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中国影像方志 云南卷 武定篇》工作剪影
2022-03-19 09:51:23 来源: 腾讯网

“山藏龙伏隐高峰,永作滇云盛世;天遣狮蹲留宝地,祥钟罗婺灵源”

在金沙江南岸,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就是武定。由于地处交通要冲,故而被誉为“省会之藩篱,滇西之右臂”。

武定之由来,与一个古老的民族部落有着密切联系,这个部落就是云南历史上声名远扬的“罗婺部”,“罗婺”原为部酋之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后裔便以此自称,进而演化为地名。彝语“武”与“婺”音相通,“定”为“甸”的谐音即平坝,故“武定”之意就是“罗婺部居住的坝子”。

大约在两千年前甘青高原的氐羌人沿着古代民族迁徙的大通道南迁至此,再与当地西南土著融合,形成了“罗婺部”的先民。

茫茫滇北,悠悠古道,一直传唱着这个民族的悲欢长歌。

据《明史·土司传》和清《武定凤氏本末》记载,公元八世纪末,罗婺为南诏东爨三十七蛮部之一,南诏灭亡后曾助大义宁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因长期征召有功,宋淳熙时段氏举其首领阿而为罗婺部长,此后日益强大,继而雄冠三十七蛮部。

烽烟垒土,王朝更迭。

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攻取云南,打破了罗婺部往日里的宁静。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蒙古铁骑把大渡河以南至云南西部的大理国辖地全部收归帐下。为求自保,五世罗婺部长矣格,首先归附,带领部将向蒙古军队臣服。

公元1257年,蒙古政权在今天的武定一带设“罗婺万户府”,封矣格为万户侯,成为武定历史上第一任土官。

据镌字岩彝文石刻《罗婺盛世铭》‘载,“弄积”任职年间,在柏树下取福禄水,举行祭祖大典,祈求风调雨顺,疆域稳定,祖裔兴旺。

至公元1271年,元王朝为巩固边疆统治,将东爨三十七蛮部分为南、北、中三路,升“罗婺万户府”为北路土官总管府,封郡则为总管。又三年,北路土官总管府改为“武定路”,至此,武定之名始见。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并于1381年遣沐英领三十万大军征云南。是年,“武定路”改为“武定军民府”。清乾隆时裁武定府为武定直隶州,至民国元年又改武定直隶州为武定州,三年后,降为武定县。

1950年1月,滇北专员公署成立,到3月,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决定,撤销滇北专员公署成立了武定地委和专员公署,1951年7月,又成立了武定县各族各界人民政府,成为云南省最早具有民族区域自治性质的县份之一。两年后武定地委和楚雄地委合并,下设武定县,从此武定走进了新的历史阶段。

从罗婺部到武定县,千载光影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这是一部西南边隅厚重的民族史,更是一部中华各民族融合、团结、共同成长的发展史。各民族在这方水土的滋养下共同创造了璀璨的罗婺文化。(文/商宇宏)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