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长平之战赵括被围46天,廉颇和李牧在做什么,为何没领兵解围
2022-03-19 11:47:51 来源: 腾讯网

受到秦国间谍的蛊惑,赵孝成王派赵括替代廉颇在长平领兵,结果秦国悄悄换上杀神白起,一番野战后被秦军包围46天,最终40多万赵军被坑杀……

从被围到被坑杀,有46天时间,难道赵国一点消息没有收到?探马就没有传递来一点儿消息?而邯郸城里还有大将廉颇,为何赵国不派他去解围?

再进一步说,代地边关还有大将李牧和他率领的精骑,为何赵国也没有通知李牧南下去长平解围?难道赵国君臣上下在坐等40万大军被杀尽?

真相是什么?历史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但史料的字里行间已把答案公布。

1、廉颇解职长平后在做什么

韩将冯亭献上党给赵国,成功把秦军引向了赵军,廉颇与王龁在长平对峙,一个猛攻不停,一个坚守不出。最终,战备力量明显弱于秦国的赵国靠不住了,加上秦国的间谍计,廉颇被从长平前线解职回家,赵括接手了他的职位。

回到家中的廉颇权势全无,“故客尽去”,门客全部离开。战国时代的豢养门客风气极盛,战国四公子均有门客上千,廉颇自然没有这么多门客,但门客的多少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门客全部离去,廉颇脸面全无,意志消沉在所难免。

廉颇唯一能做的大约就是关上大门,成日消遣、自娱自乐或者借酒浇愁。通过当年与蔺相如之间的故事看,生性耿直倔强的廉颇,不会主动关心打探长平战事,而且是被赵王免职的,他也不会跑去朝堂自讨没趣,关上门朝天过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2、李牧在长平之战中做什么

赵国立国之初,国土面积极小,随着与匈奴战斗的取胜步伐,国土不断向北扩展,防范北疆匈奴、安定边关是赵国的国策之一,李牧就成了边关守将的不二人选。又因匈奴以骑战为主,赵国也只能让胡服骑射后国内装备最优、战力最强的精骑部队驻守边关。

那么,长平之战时李牧和他的精骑部队在做什么?赵括和40万大军被围的时间是农历7月至9月间,这已进入经历了草肥水旺季节的匈奴,即将南下“打秋风”的时间段,李牧正严阵以待,随时迎接匈奴的入侵。

尽管被李牧打怕的匈奴,数十年“不敢入赵边”,但是在赵国谁也不会轻易撤回这支武备力量。而且长平之战自打响那一天起,赵孝成王就没打算召回李牧和他的精骑,毕竟邯郸城里还有廉颇、赵括、赵胜、赵豹等人。

3、赵国在坐等40万大军被坑杀吗

廉颇在家里闭门郁闷,李牧在雁门防范匈奴,面对赵括被白起包围,赵国在坐等40万大军被坑杀吗?其实,是秦国已把前线消息全面封锁,赵军又陷入重重包围中,无力突围向邯郸传送派兵解围的消息。

联想一下赵括上任,秦国临阵换帅白起,下令严禁走漏风声,而赵国也真就不知道白起已经走马上任了,由此来看秦国的军事保密水平相当之高。所以赵括被围46天,赵国并不知情一点儿也不奇怪。

直到大战结束后,240名赵国少年士兵被白起故意放回,40万赵军被坑杀的血腥才被带回来。秦国用来彻底打垮赵国斗志的这一做法,让赵国人才如梦方醒:原来秦国声称只害怕的马服君的儿子是个草包!

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变数太多!如果按照现代人的剧本,让廉颇与白起在长平战场相遇,被认为能与白起“难与争锋”而打持久战“足以当之”的廉颇,会不会与白起展开一场载入史册的经典大战?或者,让李牧率精骑南下,与白杀神一较高下……

可惜,最终是纸上谈兵的赵括与白起相遇,这场原本期望中的历史经典大战,变成了秦锐士对赵军的屠杀。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原本已被打入另册的廉颇,因长平之战失败又在赵国得到启用,那些离开的门客又陆续返回了。

史载,廉颇对这些人说:“你们走吧!”门客们则回答:“唉!你的思想太浅薄了吧?普天之下,人们都是按市场法则来交易的,你有权有势,我们就跟随;你失去权势,我们就离去,这是很普遍的真理,你有抱怨的必要吗?”

人之见风使舵、趋利避害、依附权势自古就有,而且还说得这么理直气壮。史书没有交代廉颇是留下了这些门客,还是坚持驱赶了这些门客,但愿廉颇选择了后者……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春秋后语》、《发蒙记》,感兴趣者可以详细一读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