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朱安对鲁迅发难薄同情,下跪宣布不会离开周家,死后要跟鲁迅合葬
2022-03-19 22:49:13 来源: 腾讯网

孤寂的婚姻生活,朱安终于忍无可忍发出了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安逐渐明白自己的处境,她怀着满腔怨气,当着众人的面宣布:“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后半生我就是侍奉我的婆母”。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堪比那些节妇烈女。难怪鲁迅会说中国的旧式妇女也很厉害。

鲁迅不喜欢朱安,为何不让她离开?那得要看朱安愿不愿意离开呀。

朱安出身于官宦家庭,但是朱家是封建的旧式家庭,不提倡女性读书,不过即使不读书,但《女儿经》中的“遵三从,行四德,习礼义”是她的必修课,被她铭记于心,遗憾的是女儿经里面的相夫教子这些至理名言朱安一辈子也用不到。

父母为了让朱安将来能够找个好婆家,在她幼时就给她缠足了。虽说家世不错,但朱安长到21岁都没能嫁出去,这个年纪在那个年代是大龄剩女了。为了朱安的婚事父母也是操碎了心,但是以朱家当时的身份地位一般的家庭他们是看不上的,让朱安做人家的填房更加不愿意。此时,一心急于给自己的大儿子找媳妇的鲁瑞(鲁迅母亲)却瞧上了朱安。

鲁迅(原名周树人)家虽说家道中落,但是当时的条件还不至于太落魄,跟朱安也算勉强匹配,况且朱安如果嫁过去还是明媒正娶的夫人呢。在没有获得鲁迅同意情况下,鲁瑞私自定下了这门婚约。喝过洋墨水的鲁迅后来知道后他是不愿意结这门亲的,但最终被母亲一封病危的家书从日本召回,鲁迅到家才知道这是骗婚呀。

鲁迅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深知母亲的不易,他也是百般孝顺。他不想让母亲难过,便听从母亲的安排跟朱安结婚。对于朱安,鲁迅说:“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的供养她”,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日后也一直是供养的关系而已。

鲁迅曾为这段婚姻做出努力。婚前他曾要求朱安放足、进学堂,但都被朱安拒绝了,所以这一点鲁迅对朱安就很不满意,况且朱安也没有娇美的容颜呀。据周作人所说,朱安身材瘦小,有发育不良之嫌,他还提了三个字“侏儒症”。且不说外形,内在上朱安与鲁迅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鲁迅曾留学日本还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而他与朱安的婚姻似乎成了一种讽刺的存在。

婚后朱安受到了鲁迅的冷落,儿子婚姻的不幸母亲鲁瑞也是很着急。母亲问鲁迅为何不喜欢朱安,鲁迅说:跟朱安话不投机。他还举了一个例子:鲁迅跟朱安提起日本的一种美食,这种美食在国内是没有的,但是朱安却说她吃过,朱安没去过日本又怎么会吃过呢。所以鲁迅觉得朱安自作聪明、虚伪,对她更加厌恶。因此日常生活中,鲁迅对朱安能不说话的尽量不跟她说话,能不见面的尽量避开。久而久之,朱安心里产生了怨气,于是开始对鲁迅发难。

一次,鲁迅从外地回到老家浙江绍兴,朱安备席款待亲友,结果朱安当着亲友的面数落鲁迅的不是,鲁迅听之任之,置之不理。后来鲁迅跟好友孙伏园说:“她是有意挑衅,我如答辩,就会中了她的计而闹得一塌糊涂”。在这段婚姻里,鲁迅好比苦行僧,精神上很颓唐,而朱安处于守活寡的状态也同样不好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结婚多年的朱安也希望能有个孩子的,可鲁迅连话都不愿意跟她说,而且年纪越来越大,这种希望也破灭了。她原以为婚后照顾好老公,伺候好婆婆,就相安无事了,或许哪天鲁迅能发现自己的好呢,可是鲁迅对她的态度至始至终都是非常冷漠。然而嫁出去的女儿,哪里有退货的呀,何况那个年代。

朱安越来越清楚自己的处境,她知道这个家只有婆婆还向着她,她知道鲁迅为人厚道,即使婚姻不幸也不会为难自己。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她是不会离开周家的。在老太太(鲁迅母亲)的一次生日宴会上,朱安怀着一腔怨气,当着来参加寿宴的宾客下了一跪,宣布:“我来周家已许多年,大先生(鲁迅)不很理我,但我也不会离开周家,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后半生我就是侍奉我的婆母(鲁迅母亲)”,说完话,便叩了头起身回到自己房间去了。难怪鲁迅会说“中国的旧式妇女也很厉害”。所以朱安在鲁迅的亲友中一直是备受同情的,结果所有的指责都指向鲁迅,而这种指责一直延续至今。鲁迅与朱安的婚姻也成了他人生的污点。

朱安过了41年独守空房的生活,虽然生前不能跟鲁迅在一起,但是死后她却想以另一种方式跟鲁迅在一起。

晚年的她备受病痛折磨,临终前她写给许广平(鲁迅第二任妻子)的信中说到要求跟鲁迅合葬,虽然自己有亲侄子,但是她希望由周家的人即许广平、周建人、周海婴出面来料理她的后事。“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像魔咒一样伴随着她一生。

1947年6月29日,朱安走完了她悲剧的人生之路,享年69岁。然而她死后并没能如愿跟鲁迅合葬,也没有跟婆婆葬在一起,她死后葬于西直门外保福寺。在文革期间朱安的坟墓已经被夷为平地,如今已不知所踪。

爱而不得的人,注定无缘,何须执着。朱安悲剧的一生,是婚姻的牺牲品,也是旧社会的牺牲品。

声明:文字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