再把我们召集起来杀掉!”

没有人知晓,朝廷是不是真的有这个计划,也没有人知道这是这批戍卒的合理怀疑,还是别有用心的那么一部分人在推波助澜。总之,庞勋坚决主张尽快恢复武装。

于是大家纷纷拿出多年积蓄,悄悄地购置武器,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队伍乘坐快船到达淮南时,节度使令狐绚倒是很客气,调来了粮草给戍卒们补给。

搬运粮草的间隙,庞勋等人悄悄搜罗了一批散兵游勇,混入了队伍中,使得这批返乡大军悄然成了千人之众。庞勋此举是为了充实实力以求自保,还是别有他心?

期间,对于戍卒的变化,朝廷似乎并无太大的反应。他们的老上级崔彦曾,依旧时不时赶上,传达的朝廷宣慰的旨意。

越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底下就越是暗流涌动。戍卒们日夜担忧,不知道自己的结局是喜是悲,是否还能活着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

九月二十八日,八百戍卒外加混入的二百多散兵游勇,终于抵达了泗州境内。(著名的盱眙小龙虾即在附近)眼看着进入了家乡的地界,徐州城近在咫尺,戍卒们无不欢声雷动。

戍卒归家路线

然而许佶等首领们却对戍卒们说:“我们擅自违令北归,是为了见我们的妻子儿女。朝廷早前降旨宽恕,如今却又秘密敕令徐州驻军,待我们到时全部诛杀。我们难道就这样自投罗网,见不到家人最后一面就毫无意义地死去吗?”

庞勋看见戍卒们忧愤交加,继续添把火:“事到如今,不如高举义旗,我等同心尽力,不但可以免罪避祸,还能共谋富贵!诸君以为如何?”

戍卒们被告知眼前只有一条死路,而要想逆天改命,唯有反了。一人振臂而呼,则群起响应,庞勋所部这支艰难回乡的队伍,竟然真的在家门口反唐了。

夺宿州,破徐州,擒杀老上司崔彦曾

咸通九年十月,庞勋所部在正式起义前,再次向朝廷递交申诉状,提出了最后的要求。第一是希望朝廷将作恶多年的军中头目尹勘等人罢职或者调走;第二是希望朝廷可以把他们这批戍卒,在徐州军营单独编列成两营,共选一将领统辖。

状子没有到朝廷这里,在到了崔彦曾手上就被扣下了。他和诸将一起商议此事,都觉得这批徐州籍戍卒本就是骄纵兵士,而今既然想要继续留在军中,又岂敢要求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呢?

崔彦曾不肯,手下中将也不肯,区区八百戍卒,剿灭他们岂不是大功一件?

或许庞勋戍卒领袖早就预料到了此事断然不会为朝廷所接受,于是开始悄悄整顿兵马,择机起义。

崔彦曾派出了手下一个叫做元密的将领,统兵三千前去剿灭庞勋。元密出兵的同时,崔彦曾的文书也下达到洄州和宿州,要求这两地出兵合击一处。

元密大军进驻任山时,不远处的庞勋所部,悄悄在营地立下草人,而后向符离极速前进。到了后半夜,山上的官军才发现,这山下的庞勋营地里,那些“人”都一动不动的,派人去侦察才发现庞勋所部人去帐空。

可是元密行事谨慎,黑夜恐有伏兵,不敢追击。天亮以后,当元密启程追击时,庞勋已经抵达符离,恰好遇见赶来的宿州军500余人,庞勋所部千人,轻松将他们击溃,挥兵直捣宿州。

宿州本就没多少兵,听闻庞勋作乱,城中的文武尽数跑路,让庞勋轻易夺占了宿州城池。庞勋开仓放粮,将官府仓库中的财物分散给宿州百姓,而后立下义旗招募士卒,一天之内就得到近千人响应。

庞勋所部扩充了两倍后,元密的军队才姗姗来迟,在宿州城外驻军,等待援军到来后合围宿州。庞勋派人趁着深夜元密军队人困马乏,用火箭引燃元密营地后趁势冲杀,在混战中击杀官军五六百人。

回城以后,庞勋用米粮为资,换来城中百姓帮其守城。而全部的士卒,都和粮饷一道坐上宿州城内的300条快船,沿江而下。元密又是后知后觉,等到发现守城的都是百姓, 才知道庞勋早已经“金蝉脱壳”。

元密恼羞成怒,竟然被这帮贼兵戏耍了两次!不待士兵埋锅造饭,就下令火速追击。于是一行人连饭也没吃,就沿着江岸一刻不停地奔驰。

要说,人跑马追,怎么有轻舟行得快呢?然而事情就是这么诡谲,元密的官军跑了半天以后,还真就追上了庞勋的部队。

官军们远远地看见前方一处河堤,庞勋所部的船只停泊在岸边,河堤上站着几对士兵,瞥见官军后大声预警,慌乱地跑下河堤。

官军大喜过望,元密一声令下,便冲杀而去。结果刚到河堤之下,身后的“空船”里却纷纷钻出义军来,前后夹击,官军千人阵亡,余部投降庞勋,而元密也饿着肚子,身首异处。

徐州城的主力都被崔彦曾调拨给元密了,而今元密战败,城中空虚,庞勋整顿兵马,杀了个回马枪,攻下徐州城,斩杀了曾经欺辱他们的军官,俘虏了崔彦曾。

此后,庞勋的队伍极速扩张,很快破万。势力越来越大,崔彦曾也便失去了价值,被义军杀死祭旗。

攻破城池

遭遇沙陀骑兵,庞勋起义失败

此后,各地纷纷举起义旗,因庞勋这八百多人起事而附从的人,多达十几万。朝廷急令各地节度使率兵镇压。

庞勋他们击败了前来征讨的戴可师三万大军,而朝廷却又派来康承训七万大军,其麾下还有骁勇的沙陀骑兵。

庞勋起义的盛极而衰,就在他们最声势浩大的时刻。由于队伍扩张过快,很快军纪废弛。庞勋和那些一路从桂林追随而来的战友们,成为了实权人物之后,竟都开始腐化堕落,不思军务,而纵情享乐。上行下效,庞勋所部的兵丁也开始抄掠百姓,肆意残害无辜。

很快,庞勋便民心丧尽,盘踞之地的百姓竟都盼着官军早日收复失地,剿灭庞勋。

经过一年多的混战,庞勋的地盘越来越小,最后大本营徐州也被官军合围。庞勋企图突围攻克亳州,却在路上遭遇沙陀骑兵,一顿砍瓜切菜,庞勋残部全军覆灭,他本人也在乱军中人马践踏而死。

之后,朝廷下旨,按照这批戍卒的名册,在徐州一带搜捕他们的家人,因这八百戍卒牵连而死的亲族,竟然多达数千人。

责任编辑:zN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