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古代普通农民为何要生十多个孩子?
2022-03-18 22:27:19 来源: 腾讯网

古代普通农民明明知道养不活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还要生十几个孩子,很多人以为是古代缺乏避孕手段和娱乐方式。其实,从古人的角度看,他们有着他们自己那个时代的道理。

在古代的生活条件下,孩子能不能活过十岁,是个大坎,一般情况下普通农民生一堆孩子,能有一半活下来就已经很不错了。看看离咱们最近的清朝,按理说到了清朝物质生活条件已经是足够的优越了,医学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以清朝的皇家为例,在皇家所能享受的顶级医疗资源、专门的奶妈照料和各种条件加持下,清朝十二位皇帝有146个子女,有74人没能活过十五岁,也就是说,皇家的孩子一半活不过15岁,皇家如此,普通百姓的孩子就更难活下来了,所以我们看上去生的多,真正能成为成人的却没有几个。

很多人喜欢以现代人的思维带入,认为生下来一个孩子,直到独立工作前,都是净投入零回报,可古代农耕家庭孩子过了六岁就是生产力。在古代,如果你有一堆孩子,生活其实是这样的。超过十岁的孩子,就得随家里人下地帮你分担田里的劳务;十岁的孩子在家里劈柴烧饭,给你们准备热饭热菜;七八岁的孩子去打猪草拾麦梗捡牛粪;五六岁的孩子帮你们照看一两岁的小孩,你也根本就不需要花时间去照顾小孩子的。如果有一个儿子底子好,天赋不错,那么,有余力的情况下,会送他去读书,其余的一旦过了12岁,那么就会被视为成人来对待,再过几年就可以进行婚嫁了,这就是古代孩子的一生。

而且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作用,古代除了要交赋税,还时不时要征用你家的家庭劳动力,称之为徭役。只要官府要盖个宫殿住一住,修条公路跑跑路,就会跑到老百姓的家里拉人。兄弟多的话抽走两个,那么农耕还不会被耽误,但如果你只有两个儿子的话,一抽家丁家里的顶梁柱就被带走了,那今年地里的收成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徭役时间过长,甚至会直接出现家破人亡的惨状。

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木兰诗里“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反映的恰恰是缺乏劳动力的农耕家庭面对政府摇役的无奈。这也是为什么古代帝王大修土木,长期征发徭役,底层小农会大量破产,加速土地兼并的原因。

最后有没有想过古代基层的法治情况,你以为的是即使儿子少,至少邻居欺负了你你可以告到官府去,会有人帮你做主。事实上你某天在种地时,你发现了邻居王大爷一家连夜把地线挪了一步,占了你家三分地,你找上王大爷家去跟他评理,王大爷话不多,他的六七个儿子个个在一边摩拳擦掌,表示你这人不讲理,凭空诬陷人家一家的清白,要把你好好的教训一顿。于是你们只能达成共识:底线根本就没人动过,你家少了的三分地可能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跟邻居完全没有关系。

到了旱季浇水用村头水源浇地,大家轮着用,可是轮到你的时候呢,王大爷家的那几个儿子就堵在坝口,不让你浇。怎么办呢?找村长评理去,村长表示王家可是咱们村的第一大姓,王大爷还是族长,德高望重,断然不会做出此等下做之事,你就不要在这里惹是生非了。跑到知县那里,县太爷表示,本府一天公务繁忙,日理万机,以后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敢惊扰公堂直接打三十大坂,丢到大街上。没几年下去家里的地就被邻居彻底侵占完了,如此,只剩下要饭这一个选择,怎么样,是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在古代穷山恶水的地方,通通是谁的拳头大谁的话就好使,没人和你谈什么人权物权,更别说什么男权女权,这就是当时社会的生存法则。

然而现在很多人在网上大喷,以前的穷人怎么那么爱生,生个儿子是继承家业的皇位吗,仿佛自己的思想有多么的深邃高远,自己是多么的远见卓识。

责任编辑:zN_1816