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这世上最大的误解,就是你以为李白只是个诗人
2022-03-20 14:38:30 来源: 腾讯网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二百八十九年的大一统王朝,在历代帝王的统治之下,社会、经济、政治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前有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后有唐玄宗缔造的“开元盛世”,唐朝也一步一步走向封建社会的顶峰。

除了经济、政治,在宽容、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下,唐朝的文化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唐诗便是最引人瞩目的文学成就了。众多诗人的崛起,从“初唐四杰”到晚唐时期的“小李杜”,他们的作品极大程度地反映了唐朝的兴衰历史。

李白,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生活在盛唐时期,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节点——安史之乱。然而,这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诗人,有“诗仙”之称的李白,他年少时期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将军。

天生我材必有用

作为大唐王朝诗史上最亮的一颗星,李白的传奇一生,被无数人传颂。身为唐朝赫赫有名的大诗人,他留下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并且大部分都被收录进中小学生课本中,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必背篇目。

李白从小就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智慧,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开始发奋读书。凭借天资聪颖,他很快就能熟读唐代的小学识字课本六甲。等他长到十岁的时候,对于诸子百家学说李白不仅十分了解,还能从中提取出独到的见解。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李白很快便成长为一个翩翩少年。十五、六岁的年纪,正是青少年怀揣梦想、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年纪,李白自然也不例外。按照他的成长轨迹来看,凭借出色的才华,他很快就能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

然而出乎人意料的是,在文学方面的颇有才华的李白最大的梦想不是苦读诗书,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而是成为一个奋勇杀敌、守护江山的将军。他曾在送给韩荆州的自荐书中写道:“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

李白并没有放弃在文学上的深造,游历全国各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与此同时,据史书记载,他在25岁的时候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实现心中的豪情仗义。

然而,因为是罪人之后、商人之子,李白只能寄情于山水,当一个自由又阔绰的游侠走遍五湖四海。在游历途中,他曾遇到了一只猛虎,为了保全兄弟的尸骨,他不畏生死、与之决斗,并全身而退。他将这件事写进了长文中。

拜裴旻为师,学习剑术

除了凭借一腔义气,勇斗猛虎,李白为了提升自己的剑术,还拜拜裴旻为师,跟随他学习武功。相传,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历史上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第二”,那天下第一是谁呢?

原来,那位有“天下第一”之称的剑圣,正是李白的师傅,裴旻。裴旻出生于河东裴氏,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从小习武,参军后先后与奚人、契丹和吐蕃等少数民族作战,保卫唐朝边境,被册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

起初,李白提出想要拜裴旻为师的时候,裴旻十分疑惑,这个以文学而出名的“诗仙”为什么想要学武呢?当得知李白从小就立志做将军,并且每日都坚持练武,勤耕不辍,裴旻很快就被他的精神所打动,认下了这个徒弟。

在教授李白剑术技巧上,裴旻毫不藏私,不仅细致地为他讲解动作要领,还每天抽出时间带着徒弟训练。在裴旻的指导下,李白的剑法越发精进。李白曾说,除了自己的师傅,在剑术上他还没有败给过别人。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李白深受启发,写下“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样的千古绝句。因为李白出众的剑术,王者荣耀这款十分流行的手游在塑造角色上,也为李白配置了与剑术相关的武器与技能。

流放夜郎,郁郁而终

李白不仅才华出众,武功也十分高强,为什么没能在朝堂上大展身手,实现自己保家卫国的抱负呢?为了能得到皇帝的赏识,入朝为官,李白曾经写下《明堂赋》,歌颂唐玄宗的雄心壮志以及唐朝开元盛世的宏伟景象。

然而,终于步入仕途的李白凭借皇帝的宠爱恃才傲物,甚至因为看不惯高力士的奴颜媚骨,故作醉态让他为自己脱靴子。高力士身为唐玄宗最宠信的太监,因为这件事也记恨上了李白,经常在唐朝玄宗耳边说李白的坏话。

因为高力士的诽谤,再加上许多人对他深得皇帝喜爱的嫉妒,李白也渐渐被传为了一个傲慢无礼的人,唐玄宗也渐渐疏远了他。在唐玄宗赐给李白黄金,放他于江湖后,李白继续了游历全国各地、结识文人志士的生活。

虽然自由的生活让李白十分享受,但是对于被小人陷害不得不离开朝堂一事,他却耿耿于怀。因此,在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以宋若思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自己能再度得到朝廷的任用,建功报国,实现自己的志向。

然而,朝廷却以李白曾参加了永王东巡将他治罪并流放到夜郎一带。李白不得不背上行囊,在官兵的看守下向夜郎走去。想到自己曾经游历江山时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今天沦为阶下囚又是怎样的落魄,李白心中十分郁闷。

好在,李白被治罪不久就等到了朝廷大赦天下,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他终于重新获得了自由。此时的李白因为经年的遭遇,一腔报国热情已经被消磨殆尽,只剩下满心的寂寞,最终写下《临终歌》后去世。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多数文人士人都渴望能够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李白自然也不例外。他以不世之才自居,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终与安社稷”的理想。

理想和现实终究是有差距的,李白终其一生都未能实现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将军梦。他在屡次入仕失败的折磨下,灰心丧气、郁郁而终。然而,他的精神思想却留存在诗歌作品中,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责任编辑:zN_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