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图说:当年流亡上海滩的白俄女人们
2022-03-19 08:32:08 来源: 腾讯网

上海白俄 (Shanghai Russians) 指二十世纪上半叶集中居住于上海租界,特别是上海法租界中的俄罗斯裔居民。

1905年上海原有的俄罗斯社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远东地区,白俄军队得到日本的帮助,坚持抵抗布尔什维克,直到1922年秋天失败,俄国内战结束。

此后,大批白俄难民逃入中国境内,大部分经过陆路进入已经俄国侨民聚居的哈尔滨,但是也有总数达7000名的俄国难民经过海路陆续逃亡抵沪,其中不乏贵族、将军。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大批哈尔滨白俄日益陷入窘境,由于距离和经济原因,他们无法前往巴黎和柏林的俄国社区,而上海的经济发展远远优于哈尔滨,作为自由港又无需签证或工作许可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犹太人也由于同样的原因前往上海避难),于是纷纷从哈尔滨转移到上海。到1930年代,上海俄侨总数为1.5万到2万人。1934年,法租界有俄侨8260人。(公共租界1935年有俄侨3017人)。使上海成为除哈尔滨以外一个重要的俄国人聚居地。

流亡到上海的难民“罗宋阿大”

虽然上海租界是一个相对自由与安全的地方,但是白俄们没有正式的国籍,他们不享有中外条约赋予的治外法权的特权,他们不具备在上海这个国际城市谋生的最基本的技能——掌握英语,无法在外资企业中得到像样的职位,也因为不通汉语,又不善于从事体力劳动,也无法同中国苦力竞争。所以有许多俄国难民就依靠妻子或女儿投身娱乐业、舞蹈等维持全家的生计。

1937年霞飞路上的俄国女子

不过白俄移民中有不少音乐家、舞蹈家和画家。在他们的带动下,歌剧、芭蕾舞在上海盛极一时。公共租界工部局和法租界公董局的乐队成员大部分是俄国人。他们还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中国音乐家。

上海的俄罗斯芭蕾舞者

1949年在上海表演的女歌手Catherine Orlovskaya

通过本组老照片,大家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中国上海,在电影院工作的俄罗斯女孩纳迪亚;拍摄于1946年6月。

俄罗斯女孩埃蒂和一个即将去美国的朋友一起跳舞。

即将赴美的白俄女子。

在高档商店选购礼服的俄罗斯女子。

正在购物的两名俄罗斯女孩,她们在美军基地工作。拍摄于1946年6月。

美国军官约翰·克利夫特和他的俄罗斯新娘。

同样是俄罗斯人,驻上海的苏联派驻人员与白俄贵族则判若两人,这是苏联人Nadia Oseroff女士,她一脸严肃地站在斯大林画像和苏联国旗下,穿得一丝不苟。

驻上海的苏联派驻人员红色俄罗斯人Nadia Oseroff 从苏联驻沪领事馆官员手中接过一份文件。

驻上海的俄罗斯人在苏联领事馆内等待领取护照。

上海俄国犹太贵族的聚会。

霞飞路上俄罗斯人开的音乐商店。

霞飞路643号,是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餐厅,法租界最大的欧式餐厅,也是上海第一家花园大餐厅;而再往前走一段,霞飞路813~815号,是蒂蒂斯咖啡馆,这是一家拥有咖啡、餐厅、夜总会和备有乐队的伴舞场。

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馆内部。

今天的一些上海知名品牌,比如“古今内衣”、“明星大药房”,都曾是俄罗斯人创立的品牌,在1949年之后才被国有化。

上海柴拉报办公室前的俄侨。

马斯南路(今思南路)路口的“柴申科”(Tkachenko’s)是当时最著名的饭店和舞厅。一到晚上,舞台上就活跃着吉普赛乐队和表演杂技的小孩。你还能看见全副戎装的沙皇军官在等位。菜单上,你能看到俄氏牛肉炖汤和上海蒸馏出的伏特加酒。很多好奇的游客、外国人和中国人都会跨过门口的俄罗斯乞丐,来这里用餐,体验神秘的俄罗斯世界。

当年风靡上海滩的俄罗斯爵士大乐队每晚在百乐门演出,龙司特是乐队领班(后排右一)。

1936年修建中的新乐路圣母大堂。圣母大堂属典型的拜占庭建筑风格,有一大、四小葱头形圆穹顶,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和“希腊十字形”平面布局,圣坛朝向耶路撒冷方向。

“罪人之保障—圣母”主教座堂,通称圣母大堂,原为东正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座堂,奉圣母玛利亚为主保,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新乐路(原法租界亨利路)55号,今襄阳公园西侧。

1932年,格列博夫中将在俄侨和上海其他各国外侨中发起募捐,建造一座纪念尼古拉二世的东正教大教堂,筹集到10万银元,在法租界中心的高乃依路(皋兰路)租地建造教堂。

两位俄罗斯女子摄于“琳达坊”(淮海中路833号人民坊)。

在抗日战争结束和解放战争结束后,有的白俄南下越南或者菲律宾,申请加入美国的国籍,前往香港者可以间接前往英联邦的其他地区;还有的人申请加入苏联国籍,结束长久的漂泊,还有的人前往了正在开发中的新疆,最后剩下的人怀着对家乡和故国的思念,融入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1949年2月,上海。数千名定居上海长达数十年的白俄乘坐这艘海轮逃离上海,他们的目的地是菲律宾群岛,再转往全球各地。

1949年2月,上海。上海的白俄社团领袖Deacon Pavel Metlenko 先生正在整理文件,他是白俄数万人士逃离上海的组织者。

1949年2月,上海。数以千计定居上海的长达数十年的白俄准备乘坐海轮逃离上海。

1949年2月,上海。数以千计定居上海的长达数十年的白俄准备乘坐海轮逃离上海,这是白俄老太太和她的三个孙子。

1949年乘船离开上海的白俄。

解放后白俄进行了第二波大流散。

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古早故事”,其中有更多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zN_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