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长平之战的失败,赵括真的是罪魁祸首?看看廉颇干了什么
2022-03-19 12:03:33 来源: 腾讯网

说起长平之战,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赵括就是罪魁祸首。也正因为这场战争,秦国再也没有了对手。那么这场战争的失利,真的是因为他的无能吗?说起这场战争之所以会失败,大家都会归咎到他只懂得纸上谈兵,其实将一场战争的胜负,完全归罪到一个人的头上,本来就是不对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时这场战争的背景。赵括之所以被顶到前线担任主帅,主要就是赵国最为倚仗的大将廉颇,此时在与秦国的对决中,已经连输两仗。即使打不过,那他只好坚守避战了。尽管从当时来看,赵国是除去秦国之外,所有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但他们在战场上依然也只能采取守势而已。

如果没有赵括的话,赵王大概率也会派上李括或者张括。那么赵王为何要这样做呢?有人认为是秦国使出的反间计,秦国害怕廉颇。其实即便赵王不临阵换帅,廉颇也无法拯救赵国的命运,无非是将战争拖得更久一些罢了。毕竟赵国的实力,此时早已不如经过变法的秦国。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赵括的出场。他之所以会被推向前台,完全就是因为赵王不信任廉颇了。作为新帅来讲,他自然不可能采取廉颇的那套办法。因为此前廉颇的固执己见,已经是他可以看得见的前车之鉴。不管双方的战力对比如何,赵括都只有硬着头皮上阵了。

让人颇感尴尬的是,虽然秦国是劳师远征,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相当高效,源源不断的士兵可以补充上前线,粮草等军需也完全可以得到保证。相反的是,本土作战的赵国,反而是制衣少粮的一方。廉颇拖垮对手的想法不能说不对,但明显用错了对象。

因此即便赵括按兵不动,且不说赵王会不会撤他的职,在秦军的猛烈进攻下,也无非是多支撑一些时间,败局其实早已注定。从根本上来说,赵王之所以会要求主动发起进攻,是因为国力经不起消耗了,再打持久战不用秦国进攻,赵国自己内部就会出乱。

由于秦国的实力过于强大,其它诸侯国都只是冷眼旁观。当然这里面也不是要为赵括开罪,毕竟他此前并没有战场作战的经历,与久经沙场的白起更是不在一个层面。尽管人们更愿意看到力挽狂澜的英雄,但事实上决定战争胜负的,更多的还是国力的对抗。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